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ldzhang (幻影), 信区: Green
标  题: 印度研制核潜艇对付中国(上)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27 18:01:07 2000), 转信


发信人: qxb (坚决支持武力收复台湾), 信区: News 

标  题: 印度研制核潜艇对付中国(上)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Apr 27 14:20:49 2000) 

  

印度研制核潜艇对付中国(上) 

---------------------------------------------------------------------------- 

---- 

     印度研制核潜艇的目的,就是对付所谓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所谓的传统对手中国 

和巴基斯坦。印度核潜艇一旦服役,会对亚洲海上力量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中 

国的海上威慑将增强。据分析,印度核潜艇,如果配备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可以攻击 

中国的纵深目标,使印度具备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大大弥补“烈火”地地中程导弹的不 

足。 

    印度核试爆以来,其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尤其是核潜艇的发 

展,会对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甚至对世界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前不久,美国首都华 

盛顿的防务信息中心高级研究分析家廓齐先生专门谈了这个问题。 

    美军航母多事引发印度研制核潜艇 

    1971年12月,印巴在边界地区枪炮相加,第三次印巴战争打得非常残酷。印航母“ 

维克兰特”号耀武扬威,舰载机不时升空作战,巴基斯坦海军决定派潜艇“甘兹”(Gh 

azi)号袭击印航母。经过多日行驶,巴潜艇秘密潜入印度维沙卡帕特南港东岸不远的水 

域,开始寻找印航母。然而,潜艇被印军发现,遭到攻击,最后血沉孟加拉大海。巴潜 

艇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印军没有料到小小潜艇居然会钻 接”亲 底下偷袭。当?,美 

国认为是印度导致了印巴再次开战,要求印巴停火,印度置之不理。美国政府下令美海 

军第七舰队“企业”号航母作战群前往印度洋进行警告性示威,要求印巴停火,否则就 

会军事干预。战争很快结束了。面对美军庞大的航母身影,印度官员想到了对付它的战 

舰──核潜艇!在一次高级官员秘密会议上,印度总理甘地严肃地要求海军和原子能部 

论证核潜艇的研制问题。 

    长期以来,印度海军战舰主要来自国外,别说核潜艇,就是常规潜艇都是空白。这 

将是个长期的工程。据称,印度有关部门用于核潜艇设计的图纸,要是一页页相连,就 

长达429公里! 

    首次设计流产 

    接到政府命令后,印度科学家开始秘密设计。印度最著名的核专家拉马纳和巴巴原 

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很快就拿出了核潜艇的大概方案。1971年,名为“核推进系统 

海上运用的工程报告”诞生。报告要求为核潜艇建立一个原子反应堆,希望上级部门为 

此拨款。 

    印度政府很拿不定主意。1976年初,政府同意为核潜艇项目拨款125万美元,要求有 

关部门3年之内拿出核潜艇的详细设计方案。印度海军很快就在巴巴原子研究中心成立了 

核潜艇工程小组,成员有20名军官和85名科学家。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尤其核潜艇关键 

的核推进系统,印度毫无经验。 

   核潜艇设计方案很快就出现争论。争论是在1976年晚些时候开始的,在科学家与工程 

小组二把手苏巴奥中校之间展开。印度海军有个规定,新成员可以检查核科学家5年来所 

做的工作。这位中校发现,核潜艇首次设计方案不是核科学家真正的原来的思想,而是 

借用了德国核商船欧图汉(Otto Hahn)的设计。该商船全长15.25米,由一个45兆瓦的 

核反应堆提供动力。1971年秘密报告中的首次设计,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科学家保留了大 

多数设计数据,没有把核潜艇体内部数据改为8.53米、核动力输出为90兆瓦。苏巴奥是 

个电脑专家,在火炮、鱼雷和其他作战系统方面的计算能力相当强。他发现核潜艇设计 

的基本缺陷,其中,工程系统每平方英寸1350磅的压力与反应堆的物理体积不相配。海 

军官员得到这个评估后就称,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科学家在核潜艇物理和工程设计方面存 

在问题,因此,这个设计没有什么意义。 

    原来,核潜艇工程设计师设计时,完全忽视了热动力的最基本原理之一:系统压力 

减少,核芯的工作温度会相应提高;而核芯工作温度的相应提高,虽然核泵和相关机械 

可以承受,但会影响反应堆设计材料的质量。 

   海军官员和核科学家的矛盾开始尖锐,海军官员对科学家们说道,核物理计算和反应 

堆设计是我们的工作,你们还是搞搞蒸气和涡轮。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反驳的证据,但什 

么也没有找着。这样,第一个设计方案就在1976年12月放弃了。 

    第二次设计失败 

    1977年1月,巴巴原子研究中心开始核潜艇的第二次设计。这次设计进行了较大的修 

改,沸水反应堆的核芯更大,棒状燃料以钚为裂变材料。科学家之所以选择钚为核燃料 

,因为当时印度还没有铀浓缩设施。科学家称,这次设计的核反应堆可以一次运行6700 

小时。 

    海军再次把检查的重任交给了苏巴奥。苏巴奥率领小组日夜核查,动用特种电脑软 

件检查反应堆的稳定状况和瞬变情况,如物理特性、芯的燃烧、反应堆控制系统、热液 

压和其他数据。1978年1月,海军小组把意见呈送上级机关:棒状燃料,混有氧化钚、氧 

化铀,不适用于核潜艇! 

