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台湾对“38”军的研究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4日08:20:52 星期天),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meixue 所发表 】
台湾对“38”军的研究
----------------------------------------------------------------------------
----
为历史原因,研究三拾8集团军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就能大致了解整个中|共陆军的建军
方向,而且因为新型陆军战役理论的推出,始终贯彻着陆空合成战力一体化思想,因此
研究其新变化和新演习,也能间接明了其陆空合成程度与空军对地支持能水平如何,价
值不言而喻。事实上,中|共陆军几乎所有的新装备、新编制和许多新战法,都是首先从
三拾8军中获得经验,然后再推广全军,可以说它是一支大型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部队,
当然其综合战力也是全国以至邻近地区首屈一指的。在试验新战术和新编制方面,三拾
8军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美国陆军在加州的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同样负有功能相当于美军
高级作战实验的任务。
该军在中|共陆军中是不少纪录保持者:装备第一支摩托化部队;装备第一支机械化
部队;是第一支组建的合成集团军(1984年4月1日);拥有第一支电子对抗大队;拥有
第一支防空混成旅;最先成立陆军航空兵大队(1988年1月8日);最先成立数字化实验
部队等等,是各集团军中兵力最多、兵种最齐(拥有数十个技术兵种、一百个专业兵种
,专业兵种分队占分队总数八成,专业技术兵员占总员额七成),武器装备最优良,火
力、机动力、突袭力、防御力、快速反应能力、合成战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
力、作战保障能力、后勤技术支持能力、自动化数字化作战能力等等都是全军首屈一指
,是中|共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一流拳头部队。
进化中的三拾8集团军
前三拾8军军长李连秀曾在一篇论文中阐述中|共集团军的建军目标:一个集团军的
编成目标,要能够应付苏军一个摩托化狙击师的入侵,中苏双方的兵力对比应为7:1,战
车为2:1,反战车武器为2.5:1,火炮为4:1,防空武器为2:1。这反映了80年代中期中|共
陆军的现实,即在当时是不得不以数量优势弥补自身的质量劣势。首先组建完成三拾8集
团军正是以此为依据改建和训练的,在苏联解体之前各大集团军也是据此为建军目标的
,由此可见本刊之前提及该军是战术和技术的先行者一说并无失误。
中|共陆军的集团军,实是参考了苏军各军兵种编而成的经验,以及美国第1装甲师
等重型师的长处后改编的。中|央|军|委在1987年公布的《有关战役训练的若干规定》中
,就是以上述比例和组成为基础的,着重强调提高机械化集团军快速机动部署能力,以
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而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陆军航空兵在经过充分论证研究
和准备后,与逐渐成熟的直升机工业配合,在1988年首先在三拾8军组成一个大队,配备
约40架咻斨鄙龣C,同年39、54军亦相继建成了陆航大队。至此,苏军孕育于30年代,在
70年代逐渐推行的大纵深机动作战理论,以及美军孕育于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中期逐
渐落实执行的空地一体战理论,也开始在中国萌芽。
冷战结束后,防苏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部分战术战法也变得不合时宜。特别
是波斯湾战争中空地一体战得到实战检验,促使中|共各军兵种痛定思痛,加快大幅改革
