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新驱168广州舰、169武汉舰、170兰州舰简评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Sep 11 10:50:05 2005)

新浪首页 > 论坛首页 > 新浪军事 > 海军战术演练

作者:上帝的使者55  发表日期:2005-09-10 09:26:17  [表状]
 
  
    国产新驱是指去年和今年刚下水的168广州舰、169武汉舰、170兰州舰。型号编号分别
为052型、052B型、052C型。052型每艘造价约10亿人民币,052B估计在20亿左右,052C仅
舰队防空系统就15亿,连带昂贵的综合编队指挥系统应有30亿之谱。加上中国近年向俄罗
斯采购的4艘现代和最近4亿美元购入的两套S-300F,意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中国蓝水海军
最强阵容。 

  SJL---我很丑,可是我很不温柔 

  新驱防空显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洒家先从052B谈起。总的来说,舰艇装备何种武器
往往要考虑资金、技术、作战任务等诸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像买电脑一样,负得起都买最
快的,除非你是阿三!无论是美军的航母战斗群也好,还是日军的“十。九”也好,也没
见都是一色的板砖来着。中国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比不过前二者,就更不可能一
窝蜂都上板砖了。052B的主要任务是反潜和反舰,防空不是 

  首要,但也是重点。有人不满052B上SA-N-7/SJL,其实发射技术并不能代表一切,导
弹的导引方式、射程、射高、抗干扰能力和火控雷达系统也同等重要。反过来说,发射技
术先进只是垂直发射箱发射(VLS)的优点之一,而不是唯一。根据美军的资料显示,SJL/9
M38的改良型为SA-N-12/9M38M 

  (注:有的地方也用SA-N-17的名称)。9M38M略长,但仍使用同一发射架。在更换了新
型火箭发动机、新型信号处理器、增加了指令修正制导技术和新的雷达射控软件后,射程
和拦截超低空目标的能力已有了相当的提高,整体大致等同于美制“标准-1”。9M38M的最
大射程达到38公里,可在20公里处拦截掠海飞行反舰导弹,形成继HHQ-9后舰队防空的第二
道火力圈。 
  
  此举指在将舰队防空层次拉开,实现了对来袭目标的多次拦截,提高了舰队整体防空
的效率,9M38M可垂直发射(注:HQ-61也可垂直发射,垂直发射和垂直发射箱发射非同一概
念),且装弹速度仅12秒,是目前俄武库中性能仅次于SA-N-6的舰载防空弹。按一座前罩”
同时照射2个目标计算,两艘052B至少可同时对付16个目标,拦截效率是052的8倍!射程则
比目前国产驱护上使用的HHQ-7射程大三倍!从BESPOKOINY号以后的现代级已经全部换装9
M38M。印度的德里级也比照引进。我们无法想象解放军哭着喊着买旧货的惨状,因此SA-N
-7弹可以排除。唯一令人不解的是,052B上的“前罩”位置偏低,不利于发挥导弹的最大
效能,且同俄、印舰比少了两个火控通道,仅有4个,可同时对付的目标也就少了4个。这
我可要向老曹呼吁一下,“该出手时就出手”,省钱可没这么省的! 

  9M38M射程达到现有国产舰载防空弹的3倍,拦截效率高出8倍。可以说,除备弹量和发
射通道较少外,不比VLS弹差到哪里去。其实,中国试验中还有更好的,但大家要想到中国
地空导弹有一定基础,但舰载防空弹的技术储备少,上舰还要假以时日。靶场老前辈---四
面阵的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国际上也是前沿。 

  再来谈170的板砖。中国在相控阵雷达技术敢叫板的研究所屈指可数,55所,38所,2
0所和14所。14所更是个中翘楚。14所对外称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该所以研究远程雷达和
相控阵技术见长。 

  中国的几个大型雷达项目都和他们有关。1975年投入运行的弹道导弹相控预警雷达就
是他们的杰作。该项目又称7010工程。77年研制成功的超远程110跟踪雷达也出自14所。8
9年该所又设计成功1471/KLJ1型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并投入生产。目前,14所正主导机载
相控阵雷达、星载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以及空间目标监视相控阵等国家级重点工程的
研制任务。1997年该所的雷达专家周万幸又承担起来国家某国防重点工程舰载多功能四面
阵雷达的总设计师的重担。据靶场老子辈的讲,该雷达的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国际上也
是前沿。的确,纵观国际,有能力研制生产舰载四面阵的国家目前只有美、俄、中、日四
国。谁搞得出来肯定是国际很多朋友和洒家一样对板砖是否为有源相控阵颇感疑惑。其实
有源和无源主要在于发射/接收(T/R)元素的多少。无源阵列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信号经
导波管放大并通过网络分发至各单元的。有源则在每个单元上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
,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度设计上都比无源有优势。正因如此,也使得有源的造价高
昂,工程化难度加剧。目前,美日欧在舰载有源板砖的技术上处领先地位。日欧接近完成
小面有源的研制,美国洛。马公司则在研制一种指在替代SPY-1的SPY-2大型有源阵列雷达
。中国在相控技术方面也处于先进的行列,但有源技术仍属起步阶段,现有成品仅为机械式旋转陆
基双面雷达。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有源无需波导和冷却系统,因此可以尽可能高地安装,
以获得最大视距,但170雷达的置设高度仅略高于机库,让人费解。看来,170舰是否会装
备国产有源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综上所述,有源比无源优势明显,有取而代之之势。从多
方技术论文上看,最终达到有源上舰是中国相关科技人员的普遍共识。 

  海红九性能领先美、俄 

  红九始研于1986年,1996年打靶六发5中,设计定型,又是一个“十年磨一剑”。当时
在大西北靶场打红九的是空军地空导弹5师13团。装备13团凭的是多年*控进口同类型弹的
经验和独一无二的光荣战史。红九将是空军21世纪初的主战装备,未来战争中的“杀手锏
”,因此空军慎之又慎。红九试射虽然成功了,空军领导却对二院的人说,“这把剑让你
们十年磨一剑给磨细了!”显见空军对红九的研制周期和性能颇有微词。二院被迫改进红
九,后衍变成红九甲。海红九就是基于红九甲发展而来的。首篇已有介绍,赎不累述。 


  包括海红九在内的850工程30毫米反导密集阵、新型隐身主炮、板砖、相控阵电子对抗
体系、以及目前的鹰击-12都是在970上完成试验定型的。可以说,试验970就是海军为试验
新驱的武器种种而专门打造的。海红九于2002年在970上五发五中定型,海军决定连同四面
阵上新舰。考虑到和陆基型发射系统的通用问题,海红九并未采用MK-41的发射箱设计,而
采类似S-300F的六联装环形圆筒垂直发射布局。红九尺寸较S-300F小,因此整体发射装置
也比RIF小。发射装置只有发射井而无排焰道,故判为冷射。这种发射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导
弹火箭发动机在发射装置外点火,不需排导燃气流,因而结构简单、重量轻、发射筒使用
寿命较长、成本低且安装容易,维护的工作量和难度也较小。技术难点在于弹射器既要能
产生强大的弹射动力,又要安全可靠。 

  整套系统为模组设计,且与甲板平面有15度角,向舷外倾斜。这主要是防止导弹冷射
点火失败回落对甲板造成损伤。海红九采用截联惯导/低速指令修正加末寻的主动雷达导引
的复合制导体系。仅复合制导一项已使红九和美国最新开发的“标准-2BLOCKIIIB”持平,
而优于目前美军装备的各型防空弹。红九导弹为无翼式,大边条,适合垂直和水平方向高
速高过载机动飞行。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