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world (好人), 信区: Green
标  题: 《兵器知识》采访168总设计师潘镜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Nov 10 13:49:12 2002) , 转信



镜芙 男,1930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1944年-1947年在苏州中学学习。195
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曾任七院701所副所长、副总工程师。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级
高级工程师。19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镜芙为我国两代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他在主持两代四型驱逐舰研究设计中勇于
创新,每一型舰在技术上均有新的突破,在驱逐舰研制、舰载作战系统研制中作出了重大
的开拓性贡献,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面作战舰艇、潜艇、舰载航空兵是一个海权国家的三大支柱,对于缺少第三根支柱
的国家。水面舰艇肩负的使命就更加重大,其发展走向亦日益受到国人关注,而“现代”
级的引进更加剧了这一关注度。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次沙龙,请来了中国工程院潘镜芙院士
和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一起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兵器知识》杂志社记者吴锴 

  吴锴(以下简称△):从舰队作战效能来讲,对于反潜、反舰、防空等不同任务应分
别发展几型“专业舰”还是只发展一型“多用途舰”? 

  潘镜芙(以下简称潘):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从编队作战的角度看,每艘舰在功能
上有所侧重,其整体效能可能比清一色的“多用途舰”更优一些。“多用途舰”如果各方
面能力都强谁都愿意,但能否装得下那么多系统并能有效使用是个问题。若增大排水量以
便多装武器,会使目标特征增大,更易受到攻击,而且会受到造价、吃水等因素制约,缺
点较多,因此近年来巡洋舰以上的大舰已较少建造。 

  从战斗需求看,区域防空作战需要装载较多数量的中、远程防空导弹,同时舰面远程
警戒、制导等雷达天线体积、重量大,必然导致排水量较大。但反潜作战时为减小被对方
潜艇发现的概率并使己方声呐能有效工作,需要本舰噪声较低。然而排水量大了噪声必然
加大,因此防空与反潜对舰艇的要求有矛盾之处,还是分别发展较好。 

  郑明(以下简称郑):舰艇能搞成多用途当然好,搞不成只好有所侧重,但平台应标
准化。船体、动力、导航系统都应通用化,如4 000吨左右的都是一套,8 000吨左右的又
都是一套。舰上系统要模块化,或侧重某一用途;或互相兼顾,达成多用途。平时做好模
块化技术储备,战时可根据不同敌情、战役战术需求进行针对性组装。 

  从技术上讲,舰艇吨位大了弊端太多,一艘舰追求多用途和全面发展实际上很难做到
。 

  △:“专业舰”可能会更好的发挥单舰效能,但“多用途舰”也有其好处,它使舰队
力量均衡,没有薄弱处。反观“专业舰”,由于作战时各舰之间有一定距离,若防空型舰
遭遇敌潜艇或反潜型舰遭到敌导弹饱和攻击,是否会难以应付? 

  潘:各舰侧重的是主要功能,对空点防御和反潜自卫功能都要有,若出现了你说的这
种局面是能应付的。当然应看到这点:今后海战虽以编队作战为大方向,但不能避免出现
单舰作战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舰艇数量有限不能全以编队形式出现,或在海战中编队被
打散,不得不进行单舰作战,这时,“多用途舰”会有些优势。 

  郑:“专业舰”在别的方面只是有“轻”,而非无能。单舰作战时还可召唤编队支援
,并非孤军作战。总的来讲还是要依靠作战体系。 

  △:在舰艇分工上,原苏联搞的过细,如“现代”级用于中近程反舰,“勇敢”级专
司反潜,“基洛夫”级、“光荣”级负责中远程反舰及防空,此外还有凡型多用途舰,这
种模式是否合理? 

  潘:“现代”级舰舰、舰空导弹的射程是比“基洛夫”级、“光荣”级小,我认为以
它的排水量来安装较大射程的舰舰、舰空导弹还是足够的,原苏联这种过细的发展模式是
当时与美国在海上抗衡的需要,从经济性来说不见得是优化设计。 

  郑:这是原苏联军事工业体制造成的。其水面舰艇设计单位有十几个之多,都想立型
号、要经费,导致重复建设,水面舰艇发展过细。 

  △:在舰艇规划上,关国实行高低搭配,即将少量大吨位、高档、昂贵的舰艇与大量
吨位较小、能力稍低、价格适中的舰艇(如“佩里”级)结合,提供一个控制大面积海洋
的有效手段,此模式是否可取? 

  潘:美国是进攻性的超级大国,要造大量舰艇,高低搭配模式能体现出可承受性好的
优势。而别的国家战略和经济情况不同,舰艇建造数量不多,搞一艘舰,总希望能不断改
进,尽量提高战斗力,因此不宜专门发展“低档舰”;在此情况下,高低搭配也体现不出
经济性好的优势。 

  郑:舰艇的质量不能完全取代数量。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基地都要保卫,这就需要
舰艇有一定数量。这些舰全搞成高水平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因此高低搭配永远是普遍原
则,但在各国有不同体现。 

  △:“高低搭配”的传统体现就是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的划分。然而在今天由于
舰载武器的通用化,这种划分已无意义,不如直接称“××”吨级舰艇更合适。那么对一
般国家而言应发展哪几个级别? 

  潘:我同意这个观点,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这种划分确实只能说明吨位大小,此
外已没什么意义。那么对一般国家而言,较合理的发展模式可以是: 

  一型为7 000~8 000吨级(均指正常排水量)以对空为主,担任编队区域防空任务,
装备远、中、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可进行多层次空域攻防作战,具有较强的对海攻击和反
潜自卫力量。 


  另一型为4 000―5 000吨级以反潜为主,担任编队区域反潜任务,装备反潜直升机、
反潜导弹、鱼雷、深弹等反潜装备和远程主、被动水声探测设备,可执行编队远、中、近
多层区域反潜和水下战斗任务,具有较强的对海攻击和对空点防御自卫力量。该型舰应在
减振降噪、推进系统选择上多作考虑。总之,两型舰对海作战能力都要强。专用的制海型
舰没必要再发展。 

  郑:就保护专属经济区海域而言,有些国家保持3 000吨左右可搭载直升机的护卫舰仍
是需要的,如采用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其排水量也可能控制在1 000吨左右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32.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