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亚太上空的鹰----中日印新型主力战机比较(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3月02日09:17:02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亚洲国家由于工业化较慢,航太技术的发展一直落於欧美先进国家。即使亚洲地区工
业化最早的日本,除了第二次大战期间有过昙花一现的表现外,亚洲国家的产品无论在
数量和质量方面,与美,俄等航太先进大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950年代,美,苏积极扶植本身阵营内的亚洲国家,但受技术能力所限,中共,日本,印度三
国的航空制造水准仅限于技术转移和授权生产;其他亚洲国家则依旧采用美,苏军援次级
装备,根本无自制能力. 所以就本质而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别. 随
着亚洲各国工业技术日益进步,此种状况自1970年代中期发生变化.中共首先研制出强5,
歼8战机,虽然性能不及同时期的殴美战机,且未超出MIG-2123的水准,但总算走出自行研
发战机的第一步,并缩短与先进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进入1990年代,较现代化的歼8,轰7先
后投入现役,加上受波湾战争影响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中共将航空工业列入国家863高科
技发展计划,并与俄罗斯,以色列,法国,美国等航空先进国家合作,研发FC-1,歼8-IIM,EC
-120,AE-100,MD90等技术先进,种类齐全的系列军民用飞机及直升机.特别是1995年以获
授权生产方式由俄罗斯引进Su-27战机的生产线,使中共在航空制造领域至少进步了15年
.目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合作研
发歼10,这种先进的轻型战斗轰炸机自1988年进入发状态,预计2000年以前投入现役.(Co
ol Guy 按:根据"简氏防务周刊"5月22日报道,歼10多用途战斗机已於98年3月下旬首飞成
功,并在两年内形成量产能力. 注1)
日本的喷射战机发展史是从F-86F开始,先后获授权生产了F-86F,F-104J,F-4EJ,F-15JDJ
 三代四型美制战机,并自行研发了T-1,T-2,T-4教练机和F-1攻击机.从飞机的技术层次和
当时国际环境来看,其水准颇高.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重工(MHI)从1981年开始合作生产的
F-15JDJ战机,这种大型双发重型空优战机是美国空军的王牌机种,也是整个西方阵营中性
能最佳的战机.当时美国空军也刚刚装备不久,随后就将生产科技转移日本,使日本成为亚
洲地区战机生产技术最进步的国家.1995年1月12日由日美联合发展的FS-XF-2支援战斗机
的首架原型机从MHI的小牧南工厂推出,并於96年3月22日向日本防卫厅交付了首架单座机
,以便实施为期3年的试飞和评鉴计划,同时名称也确定为F-2.
比较特别的是印度航空工业,自60年代末期开始按许可生产俄制MIG-21两倍音速战斗机,
而后又从英国引进了[美洲虎]攻击机的生产线.但到1970年印度政府才开始组建印度斯坦
航空工业公司(HAL)对付巴基斯坦空军的F-16AB,HAL开始生产MIG-2327战斗攻击机,并准
备仿制先进的MIG-29.然而受国力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仿制MIG-29的计划从19
87年开始酝酿.但直到1996年才商定在班加罗尔综合企业建立一飞机总装厂.不过最新的
消息显示,该计划因为种种原因而搁浅.目前印度本国供应军机零配件的水准仅为20%左右
,使印度空军的飞行部队饱受短缺零件之苦.为了改变这种长期依靠外援的情况,印度政府
自1983年委托HAL为印度空军发展一种轻型缠斗战斗机(LCA),经过12年的漫长发展,终于
在1995年11月推出首架验证机(TDI),但首次试飞日期则迟至1997年春季进行.(Cool Guy
 按:唉,可怜, 至今LCA还未能上天呢.根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LCA 的首飞可能推迟至
今年年底进行. 注2)
FS-XF-2--高科技的东瀛之鹰
发展FS-X支援战斗机是在1984年12月6日防卫厅参谋会议讨论取代F-1方案时提出的。自
80年代初日本经济力量的不断增长,国际上对这个二次大战元凶的限制有所松动。日本
亦不甘心其自身的国际地位,不断采取小步突破的策略,试图摆脱国际社会对其发展军
