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darling (cat),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美俄日对印度各怀心思(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9月15日14:53:0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中美俄日对印度各怀心思(上)
出处:军事论坛   时间:2000-9-13 4:11:56
    【方舟时讯】印度核试之后,国际和国内对印度的关注程度都大大增加,尤其
是在国内,许多人都在用迷惑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在我们身边崛起的大国。令人遗憾
的是,虽然印度是我们的邻国,但在多数国人的感觉中,印度好象比美国遥远得多
;同时,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至少在二千年以上(西汉末年佛教东传),但印度的
形象在国人的头脑中,完全是一幅支离破碎且互相矛盾的图景……
    提起印度,老一代的中国人不免想到“红头阿三”。二三十年代有不少印度人
在上海英租界的“寻捕房”当低级警察——这样的亡国奴竟然跑到中国来人模狗样
地当警察!因此,在二十世纪初叶,印度人在中国,既作为殖民统治的化身而遭痛
恨,又作为英国殖民者的“狗腿子”而备受蔑视,两种情绪中尤以蔑视为主,这为
二十世纪中国人对印度及印度人的态度奠定了总的基调。
    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个五十年代是中印关系长长
的一个蜜月期,两国不仅关系密切,同时,两国携手,在国际舞台上也很有一番作
为。然而,一切都随着1962年那场边界战争戛然而止。中印两国如何从亲密的朋友
走向兵戎相见,其中有多少是非恩怨,谜底还远远没有揭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其实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得失,但是,这场战争却有着深远的
影响。对于印度来讲,这场战争击碎了它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的梦想,并加强了印度
人对于“北方”的恐惧;(象中国一样,印度在历史上也多次遭受来自北方的侵略
,不过,侵略集中在西北方向。今天的印度人,是古代欧洲的所谓“雅利安人”,
他们也是从西北方向进入并征服印度。)另一方面,“小刀切黄油”一样轻松的胜
利使中国人在以后的近三十年中对印度几乎不屑一顾,然而,这个胜利掩盖了这样
一个事实:中国无力将这种战术性的胜利转化为在边界地区对印度的战略性优势。
    改革开放以后,整个八十年代,中国人的眼睛完全盯住了美、日、欧,包括印
度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完全被排除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之外。只是
到了八十年代末,印度才以一种非常戏剧性的方式被纳入中国的视野——那是在“
那场风波”之后,中国的媒体系统地将中国与印度进行了对比,结论当然是:中国
在各个方面都大大领先于印度——印度被精心挑选出来作为一个例证,以证明“社
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这种对比,实际上对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印度观”作了
一个总结。
    然而,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只有十年功夫,中国人很
惊讶地发现,印度的计算机工业和软件产业成绩斐然,一时间,在“新经济”领域
,印度人似乎跑到前面去了。这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不小的震动,以致迅速产生了
这样的说法:印度的教育和科技都领先于中国。与其说这是夸大其辞,不如说这是
中国人蔑视了印度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一种反弹。
    时至今日,以核试作为总的宣言书,印度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
正在改变着国际格局,对中国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幸”的是,伴随着印度的
崛起,印度人民党的政客发出了针对中国的非常刺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在相当程度
上激怒了中国人,而这种愤怒的基础,实际上是对印度的蔑视。
    然而,透过印度政客挑衅性的言辞,我们应该注意到,印度的崛起,对中国来
讲,不仅仅是一个挑战,它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把握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创造出
一个更加有利于我的全球战略形势;而丧失了这个机会,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将会
恶化。
    基于印度崛起这样一个事实,世界各主要强国都在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在
这种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各样的战略构想。这些构想如此不同,可谓针锋相对,
然而,在所有这些构想中,印度都扮演着同样的角色——重要的牵制性力量。因此
,目前印度的国际角色定位于:暂时还不是全球政治力量的重心之一,但已经成为
国际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筹码。
    一、俄罗斯构想:
    俄罗斯与印度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尤其是,印度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俄
罗斯,而正是这些武器装备,才使得印度看起来象一个军事强国。因此,俄罗斯在
印度的份量非比寻常。前不久,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印度政府不得不含羞忍辱
释放五名给本国反政府游击队空投武器的俄罗斯飞行员,为俄印关系加上了一个生
动的注脚。(注:这五名飞行员其实是拉脱维亚的俄罗斯族人,在印度被判刑后,
为了回家,转而申请成为俄罗斯人。)
    为了此事,普京总统亲自施加了压力,甚至不惜以取消今年秋季的访印行程相
威胁。也许有人认为,是否有必要为这五个人大动干戈,冒影响两国关系的风险?
实则不然,普京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借此机会测试一下,在印度崛起而本国
又十分衰弱的情况下,俄罗斯对印度到底还能保持多大的影响力?测试结果想必还
是可以让普京满意的。
    在这种情形下,俄罗斯非正式地提出了俄、中、印三国联盟的构想。当然,三
国正式结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不必考虑。但是,如果俄、中、印能够分别从
欧洲方向、印度洋方向以及东亚方向形成挑战美国霸权的三条战线,且三个方向互
相呼应、互相配合,无疑将打乱美国的全球布署,减轻北约东扩对俄罗斯造成的压
力。
    在这个构想中,印度是份量很重的一颗棋子。因为美国的军事力量基本集结在
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印度洋正是其柔软的“下腹部”。尤其是,以印度西海岸为
基地,以印度的海军实力,可以控制波斯湾的出口,这简直是掐在美国脖子上。而
恰恰是在印度洋上,美国军事实力相对而言是非常薄弱的;而美国想加强其印度洋
上的军事实力,也非常不容易——茫茫印度洋上,美国找不到日本、韩国、德国或
者意大利这样的地方放它的大型军事基地!
    因此,印度如果能够拥有三艘航空母舰,就基本具备了对抗美国第五舰队的实
力。(这仅是从军事装备的角度说,不考虑人员素质。)前不久有消息说,俄罗斯
要“白送”一艘航母给印度,如果确有其事,那就让人不能不佩服俄罗斯人的战略
头脑。首先,这艘航母留在俄罗斯,也只能在港口里睡大觉,在俄海军战略收缩的
大背景下,这艘航母发挥不出作用,不如“送”给印度,让它成为印度在印度洋上
扩张的利器,对俄罗斯人来讲,既甩掉了包袱,又把这把刀塞给了印度人,通过印
度人的手顶在美国人的腰眼上;另外,航母出手总还得翻新一下,有消息说,翻新
的费用达5~7亿美元,这自然是俄罗斯人的生意。如此一来,虽是“白送”,跟卖
差不多。这个算盘实在是精得很。
    俄、中、印三国如果真的能够互相呼应、互相配合,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分别在
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作有效的的扩张,则俄、中、印三国的战略形势都将有巨大的改
观。另外,这一构想如能实现,俄罗斯还将有一份特别的收益:由于只有俄罗斯能
够协调三国的行动,它将隐隐然成为此一“战略结构”的“首领”,其在国际舞台
上的份量势必大增。
    但是,在中印互不信任、中俄互有猜疑、印俄关系也不稳定的情况下,这种构
想的现实性,实在值得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jxjdadmin.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2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