步伐,过去仍寄望于数量优势加少量先进装备就能应付局部战争的想法,逐渐被加快发
展和部署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共识所取代。再加上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的国内有利政治
形势,高技术兵种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而三拾8军当然是陆军中首先受惠的集团军
。
目前中|共陆军的火炮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像三拾8军这种重点集团军全部火炮多
达约700门,充分继承和发扬苏军的大炮兵主义,尤其是在空中支持火力还不十分发达的
情况下不能说没有必要。三拾8军的炮兵火力覆盖范围由前沿数百米至100公里不等,集
团军属导弹旅的M-9和M-11战术弹道飞弹又把打击范围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敌后纵深,
程度上舒缓了空中支持火力的不足。现在该军所有炮兵团齐射一次火力投射总量可达30
吨之多,起码相当于韩战末期的15倍,已达到今天美俄两军的一流水平,但在命中精度
和弹种上与美军仍有些许差距,然而超过了俄军炮兵。在火炮自走化程度方面,该军炮
兵团亦已追上俄军,大部分采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炮,另外还有约180辆各型火箭
炮可支持。在战时该军的炮兵旅/团能随时提供旺盛的随进弹幕和压制火力,火力强度
约相当于邻近地区军队的2.5倍至5倍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炮兵已基本实现全团指
挥自动化,C2系统已普及至单炮上,综合自动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也在其它集团军之
上。
三拾8军装甲兵
继炮兵后,装甲兵是三拾8军第二大技术兵种。90年代初整个集团军所拥有的战车数
量即达800辆之以上,比整个成都军区的战车总和还要多,全部装甲车辆的数量超过1,2
60辆,加上新型装甲车辆快速取代老旧型号,其突击威力已相当惊人。近年的演习显示
,该军每日最高推进速度可达到70公里以上,超过了俄军摩托化狙击师的水平。在年度
战役演训中,装甲集群在陆空火力支持下插入敌纵深向心突击瓦解对手,成为必修科目
,在在显示美俄的空陆联合战法已深深植根于三拾8军。由于言种演习规模宏大,每次都
投入超过一个装甲师的兵力,故作战纵深超过了70年代方面军的水平,而攻击间距亦拉
大到80公尺,以致攻击队形的作战纵深达到15公里。在80年代被解放军高层推崇备至,
但自身仍未具备技术条件的苏军「在行进中变换队形并发起攻击」战法,90年代中期以
后已成为三拾8军的家常便饭。
最近两年的情况显示,三拾8军在演习中的反应速度和兵力投射能力比1996年时又有
了明显变化,其中一个装甲师在7天内的突击前进距离已达到1000公里,比1996年底多出
了100公里以上,当中一半时间的进攻速度可维持在高水平,即每天超过150公里。在仿
真实战的理境下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速度,当然其中也含了特种部队、陆军航空兵、战
役战术导弹营、出色的工程兵与后勤保障部队功劳,否则绝对无此可能,这样的进攻速
度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今年5月初至6月三拾8军112师针对台湾进行了渡海和山地攻防训练,参与的包括了
武直九和Mi-8MAT武装直升机、83式自走加榴炮,89式自走榴弹炮、89式履带火箭炮,红
旗7号机动防空飞弹、89-I装甲弑嚒?6式步兵战车、88C/96式战车等数百辆,以及电
子战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等等。在训练中该师探索了起码3种新战法,
三拾8军防空旅
随着红旗61中低空防空弹在1986年定型,改善野战防空系统时机亦已成熟。1987年
三拾8军开始组建全军第一支弹炮混合的防空混成旅,两年后全体形成战斗力。防空混成
旅由2个红旗61飞弹营和2个59式57公厘高炮营、3个74式37公厘高炮营组成,共有24辆发
射车和60门高炮。
