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darling (cat),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美俄日对印度各怀心思(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9月15日14:56:1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中美俄日对印度各怀心思(下)
出处:军事论坛 时间:2000-9-13 4:25:12
【方舟时讯】最后必须指出,世界其他强国也都在积极发展对印关系,德国已
经宣布与印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法国不但要发展与印度的经济关系,而且要
发展两国在军事工业领域的合作;英国过去是印度的宗主国,英印关系密切自然不
在话下。
今年三月克林顿访印,八月森喜朗访印,秋季普京将访印,包括唐家璇前不久
引人注目的访印,这些都是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发生的,印度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份
量由此可见一斑!然而,中国大众仍不大愿意承认印度已经崛起这样一个事实,其
主要原因是:
一、中国人对印度的蔑视,如前所述,这几乎可以算是二十世纪留给中国的遗
产之一;
二、伴随印度崛起的,是印度人民党政客的反华言论,理所当然地激起中国人
的反感;
三、中国对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十分警惕,对印度有着相当强烈的不信任
感。
凡此三者,已经对中国大众的“印度观”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但是,国家战略不应当是观念的产物,而是利益的产物。我们应该恰当地衡量
中印之间的分歧,并准确地定义中印之间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利用印度崛起这股
巨大的力量,而不是把这股力量引向自己。
中印之间最现实的问题是领土争端。目前,双方边界沿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
惯线,全长1700多公里,争议地区共有8块,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9万平
方公里、中段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3.3万平方公里为我方控制。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印度显然在西藏问题上搞了许多“小动作”,从长期庇
护达赖的“流亡政府”,到最近的宗嘎巴活佛出走,动作虽小可都挠在痒处上,让
中国政府既难堪又恼火还很无奈,只能发表官方评论说:印度在这个问题上是“对
不起中国人民的”。(有意思的是,印度人也在抱怨中国在幕后操纵印度境内的反
政府游击队。其实中印两国都是多民族国家,印度国内的矛盾只会比中国多,不会
比中国少,两国的这种“国情”决定了不论是在对抗的态势下,或者是在蜜月期如
五十年代,两国互相搞搞“小动作”都是难免的——就象足球场上的拉拉扯扯。)
中国最为恼火的是,印度为进行核试,打出“中国威胁牌”,实在太没有道理
。中国并没有威胁印度的实质性的举动,却被印度扯出来,在国际上大肆炒作“中
国威胁论”(正好与美日配合上了),这太叫中国难堪,也逼得中国不得不有所表
示。在这之后,印度的许多言论和举动被认为是针对中国的,最新的例证是印度外
长辛格6月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所说的:“印度的安全考虑参数已明显超越南亚地
理定义的范围……就印度的面积、地理位置、贸易联系和经济而言,印度关注的安
全环境以及潜在的安全考虑包括从海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印度西边、南边和东边地区
,西北边的中亚,东北亚的中国和东南亚。”其具体行动是拟议中的印度与日本的
海上安全合作以及计划中的印度与越南的海上联合演习。《解放军报》对此评论说
:“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印度,其安全防卫的目光已从传统的南亚
次大陆扩展到整个亚洲,直至亚太地区。”但是,站在印度的立场上看,中国与印
度的死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朋友”,中国不但用坦克、飞机和导弹武装了巴基
斯坦,甚至在核武器问题上也支持巴基斯坦,这难道不是对印度的重大威胁吗?在
俄罗斯衰弱、美国调整对印政策、其它强国无力顾及南亚事态的背景下,中国已成
为印度称霸南亚的“眼中钉、肉中刺”。
印度国防专家并且称,1962年边境战争后,1967年、1986年和1987年都有严重
的边界冲突发生;印度国防专家甚至表示,中国“不愿意”与印度就边界问题达成
协议,目的就是要在中印边界保持战略性压力,以拖住印军,减轻巴基斯坦的压力
。如此看来,中巴之间虽然不是盟国,但这种“全天候的朋友”关系,比之盟约,
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缅关系也令印度人感到担心,印度已经多次指责中国利用中巴、中缅的良好
关系“遏制印度”。新德里的战略专家说:“中国正竭尽所能从三方面包围印度,
西面是巴基斯坦,东面是缅甸,北边是西藏。除了中巴和中缅两个轴心外,现在,
在中国的操纵下,一个中、巴、缅轴心正在形成,完成对印度的战略三角包围。”
比之于若隐若现的印、美、日对华包围圈,中、巴、缅轴心是更加现实且更富
于操作性的——假如它确实存在的话。
中印之间的所有这些分歧及互相指责,除了领土问题是确实的之外,其它的都
是虚多实少(当然也并非全虚,况且虚实是可以变化的)。而领土问题,一向是国
与国之间最难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关键要看双方解决问
题的意愿。而这种意愿的产生,取决于双方是否有高于领土争端的利益。
抛开中印两国在祟山峻岭中的边界不谈,中印两国是否有共同的战略利益?
中印两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如果想进一步崛起,就不能不面对美国的压力。
这是中印两国最大的共同利益。
从两国的发展走向看,中国真正的战略方向是东方,重大战略利益集中在西太
平洋,在这一方向上中国面临着由美国一手策划和导演的台湾问题,目前正处于僵
持阶段。
印度真正的战略方向是南方,它首先要有效地控制印度洋,使其真正成为“印
度之洋”,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向西和向东发展,其发展顺序也只能是先西后东(先
阿拉伯海后安达曼海),这是因为:从防御的角度讲,西边有巴基斯坦海军的牵制
;从进攻的角度讲,控制印度洋最大的战略利益就是控制波斯湾油路,其次才是控
制马六甲海峡的西端。因此,印度海军只有将其重心放在西边,才可能做到攻防有
序,否则,必然导致进退失据。印度的“印度之洋”之梦现在正做得香甜,其进展
可谓相当顺遂;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印度之洋”之梦,美国人不可能置之不理。
印度需要面对的考验还没有到来。
从长远来看,中印两国极有可能在马六甲海峡以东或以西发生战略碰撞,但是
,出现这种局面的一个前提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收缩至夏维夷——澳大利亚一线,
在印度洋收缩至波斯湾一线,这种局面的出现必然是在一个相当遥远的未来且变数
很多,对于这种前景,不能不虑也不能过虑。
对于中印两国,眼前的问题是不能让美国分而治之,甚至是拉一个打一个各个
击破。在全球战略地图上,印度洋和太平洋何尝不是唇亡齿寒?
中印关系中,巴基斯坦是个重要而且敏感的因素。巴基斯坦是中国绝对不能放
弃的朋友(原因另有专文阐述),因此,印巴和解对中印发展关系有重大意义。但
是反过来讲,中国也可以通过发展对印关系以促进印巴和解。处理好与巴基斯坦的
关系,解决好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在这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上也存在着重大的
战略利益,虽然印度政府的民族主义和官僚主义抑制了印度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与
能力。中国有可能在南亚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吗?很困难,但毕竟有机会。
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中国雄居东亚,印度争霸南亚,和则两利,斗则两败。
(徒使美国坐收渔翁之利,恨!)在印度崛起的同时,印度对中国而言仍然是一个
敌友不明的印度,这是个令不能心安的因素。在我们考虑如何应付其挑战之前,我
们应该先做这样的打算:争取它成为朋友,至少不让它变成敌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jxjdadmin.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0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