   矛盾再次激化。海军认为,钚还有其他不利因素,如裂变同位素分离困难,棒状燃料 

难以满足海军需要的核芯周期,建议科学家试用盘状浓缩铀燃料,这种燃料在世界一些 

国家广泛使用。 

    科学家们气愤极了,于1978年4月直接把这个设计方案交送国防秘书和海军司令,声 

称设计是可行的、安全的,并要求上级部门把与科学家作对的两个人──安加瓦和苏巴 

奥调走。海军司令部不得不做出让步,把安加瓦调走,但把苏巴奥留下。 

    第三次设计弄巧成拙 

    1979年1月,巴巴原子研究中心开始为第一艘核潜艇进行第三次设计。科学家们事后 

称,第三次设计实际上是第二次设计的搬移,只是门面上做了一些修改。这次,科学家 

们决定不再理会海军,而是把设计报告直接送给总理。1980年3月,科学家们见到了英· 

甘地总理,要求政府为核潜艇反应堆提供3700万美元的资金。英·甘地总理把报告批给 

海军。 

    海军专家认为,这个设计报告也不行,因为它没有一些核潜艇国家多年采用的内容 

,没有安全分析程序──稳定性分析、瞬间分析和事故分析,这就决定了核反应堆的特 

性。换句话说,这个设计报告完全忽视了核潜艇建造的基本原则:8个指导系统行为的地 

面规则和6个规范安全和辐射问题的规则。海军部试图找到科学家们没有注意这些问题的 

原因,然而,一位科学家无意的回答是,印度海军没必要在意这些方面。海军部一气之 

下,就派苏巴奥去首都,把核潜艇设计方案中的问题报告交给了总理。英·甘地总理看 

到报告后,大为气愤,要求科学家们提交一份可以接受的核潜艇设计报告。 

    海军自行设计核潜艇──枉费心机 

    印度海军决定自行设计核潜艇。海军官员认为,核潜艇设计必须注意科学家们忽视 

的问题。1980年末,海军下令苏巴奥设计核反应堆。苏巴奥对当时世界上核动力舰只进 

行了广泛的研究,决定核反应堆功率为90兆瓦,核燃料为铀—235。为了加强监督,反应 

堆里配有三个大型电脑软件,检查核反应堆的各种数据和运行情况。 

    1982年11月,海军部通过某种途径把设计报告交给了总理英·甘地。政府要求科学 

家拉马纳对设计方案进行检查。 

    几个月后,拉马纳找来苏巴奥,明确地告诉他:这个设计不行!苏巴奥不服,拉马 

纳面带揶揄地说道,“我对核反应堆设计一窍不通,它要是裂变材料,我就问一些问题 

。”苏巴奥十分地难堪,坚持要求回答设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拉马纳愤怒地说道,“ 

我得回答总理、国防部长和海军参谋长,是你在我们之间制造不必要的紧张,我要看到 

你从这个工程中滚开。” 

    1983年,印度政局开始动荡,旁遮普邦独立活动四起,东北邦等地骚乱频频发生, 

印度政府不得不忙于应付。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向海军部施压,要求把苏巴奥 

从核潜艇工程中弄走。海军的核潜艇设计报告,也开始走背,送到了学院图书馆里,苏 

巴奥征得海军的同意,向学院提交了核潜艇反应堆设计的论文。1985年3月,印度技术研 

究所授予他博士学位。 

    1987年苏巴奥要求退休。印度总理拉·甘地却下令苏巴奥任核潜艇工程的技术总监 

。政府官员通过中间人询问苏巴奥,苏巴奥要求成立选拔委员会,来挑选合适的人选。 

苏巴奥要求政府给他一些时间,因为他与美国公司有一些学术活动。科学家通过各种手 

段阻止苏巴奥再进入核潜艇工程。1988年5月30日,苏巴奥带着学术资料乘车去孟买机场 

,结果被印度情报局逮捕,罪名是携带机密材料外出。苏巴奥为此进行了勇敢的争辩, 

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关注。1993年,他被宣告无罪。 

  

-- 

  

悟空:你受不了我了吧? 

紫霞:我受得了。 



悟空:我受不了你呀!你长得这么丑,帮个忙,大家都是神仙,不要再性骚扰我了 

      行不行?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2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