1990年9月17日以来,三拾8军防空混成旅开始陆续以红旗7号代替红旗61,用90式3
5公厘高炮取代59式和74式高炮,少量用于补充的红缨5C也被前卫1、2号单兵防空飞弹替
换下来;另外在重要地点还部署有直属防空连。《解放军报》透露,5月以来北京军区某
防空旅进入华北某靶场实弹打靶,从这是陆军首支防空旅这一点看,已明白指出是三拾
8军的部队。该旅至5月时,发射的34枚红旗7号全部命中目标,文章并强调迎头拦截反辐
射飞弹的能力(红旗7号A/FM-90对反辐射飞弹的跟踪距离是17公里),同时值得注意的
是「指挥员通过数字(位)化情报为历史原因,研究三拾8集团军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就
能大致了解整个中|共陆军的建军方向,而且因为新型陆军战役理论的推出,始终贯彻着
陆空合成战力一体化思想,因此研究其新变化和新演习,也能间接明了其陆空合成程度
与空军对地支持能水平如何,价值不言而喻。事实上,中|共陆军几乎所有的新装备、新
编制和许多新战法,都是首先从三拾8军中获得经验,然后再推广全军,可以说它是一支
大型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部队,当然其综合战力也是全国以至邻近地区首屈一指的。在
试验新战术和新编制方面,三拾8军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美国陆军在加州的欧文堡国家训练
中心,同样负有功能相当于美军高级作战实验的任务。
该军在中|共陆军中是不少纪录保持者:装备第一支摩托化部队;装备第一支机械化
部队;是第一支组建的合成集团军(1984年4月1日);拥有第一支电子对抗大队;拥有
第一支防空混成旅;最先成立陆军航空兵大队(1988年1月8日);最先成立数字化实验
部队等等,是各集团军中兵力最多、兵种最齐(拥有数十个技术兵种、一百个专业兵种
,专业兵种分队占分队总数八成,专业技术兵员占总员额七成),武器装备最优良,火
力、机动力、突袭力、防御力、快速反应能力、合成战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
力、作战保障能力、后勤技术支持能力、自动化数字化作战能力等等都是全军首屈一指
,是中|共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一流拳头部队。
进化中的三拾8集团军
前三拾8军军长李连秀曾在一篇论文中阐述中|共集团军的建军目标:一个集团军的
编成目标,要能够应付苏军一个摩托化狙击师的入侵,中苏双方的兵力对比应为7:1,战
车为2:1,反战车武器为2.5:1,火炮为4:1,防空武器为2:1。这反映了80年代中期中|共
陆军的现实,即在当时是不得不以数量优势弥补自身的质量劣势。首先组建完成三拾8集
团军正是以此为依据改建和训练的,在苏联解体之前各大集团军也是据此为建军目标的
,由此可见本刊之前提及该军是战术和技术的先行者一说并无失误。
中|共陆军的集团军,实是参考了苏军各军兵种编而成的经验,以及美国第1装甲师
等重型师的长处后改编的。中|央|军|委在1987年公布的《有关战役训练的若干规定》中
,就是以上述比例和组成为基础的,着重强调提高机械化集团军快速机动部署能力,以
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而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陆军航空兵在经过充分论证研究
和准备后,与逐渐成熟的直升机工业配合,在1988年首先在三拾8军组成一个大队,配备
约40架咻斨鄙龣C,同年39、54军亦相继建成了陆航大队。至此,苏军孕育于30年代,在
70年代逐渐推行的大纵深机动作战理论,以及美军孕育于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中期逐
渐落实执行的空地一体战理论,也开始在中国萌芽。
冷战结束后,防苏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部分战术战法也变得不合时宜。特别
是波斯湾战争中空地一体战得到实战检验,促使中|共各军兵种痛定思痛,加快大幅改革
步伐,过去仍寄望于数量优势加少量先进装备就能应付局部战争的想法,逐渐被加快发
展和部署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共识所取代。再加上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的国内有利政治