事力量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自立发展新一代战机成为日本独立自主发展军备的象征
。作为F-1战机的续发展计划,MHI提出了其自行开发的JF-210方案。JF-210从外型上
看几乎是瑞典SAAB公司JAS-39战机的放大版,采用双垂直尾翼设计,其进气口在机首下
方,使用两具F404发动机,基本起飞重量约11。5吨。然而美国的参与却使问题复杂化,
在美国政府强烈干预下,日本最终还是以美国的F-16C为基础,发展一种支援战斗机。但
两国的合作却也非一帆风顺,首先美国在合作协议书(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
g,MOU)的内容方面希望多争取生产机会,一些关键技术始终拒绝提供给日本。例如飞
机的线传飞控系统不肯提供软体,这使日本想做任何细微的修改都要美国协助,使其决
心自行发展,致使计划拖延两年之久。合作协议书的签订时间也因双方立场不同而拖延
半年多,直至1998年才谈妥,该机以F-16CBlock4042型的设计作修改,其中50%的部份是
新制品。
  基于日本的特殊的需求,FS-X作出以下更改:
1。 增大主翼和尾翼面积;
2。 主翼采用一体成型复合材料及较轻的结构;
3。 机身加长40。6公分,一增加携油量;
4。 采用强化型作舱罩;
5。 采用F110-GE-129发动机,最大推力136,000公斤,较原有发动机增加2%;
6。 主翼前缘及其它部位采用可吸收雷达波材料,以达到匿踪效果;
7。 采用日本自制的先进机载射控雷达和电战系统;
8。 改变机头形状以装置新型雷达;
9。 增设阻力伞,减少降落距离;
10。采用日本自制的AAM-3,AAM-4空对空飞弹与ASM-2空对舰飞弹。
FS-X全长15。52公尺,高4。96公尺,翼面积比F-16增大25%,达到34。84平方公尺,翼
展10。8公尺。该机的正常起飞重量比F-16重约1,9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2,100公斤
,比F-16C重2,000多公斤。因此可以推断FS-XF-2较F-16CD有更远的航程和更高的武器
酬载。加上优秀的操纵性能和增强的转向能力,一定的匿踪性能和控制远程雷达导引空
空导弹的能力,该机的空优战力赫对地攻击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加强。1995年10月7日FS-
X原型机进行了近40分钟的首次试飞,型号也确定为F-2。航空自卫队要求F-2能够在携带
反舰飞弹4枚及短程或中程空对空飞弹2枚,副油箱2个的情况下,按「高-低-低-高」模
式的作战半径为830公里。按日本军方的要求,F-2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时由F-15J配合对从
海上向日本本土进袭的登陆舰船,达到其「歼敌於远海」的目的。平时则负责国土防空
任务。F-2飞机采用了不少日本自行发展的新技术,其中包括整体“共同固化技术”。这
种技术可使机翼在自动调温炉中将复合材料成型和加工在一起,使主翼和机体之间没有
结合缝隙,这种工艺将减少干扰和阻力,从而提高飞机的运动能力。同时主翼和机体的
一部分使用了碳系复合材料,使机身减轻。F-2的射控雷达是三菱电机自行研制的相位阵
列雷达,采用约800个发射接收小模组的阵列天线,每个雷达天线皆可单独发射电波进行
电子扫描。由于不需要左右摇动天线,因此具有广阔的搜索范围。这种雷达不仅拥有多
样化的搜索方式,而且处理速度也很快。美国从1970年代就开始研制这种雷达,但日本
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主动雷达组件上运用砷化镓(GaAs)晶片的雷达,这也就有了高可靠
性和低成本的效果。
中共歼十战机计划
歼十是中共航空工业(AVIC)旗下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AC)与IAI在雄狮(Lavi)战
机的基础合作开发的多用途战机。雄狮是IAI与美国联合发展,尔又在美国的压力下被
迫放弃计划,该机与欧洲的EF2000,法国的疾风(Rafale)以及瑞典的JAS-39同属21世
纪新世代战机。80年代初期,中共终止了自行发展的歼九,歼十三计划,而决定从某东
南亚国家引进F-16战机以进行仿制,但这项企图在美国的阻挠之下未能成功。后来又提
出自法国引进幻象2000战机及技术,但由于法方的要价偏高而作罢。
80年代末期,虽然当时中共与以色列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双方之间密切的军事合作却
已是公开的秘密。中共在以色列的技术支援下展开了空对空飞弹、反战车武器、以及多
种电子系统,最近双方还就协助发展空中预警机展开合作。而1987年以色列在中止了雄
狮计划后随即与中共接触,希望与中共继续该项发展。于是中国方面於1988年正式开始
