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sxdm (猫王-新年快乐!), 信区: Green
标  题: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大写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Feb  3 13:17:51 1998), 转信

送交者: 西北工业大学 于 January 30, 1998 03:49:55:

独领风骚 塑造强国形象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大写意

尹家骅 钱友荣 郭凯

New Equipments, New Images Introduction of China Air Force 
“August 1st” Aerobatic Team With Updatig F7E


在1997年12月24日,天津杨村机场,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以全新的装备、全新的编队、全新的动作在这里进行了第209次特技
飞行表演,舞出了令世界震惊的旋风——四机编队同时起飞,单机低
空水平多次快滚,四机菱形向上开花,五机人字队伴单机超越,六机
楔队俯冲并有斤头等近百个世界级高难度动作。敏感的外国媒体作出
评价:中国空军的飞行表演事业已冲出了国门,走向世界。
欲与世界试比高
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1962年2月15日,中央军委签发命令,成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护航表演大队。之后,10架经过精心挑选的战鹰
飞到了天津杨村。人民空军飞行表演大队的航迹从这时开始延伸。后
经总参谋部批准,这支队伍正式改名为“八一”飞行表演队。
进入本世纪80年代的中期,随着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世界
一些著名的飞行表演队纷纷掀起改装热。参加飞行表演的战斗机已从
追求高空高速性能的第一代、第二代飞机发展到了追求高机动性和高
综合作战效能的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了。像美国空军“雷鸟”表演
机使用的F16,前苏联表演队使用的苏27表演机等。面对这热闹的景
观,“八一”飞行表演队也呼唤着装备的更新。经过反复论证,总
参和空军同意表演队选用具有良好中、低空性能的F7E型飞机作表演
机。
这种被人称为第三代的具有高品质性能的战机是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制生产的。据F7E型飞机的总设计师陆英育介
绍,这种新型表演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气动外形与传统的F7飞机有较
大的改动,也是首次采用前后襟翼的双三角前缘机翼的国产飞机,同
时由于使用了推力大、寿命长的先进发动机,使飞机的气动性能显著
改善,突出了中低空亚跨音速机动性,使飞机轻巧灵活。
1995年春,一批经过改装的F7E型战斗机飞到了杨村机场。新一代表
演队员们面临的是一道严峻的考题。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1995年7月7日,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憋了一股劲的原表演队队长
、现任师参谋长的丁安庆,第一次驾新机试飞圆满成功。国外新闻媒
体很快透露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息。紧接着,他带领伙伴们转
入表演课题的训练。表演队员深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八一”飞
行表演队会超越自我风靡世界的。
跳好“空中芭蕾”
1995年盛夏,经过不到一年的理论改装准备的表演队,终于到了进行
新机的实装训练阶段。那时,已接近飞行最高年限的丁安庆面临两个
选择:一边是某航空公司的高薪聘请,一边是继续率军承担巨大风险。
“为了飞行表演事业,什么都可以牺牲”的丁安庆毅然决然还是选择
了后者。为了改装,他以43岁的年龄学习航空理论,背记上万条数据;
为了让表演队尽快形成表演能力,他以飞行员中的高龄从事年轻人的
事业——翻斤头,做倒扣,超低空,探索极限编队距离。
表演队的每个飞行员都清楚,他们的飞行表演与国家的荣誉紧密相联,
飞行越惊险越好看,价值也就越大。惊险就意味着可能有牺牲,但为
了提高飞行表演的“含金量”,表演队的飞行员怀着为国争光的崇高
信念,置生命安危于不顾,承受着几倍于他人的心理、生理负荷,英
勇拼搏,把飞机的性能和人的承受能力拼到极限。
飞行表演是融惊险与艺术为一体的空中飞行。为跳好“空中芭蕾”,
他们开始了新型战机的飞行表演的探索之路。
三年前的那个仲夏,就在“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之初,队员吴国
辉等人就曾定下誓言:一定要尽快驾驶新的装备,跟美国“雷鸟”比
高低。用超音速飞机作特技飞行表演,在我国空军的历史上还是空白。
丁安庆和队里的6名飞行员组成了两个技术攻关组,一个负责编队表演
技术攻关;一个负责单机表演技术攻关。为超越世界强手,增强表演
的惊险的观赏性,他们设计了一套单机表演动作,把小速度斤头,低
空横滚通场,倒飞接4周横滚等高难动作连接在一起。为了祖国和军队
的荣誉改装的那些日子,每次飞行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历险。密集队
形表演是特技飞行表演必须越过的一道天险。飞机以500至800千米的
时速飞行,各机最大间距只有1至3米,死神之手就拽在他们的翅膀上。
密集队形编队最大的障碍是涡流和尾流对飞机的影响。编队前后间隔
太近,后面的飞行容易进入前面飞机喷出的尾流,要么将飞机掀翻,