形势,高技术兵种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而三拾8军当然是陆军中首先受惠的集团军
。
目前中|共陆军的火炮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像三拾8军这种重点集团军全部火炮多
达约700门,充分继承和发扬苏军的大炮兵主义,尤其是在空中支持火力还不十分发达的
情况下不能说没有必要。三拾8军的炮兵火力覆盖范围由前沿数百米至100公里不等,集
团军属导弹旅的M-9和M-11战术弹道飞弹又把打击范围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敌后纵深,
程度上舒缓了空中支持火力的不足。现在该军所有炮兵团齐射一次火力投射总量可达30
吨之多,起码相当于韩 战末期的15倍,已达到今天美俄两军的一流水平,但在命中精度
和弹种上与美军仍有些许差距,然而超过了俄军炮兵。在火炮自走化程度方面,该军炮
兵团亦已追上俄军,大部分采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炮,另外还有约180辆各型火箭
炮可支持。在战时该军的炮兵旅/团能随时提供旺盛的随进弹幕和压制火力,火力强度
约相当于邻近地区军队的2.5倍至5倍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炮兵已基本实现全团指
挥自动化,C2系统已普及至单炮上,综合自动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也在其它集团军之
上。
三拾8军装甲兵
继炮兵后,装甲兵是三拾8军第二大技术兵种。90年代初整个集团军所拥有的战车数
量即达800辆之以上,比整个成都军区的战车总和还要多,全部装甲车辆的数量超过1,2
60辆,加上新型装甲车辆快速取代老旧型号,其突击威力已相当惊人。近年的演习显示
,该军每日最高推进速度可达到70公里以上,超过了俄军摩托化狙击师的水平。在年度
战役演训中,装甲集群在陆空火力支持下插入敌纵深向心突击瓦解对手,成为必修科目
,在在显示美俄的空陆联合战法已深深植根于三拾8军。由于言种演习规模宏大,每次都
投入超过一个装甲师的兵力,故作战纵深超过了70年代方面军的水平,而攻击间距亦拉
大到80公尺,以致攻击队形的作战纵深达到15公里。在80年代被解放军高层推崇备至,
但自身仍未具备技术条件的苏军「在行进中变换队形并发起攻击」战法,90年代中期以
后已成为三拾8军的家常便饭。
最近两年的情况显示,三拾8军在演习中的反应速度和兵力投射能力比1996年时又有
了明显变化,其中一个装甲师在7天内的突击前进距离已达到1000公里,比1996年底多出
了100公里以上,当中一半时间的进攻速度可维持在高水平,即每天超过150公里。在仿
真实战的理境下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速度,当然其中也含了特种部队、陆军航空兵、战
役战术导弹营、出色的工程兵与后勤保障部队功劳,否则绝对无此可能,这样的进攻速
度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今年5月初至6月三拾8军112师针对台湾进行了渡海和山地攻防训练,参与的包括了
武直九和Mi-8MAT武装直升机、83式自走加榴炮,89式自走榴弹炮、89式履带火箭炮,红
旗7号机动防空飞弹、89-I装甲弑嚒?6式步兵战车、88C/96式战车等数百辆,以及电
子战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等等。在训练中该师探索了起码3种新战法,
三拾8军防空旅
随着红旗61中低空防空弹在1986年定型,改善野战防空系统时机亦已成熟。1987年
三拾8军开始组建全军第一支弹炮混合的防空混成旅,两年后全体形成战斗力。防空混成
旅由2个红旗61飞弹营和2个59式57公厘高炮营、3个74式37公厘高炮营组成,共有24辆发
射车和60门高炮。
1990年9月17日以来,三拾8军防空混成旅开始陆续以红旗7号代替红旗61,用90式3
5公厘高炮取代59式和74式高炮,少量用于补充的红缨5C也被前卫1、2号单兵防空飞弹替
换下来;另外在重要地点还部署有直属防空连。《解放军报》透露,5月以来北|京军区
