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战场快餐——解放军野战食品发展历程(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30 13:16:12 2002) , 转信
军用食品是指按军队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供应的各类制式食品的总称。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军用食品分为野战食品、远航食品、救生食品和通用食品四大类。
第1阶段(1949-1976)
1949年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制式野战食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限
于当时的生产和实际情况,部队中作战时供应主要食物是便于携带的炒面、炒米这样一类
食物。直至抗美援朝时期,国内虽有军粮的制备和研究,但品种少,口味单纯,不耐贮藏
,易于变质。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与营养研究所1953年研究过速煮米和速煮面,当时的保
质期仅为1年。1958年总后和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共同试制了4种干粮。其中包括压缩咸饼
干、杂粮饼干、压缩蚕豆糕、玉米糕等。此后,野战食品,主要研究集中在压缩干粮上。
如701、702压缩干粮,而罐头食品主要由地方工厂研制。
第2阶段(1976-1982)
1976年至1982年,我军研制了第一代野战食品。其基本内容是"三主"、"三副"。"三主
"包括761压缩干粮、脱水米饭、脱水面条;"三副"包括午餐肉丁罐头、荦炒什锦罐头、酱
爆肉丁罐头。
第一代食品的主要特点:一是同时考虑了主食、副食;二是压缩干粮和罐头均以马口
铁为包装材料;三是未形成餐份,主、副食分开包装;四是未形成餐谱。
我军第一代野战食品中的脱水米饭因贮存期短、脱水面条因复水后口感较差,未装备
部队形成保障能力。第一代野战食品中真正装备部队,起保障作用的是761压缩干粮。到1
995年,761压缩干粮仍然是我军野战食品中的骨干品种。
第3阶段(1983-1994)
1983-1986年,我军开始根据战场饮食保障的需要,研制第二代野战食品。第二代野
战食品设想的主要品种是:普通单兵食品、普通集体食品、边防巡逻食品、坦克兵食品4种
。其中,普通单兵食品供应担负主攻任务的一线部队穿插、迂回时使用,供侦察部队和战
斗激烈、无条件做饭的部队单兵使用;普通集体食品主要用于不便供应热食的防御阵地部
队、固守山头、要塞部队及其他小分队、班等;坦克兵食品主要供坦克兵及特殊地域、条
件下的作战部队使用;边防巡逻食品,主要供应边防巡逻部队及相应条件下的作战部队使
用。
其主要技术、战术指标是:①每种食品研制2-3个品种,主、副食配套包装。普通集
体食品每箱10人餐份,坦克兵食品每箱5人餐份。②接受性较好。具体要求符合《后勤装备
鉴定定型试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单兵食品不加调理即可食用,集体食品经简单加热即
可食用。③食品三大营养素比例合理,符合卫生要求,热量指标:普通食品每日份3000千
卡左右;边防巡逻和坦克兵食品每日份3500千卡左右。④单兵食品采用软包装,便于携带
和开启使用。⑤各种食品保质期不低于2年。
第二代野战食品的特点是:①主、副食组合配套,营养素构成合理,口味大众化,原
料来源广泛。②初步形成陆勤野战食品系列,保障陆军不同兵种的需要。③全部采用软包
装,减轻重量,缩小体积。
86年后,围绕着第二代野战食品的几项分题,开展了861单兵口粮(高原部队边防巡逻
专用食品)、侦察兵食品陆勤系列野战食品90压缩干粮、94脱水米饭、脱水面条、军用蔬
菜罐头的研究。其中,侦察兵食品、861单兵口粮、94脱水米饭、陆勤系列野战食品获军队
科技进步二等奖;脱水面条、军用蔬菜罐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