代号「十号工程」的研制工作。与雄狮相比,中共军方对「十号战机」提出了更高的技
术目标,为了在性能上全面赶上IDF并有效地抗衡FS-X,新机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甚至
不计为此将研制进度拖长的后果。另外考虑到从俄罗斯引进了威力强大的Su-27战机和S
-300防空导弹,与国产的F-8II、F-7E战机和KS-1、LY-60、FM-80、QW-1等新型防空导弹
系统构成了大密度、大纵深、高、中、低空互为重叠的立体防空网,因此研制新一代战
斗机的压力有所减轻。十号工程自1988年开始,直到1996年完成首架原型机的组装工作
,飞机亦正式命名为歼十。按原计划将于1997年春季首次试飞,于公元2000年进入中
共空军服役。中共且利用这一机会加强航空技术的研究和验证,特别在于关键技术方面
,例如推重比超过8的高性能喷射发动机的制造技术、一体成型和扩散连接技术在内的复
合材料制造、航空电子技术和主动控制技术等。
印度LCA战机计划
8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F-16AB型战机,使印度大为震撼,除了先期从
苏联引进MIG-23和MIG-29外,印度空军提出需要一种适合印度特殊的高温环境下的先进
轻型战斗机。1983年印度政府要求HAL发展一种在重量上与F-20同级,在性能上优于F-1
6的轻型攻击轰炸机。LCA计划始于1983年,但进展一直很慢。1990到1992年间曾因缺乏
资金几乎全部停顿下来。1983年印度政府宣布到1997年投资16亿美元用于生产两架原型
机(TDI)和两架原型机进行研究发展和试飞,在同年投资了7亿美元。首架试验原型
机已於1995年11月出厂。但因为技术原因,试飞日期却拖延至1997年春进行。如果试飞
顺利,还需要6.5亿美元生产3架原型机和做生产线的准备。进展顺利的话,LCA将於2002
年移交印度空军服役,以替代过时的MiG-21和美洲核攻击机.初步估计需要生产400架才能
维持生产线及获得利润,但印度空军只需要200架左右,目前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DRDO)政
治国外公司接洽,希望将LCA推向国际市场.
发展LCA有三个主要的技术特点:线传飞控系统,发动机和电子综合系统.飞控系统现有洛
克希德马丁提供组件,但是软体编写工作是由印度自己负责,使用的是Ada语言.为了使飞
控软体得到充分验证以使飞机按期试飞,该系统将在美国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大莱特实
验室的帮助下,在NT-33实验机上做第一阶段试飞,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实验将在VISTA的F-
16上进行. LCA的原型机将采用通用电力公司的F404发动机,现已购妥11具作为原型机试
飞用.而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GTRE)正在美国阿诺德工程和发展中心的帮助下,发展一种
用于LCA量产型的喷射发动机,代号GTX35VS.这种发动机比F404的推力稍大一点,后燃推力
8万1千牛顿,净推力5万牛顿.发动机推重比为7.8 左右,与F404同级,发动机单价为157万
美元. LCA的电子设备是数位式,以色列艾尔毕特(Elbit)公司可能提供了技术援助.雷达
可能先用瑞典的PS-15A,待日后自制的雷达出来后再更换.HAL宣称LCA的电子设备优于幻
象2000,配有雷射惯性陀螺仪,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飞机的设计阶段即已考虑装配雷射目
标照射器短舱和红外线追踪装置等设备,飞机上的汇流排采用美国的1553B标准.
气动外型的比较
以上三种战机虽然几乎是同时发展的,但由于各自的国情与需求不同,同时技术层次与
作战效能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F-2而言,在气动外型上与F-16C并没有太大的改动(原本计划在机头加装一对前翼的方
案并未采用),其主要改良是在内部,包括推力更强的发动机与先进的电子设备,复合材料
和一体成型技术.秉承F-16优良的机体设计和日本自制的数位式计算机控制下的操纵系统
,使F-2战机具有卓越的操控性能.在保持最高速度的情况下,F-15和F-16战机做一次回转
需要半径5,000公尺的空间,而F-2只需要1,600公尺就足够了,这种飞行方式被称为"DY方
式".目前只有装有向量二维转向喷嘴发动机的Su-37战机具有类似的飞行特性,但F-2战机
装置的F110-GE-120发动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日本在尖端电子技术方面的进步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