某防空旅进入华北某靶场实弹打靶,从这是陆军首支防空旅这一点看,已明白指出是三
拾8军的部队。该旅至5月时,发射的34枚红旗7号全部命中目标,文章并强调迎头拦截反
辐射飞弹的能力(红旗7号A/FM-90对反辐射飞弹的跟踪距离是17公里),同时值得注意
的是「指挥员通过数字(位)化情报指挥系统下达作战命令」,「信息快速传送给发射
车」等描述,因为红旗7号与7A其中一点区别,就是增加了发射车上的垂直数据链天线。
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机动飞防空飞弹应该是最新的红旗7号A。此外也应留意,这个防空
旅是有一支伪装分队随行的。
从1995年开始,三拾8军防空旅用了俄国最新的TOR-M1(SA-15)履带野战防空飞弹
,在强烈电子干扰下全部击落靶机,1997年购入的15套随后又转交了一部分给南京军区
的集团军防空旅,以防局势有变。据开发该型飞弹的俄罗斯安泰武器公司指出,第2批是
在1998年底订购,这批为数15套的TOR-M1本来于去年交付中国,半数属以物易物方式,
但因故延至今年4月才付撸淦饕嘤渺兜谟摊鶆铡M瑫r,该公司已接获北|京的要求,授
权在大陆仿制160套同型系统,可装备16个防空团,这就是红旗17。
航空兵力
三拾8军陆军航空兵大队与54军的陆航大队是各集团军同类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这
两个大队各自装备了一种全军独一无二的飞机,前者有8架SA342瞪羚(Gazelle)反战车
直升机,后者有23架UH-60A黑鹰咻斨鄙龣C,深刻突显出它们的作战侧重点和受重视程度
。以规模来说,作为防苏战略预备队的54军陆航大队最大,以攻击力来说则以三拾8军陆
航大队较优。对台湾来说似乎前者更值得注意,因为今年3月以后中|央|军|委已打算把
54军作为「攻台战略预备队」,陆航大队当然亦在其中。由于中|央|军|委副主席张 万
年上将出身于前第4野战军系统(三拾8军也是该系统),1982年至1985年曾任前武汉军
区司令,直接指挥54军,且现南京军区司令梁光烈中将曾长期担任54军军长,也是张万
年的下属,加上张氏属于对台强硬的鹰派将领,因此这一消息可靠性极高。
1986年10月3日中|央|军|委工8式批准组建陆军航空兵,1988年1月8日,中|共第一
个陆航大队在北|京通县机场成军,它由北|京空军航邎F、空军飞行学院及陆军10支部队
抽调组成,主力机型是直五和直九,本来曾打算引进美制CH-47D大幅强化机动力,但六
〕四〕事件后被美国政府封杀。1990年5月中|共最后一次从前苏联采购军备,购入24架
Mi-17咻斨鄙龣C装备三拾8军,之后该机和直九就成为主力机种。1997年中|共一批高层
将领访问莫斯科并参观了一次陆军演习,首次目睹了数以百计的直升机从天而降的壮观
场面,陪同参观的俄国军官透露中|共很快也会有这种能力,事实上光是Mi-17系列,在
2005年前将进口600架以上。
目前三拾8军配备有瞪羚直升机、武直九、Mi-8MAT三种武装直升机,直九A/B、Mi
-8、Mi-17/171咻斨鄙龣C,特种直升机已有直九通信干扰型、远程中继通讯型、侦察校
射型、转讯距离达数千公里的Mi-8河马G远程中继通讯型、Mi-8PP河马K通信干扰和电子
反制型、Mi-171侦察校射型等等,此外1994年定型的直八和同年底首飞的直十一,陆军
型已少量交付三拾8军。上述各种直九的衍生型,曾参加1991年9月18日在燕山训练场举
行的军事训练成果汇报表演,高级将领并现场试验了直九中继通讯型的远程通讯能力。
此外武直十将在明年投产后加入三拾8军,直八A也会在3年后服役,Mi-17/171的后继机
种直十二或直十三,将会在2005年配备三拾8军。
与美俄陆军师各有约121架或80架以上直升机,加上丰富的实战及操作经验,比较起
来中|共的陆航部队仍相当幼稚,不过发展亦快。与90年代中期相比,三拾8军陆航大队
的作战半径已增加约一倍,达到150至200公里,在夜航夜战能力方面亦大为提高,在演
习中已能熟练哂枚帱c同时着陆、空中蛙跳战术等作战方式。有一个问题是,中|共的直
升机数量仍然很有限,中|共3个陆航大队的直升机才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的所有数量。不
过总参植肯略O置了陆航局,并由一位少将管理,现任局长为李希元少将,在裁军50万时
其比例不降反升,可知陆航角色重要,陆航部队已成集团军尖刀突击部队,未来发展势