要么造成后机空中停车。在世界空军表演史上,这一动作曾多次发生
空难事件。
那是一个令人难以忘记的飞行日。试飞组要飞编队的极限间隔。他们
的目标是将间距定在5米,高度差定在3米以上。据理论计算,这两个
数字不能再小了。刚过而立之年的刘旭担任僚机。飞机升空后,他紧
随长机,渐渐向尾流一点点靠近。长机发动机喷出的气体朝他的座舱
玻璃迎面扑来。突然,他感到机身剧烈地抖动起来,机头猛烈下沉,
机身一个横滚,向地面扎去……机敏的刘旭沉着应付突如其来的险情
,迅速拉起机头,重新上升高度,调整位置,再次向长机靠拢。地面
的人们看到,刘旭的飞机像是焊接在前机的尾巴上了,两架飞机如同
银色织梭,在蓝天白云间穿巡。为了进一步确定极限间隔,他们又进
行了多次交叉试飞,最后终于将数据定了下来。
队长吴国辉在天空里排练的则是表演中的惊险又精彩的节目:单机超
低空横滚、倒飞通场。那天,吴国辉起飞后,本场天气突然变坏,天
地线浑然一体。但吴国辉依然按原计划做全套动作,因为,他清楚飞
行表演有时是不能选择天气的,这可遇不可求的天气,正是摸索新机
性能的好时机。就在吴国辉通场时,飞机在100米高度突然下沉,侧
倾着坠向地面。他迅速镇静下来,将飞机改平,猛一拉杆,以期上升
飞机高度。但是,这种液压传输的飞机有短暂的时间延迟。大地向他
迎面扑来,吴国辉咬紧牙关,把操纵杆死死地往回拉着,飞机终于改
变了状态,重新上升高度。机尾喷出的强大热流几乎燎燃机场的荒草。
大队长李秋也有过与死神交臂而过的经历。那是一次编队训练,机群
以高度400米,时速800千米通场。这时,处在6号机位置的李秋忽然听
到“嘭”的一声闷响,飞机周身一震。他感到发动机声音有些异常,
速度表指针开始不规则下滑。凭经验,他断定飞机出现险情,如不及
时处置,后面飞机将会咬自己的“oops脏话股”。他急中生智,在报告指挥
员的同时,一压坡度,脱离了编队,调转机头,对准跑道紧急迫降。
落地后检查发现,发动机打坏的叶片将油管割裂,航油大量泄漏。事
后,李秋对伙伴说:“再晚四五十秒,我可能就永远融化在蓝天里了”。
“单机大王”杨建华的超低空横滚倒飞通场是他“空中芭蕾”节目表
演中的拿手好戏。那是1996年8月的一个飞行日,杨建华进行单机倒飞
练习。此前,他飞的是那种亚音速的飞机,如今改飞超音速后,他希
望用超音速飞机在蓝天大舞台中“跳”出他的“王者气度”。在200米
高度,杨建华的飞机刚一反扣过来,便觉得眼前一片灰雾。他出现了
“黑视”现象。杨建华极力保持意识清醒,咬紧牙关,将飞机上拉。
他凭着感觉,稳稳地操纵飞机,没有一丝慌乱,没有半点松懈。死神
在与他开了几秒钟的玩笑后,终于缩手离他而去。杨建华恢复了视觉
……战机又重新返回了蓝天。死里逃生的杨建华却像没事儿一样,第
二天又开始了新的冒险。他决定在100米的高度完成全套动作。战鹰
肚皮朝天,突然加大的载荷几乎把杨建华的身子抵出舱外。他的身子
悬空,头顶在座舱盖上。那架倒扣过来的战鹰从200米降至100米,如
同飞鸟俯冲扑食,掠地而过,强大的尾流梳理着机场草坪上的那密密
丛丛的杂草……
在表演队,像这样的历险对他们来说可以侃上几天几夜,生与死,的
确是这些空中勇士经常面临的人生考验。
冯义,这位一天能翻20多个“斤斗”的钢铁汉子,他把飞行表演 不仅
仅看成是一次飞行活动,而总觉得这是一项壮丽的事业。20个“斤斗”
,能把一个普通人折腾得灵魂出窍,可他却胜似闲庭信步。
长空铺就红地毯
这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第209次表演。
“砰”,信号弹响了,密集编队的6架战斗机高速掠过跑道,大仰角短
距离升空。举目天空,6架战斗机几乎首尾相接,臂膀相依,如同一块
铁板,飘然于一片蔚蓝。如此高品质编队,足以令同行们折服。你看,
这是6机通场。表演队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观众致意。突然,一架飞机
脱离编队,迅速绕场折回,瞬间便降低高度,在观礼台前方100米处的
跑道中心线上横滚360度通场,在低空盘旋一周后,又降低高度以每秒
200米的速度作倒飞通场……“真是精彩绝伦”。观礼台上一阵喝采。
现在这个队形,飞机之间的间隔只有5米,高度差仅有1米,而时速已
达850千米,这样高速运动中的密集编队,在世界空军表演领域被称作
“魔鬼编队”。据悉,在世界著名的特技飞行表演队中,能完成这个
动作的还不多,况且,他们的飞机多半有保护装置。比如,“雷鸟”
所用的F16,装有自动锁定系统,当飞机进入密集编队后飞行员将间
隔距离和高度差锁定,可以集中精力来完成表演动作。然而“八一”
飞行表演队使用的F7E还没有这种锁定装置,这就要求飞行员必须具有
高超的飞行技能。蔚蓝的天幕上,6架战斗机首尾相接,左右相依,如
同钢板一样。突然,这块“钢板”分裂了,6机朝6个方向向下俯冲,
表演精彩的6机楔机队向下开花。只见6条洁白的烟带幻化出一支花蔟,
宛如“倒挂金钟”。50秒钟后,散开的飞机又集结呈4机凌形编队,向
上开花。飞机拉出的4条烟带,在蔚蓝的天幕上结出一朵巨大的“紫荆
花”。
“八一”飞行表演队担负着礼仪迎宾和国内重要政治活动的飞行表演
任务,因此,她展现的不仅仅是一项飞行活动,而是一个开放的国度,
一支强大的军队,一种至尊无上的国家大礼。 


--
                                               
                          白衣胜雪,飘逸不群   
                                                
                         
  <h3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iscs.nus.edu.sg/~qinqian"><IMG SRC="http://bbs.sjtu.edu.cn/leoq.jpg" ></a></h3>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yapcs-r1.iscs.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bbs.orange.sjt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