将加快。
军自动指挥系统
1984年解放军3总部和各大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建立了达程汉字联机系统,揭
开中|共自动化指挥系统序幕。同年4月1日三拾8军率先成立自动化作指挥中心。1985年
远程汉字终端联机系统也逐渐网络化,集团军数百部汉字终端机联网成功,总参植磕苤
币灾笓]系统管制军内各师。翌年10月17日,三拾8军首次进行自动化指挥作战演习,军
司令部内有两部大型计算机与20部小型计算机,作战指令几分钟内即可由司令部下达到
营级,在演习中使用IBM PC-AT级的计算机影像显示系统,VAX785、MICROVAX II和国产
JH系列中文计算机等当时先进设备。同年中|共指挥自动化有重大突破:语音汉字输入计
算机、手写汉字联机识别系统、语音识别计算机,拼音汉字编码技术相继面世,计算机
卫星通信也实验成功,并建立卫星通信网,全军计算机联网实用化,炮兵指挥接近全自
动化,这些成果为三拾8军实现全面计算机化贡献良多。
1991年9月18日燕山综合训练场上,自动化指挥中心当着中|央|军|委、国务院官员
及上千军官面前展示。当三拾8军军长激活遥控器,蓝军阵地和纵深地形、地貌、道路网
、方位物、支撑点等全部投影到大型屏幕上,口述的命令立即实时显示出来。同时计算
机文书处理员马上把命令印成电文,从命令下达到电文发出只用了10分钟,整个演习百
分之八十作战文件和战情分析都用计算机完成。指挥官可直接与前沿任何一级作战单位
通话,这种计算机化程度即使到现在总体上仍不至于很落伍。
10年之后,除了战斗文书已全部以计算机处理外,负责指挥自动化工程的总参61所
又为该军配置了新系统。6月中旬三拾8军某机步师在太行山远程机动演习中,使用了该
师参与研制的师团两级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加倍提升机动指挥效能。该系统由机步师
内外10多个机构携手合作,在原有基础上改革。
另外,该师还开发出江河湖泊桥梁兵要地志、战标图等各种软件上百套,采用网上
对抗等多种方法,研究机动跨越江河天险、三栖咻斞b载等手段,累积了大量资料和数据
。另据消息指出,7月10日上午在通信指挥学院仿真训练实验室内,包括来自三拾8军的各
军兵种、各战区和多名师级军官,进行师级计算机兵棋推演,仿真登陆与反登陆战法。
红军的数字化部队由师级主官担任,与虚拟的蓝军在计算机上厮杀。红军首先通过计算
机网络,向蓝军指挥中心发动电子炸弹和病毒入侵行动。同时海空火力也向指挥设施和
要点进行火力突击,蓝军通信节点惨遭点穴打击,一开战,四成军事设施陷于瘫痪,二些
红军军官甚至破译了对方密码,以计算机网络破坏其「国防部网站」。残存蓝军关键通
信节点并未逃过打击,几分钟的数据分析处理后,作战方案在计算机上形成,M族飞弹以
及红鸟巡弋飞弹随即将之彻底摧毁,C3I受到致命打击的对手防线接连崩溃,红军轻易登
岛成功。在这个明显针对台湾的演习中,清楚反映出解放军大致的攻台战术,也使人更
清楚了解三拾8军在这方面担当的角色。
解放军总参植?年前在教材中承认,在指挥系统自动化方面中国与世界一讲罹嗉s
15年。然而5年过去了,在指挥系统对抗战中各国又发生了不少变化,就以中|共本身来
说随着大量中、俄、以色列的机动电战系统加入成军,以及每年大量中|共产软件编成,
这个差距正日益模糊化。
三拾8军的数字化建设
1997年3月15日,美国陆军在加州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进行了为期2周的数字化特遣
部队高级作战实验,这是继1994年进行的营级数字化演习后美国陆军数字建设的又一重
大举措。参与实验的蓝军数字化实验旅,由第4机步师第1旅担任,红军是国家训练中心
的第11装甲骑兵团(旅级编制)。前者配备2亿5千万美元的改良型实验兵器及通信系统
,以新的军事革命作战理论为依据,采用新的作战编制,并由第4支持营提供后勤支持。
后者则采用传统和略加改良的苏式战术和类似的武器。此次实验共进行了8次演习,其中
红军6胜1平1负,蓝军1胜1和6负,也就是说数字化旅全盘败北,而且败得比平时更惨。
例如蓝军的毁伤概率就比平时训练时装备比其它旅要少,但因为敌我识别欠佳,误伤友
军比前更多,高达30起。即使如此,军方仍认为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国防部长科恩更是
数字化部队的坚定支持者,他并认为经验应推广到各军兵种所有领域。
在三拾8军同样存在类似的部队和实验,1995年正式开始。目前军已完成首阶段数字
化实验,刚完成第二阶段升级试验,包括数字化步兵、侦察兵、炮兵、装甲兵、通信兵
、电子对抗兵、陆军航空兵、自动化光纤多媒体高速指挥控制网络等实验,其中炮兵、
装甲兵、通信兵的实验成果已被应用于改造现有装备或新型装备上,产生了很高的效益
,并向各集团军演示推广。
在试验中该军发现这些昂贵的数字化设备,除了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提高外,敌我识
别也大有问题。另外与美军相同的是作战时的成本效益不太好,胜负仍未产生一面倒的
情况,因此曾经颇有争议。但因为通过论证研究发现,长远而言其成本效益势必倍增,
而且是新军事革命的不二法门及早日追上先进军队的快捷方式。
透过实验,三拾8军也体认到新的数字化装备的确能提高部队战斗和效能,同时也发
现和装备的潜力并未全发挥出来。其原因首先是虽然实验部队已用了较长时间熟习装备
,并将之进行日常训练,还制定了新战术和使用守则,但与使用现役武器和战术的部队
比较,因为理念和哂梅椒ㄉ贤耆煌趥鹘y思维未完全消除的过渡期内,实验部
队潜意识上往往以传统的习惯操作新装备,使得部队和和武器熟练使用上事倍功半,效
能大打折扣。
第二是部队在接收数字化装备后,都会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新装备研究、新编制研
究和新理论落实上,并因应士兵计算机知识不足作强化训练,因而使士兵的基本作战技
能、体能训练和战术训练受到压缩,影响正常任务的执行。这个弱点使正常时候能够较
易取胜的实验队变得信心不足,可用直射火力解决的问题有时也会呼叫后方火力支持,
变成开始依赖远程打击武器消耗敌人。为此军部已找专家研究一套心理法纠正第一项问
题,同时研究一套均衡合理的训练时间分配方法克服第二项问题。
美军的数字化计画已因客观因素延迟,要求在今年内建成第一个数字化师,在2006
年建成第一个数字化师,到2020年全陆军实现数字化,比原计画晚了10年。至于全陆军
实现信息化则是2050年的事,由此可见目前军事数字化热潮炒作成分居多,真正的数字
化战场大概要到半个世纪以后。
中|共已在三拾8军建成一个实验性数字化营,从时间和规模来说,比美军约落后6年
。中|共希望在2年内建立首个数字化师,把和美军的差距缩小到4年,在2010年时与美军
并驾齐驱。随着下一轮裁军和军费的增加,中|共陆军也希望在2020年实现数字化,至少
将和美军的差距控制在2年左右。为达目的,中|共陆军打算由三拾8军开始,分两步建构
信息化部队,第一步是在原编制不变或小变的情况下完成数字化,以镶嵌法增强现装备
数字化作战能力,例如配备数字化通信设备、敌我识别系统、侦察系统、抗干扰全球定
位系统(GPS)等,第二步是依据最新的信息战理论,从根本上改革部队编制体制,才能
全面实现信息化。从发展方向和步伐来说,中|共和美军十分接近,原因是彼此互为假想
敌,加上美军执世界军事牛耳,参考美军并不出奇。与美军不同的是,中|共并不追求全
面的压倒性技术优势,受限于财力,仅有半数部队会实现数字化。
透过数字化实验,三拾8军发现在作战速度、杀伤能力、生存能力三项指针中,进步
最显著的是作战速度,也就是说数字化部队有加快战争进程,减少消耗的神奇效果,目
前亦循此途径而努力,未来集团军将会缩小为军。
在整体合成战力上,军方希像三拾8军这类重点集团军能足以抗衡美军2个重型师或
3个轻型师。以美军标准而言,像第一装甲师、第一骑兵师、第一机步师等属重型师,而
像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0山地师等属轻型师。目前三拾8军的综合战力达
到最高,高于中|共建政以来任何一个时期,以目前最强的第7装甲师(装备98式战车)
来说,除了日本北海道的第7装甲师在战车性能上互有长短外,综合战力在整个远东无出
其右。据此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总参植康南M麃K非凭空想象,当然在目前两岸形势下
,三拾8军有多少会用于台海,恐怕有更多人关心。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3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8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