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世纪风云 回顾中德军事关系百年发展历史(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Oct 27 22:41:30 2002) , 转信

独一无二的历史篇章:德国的军事顾问们 

    正是德中双方分别出于各自利害关系的这种特殊考虑,构成了两国军事交往的基础,
并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达到高潮,其典型的表现就是德国顾问在中国国内战争中十分活
跃。 

    1927年11月,两名德国顾问在互不知晓的情况下来到中国广东。其中的一个叫做海因
茨.诺伊曼,受共产国际派遣,帮助发动无产阶级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另一个叫马克斯.
鲍惠尔,前普鲁士上校,担任蒋介石的私人顾问,帮助实现其更新中国的建设大纲。 

    无独有偶。1934年4月,中国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对中共领
导的中央苏区展开第5次军事围剿。此时,又有两位德国人分别担任敌对双方的高级顾问。
其中一个叫做奥托.布朗,中文名李德,又名华夫,受共产国际执行局派遣,帮助红军保卫
中央苏区;另一个叫做冯.泽克特,德国退役上将,任蒋介石军事顾问团负责人,帮助实施
军事围剿。 

    也许以上两个史实都只是历史瞬间的某种巧合,然而它依然显示了德国在军事上对中
国的影响。 

    从1927年至1938年,曾先后有5名退役或现役军人来华担任军事顾问及军事顾问团团长
。他们分别是马克斯.鲍惠尔上校,赫尔曼.克里贝尔上校,格奥尔格.韦泽尔中将,汉斯.
冯.泽克特上将和亚力山大.冯.法尔肯豪森上将。 

军事顾问们的功过 

    如果说,中日甲午战争让中国人开始意识到现代军事思想的优点,那么,德国军事顾
问则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军事的基础。 

    193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头带德制头盔,身着德式军服,配备德式武器的部队,这就
是经由德国军事顾问指导、训练出来的新式中国陆军。到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国民党
军队基本完成以德国体制为楷模的整军计划。其中,中央军的30个师完全或部分接受过德
制装备与训练,而第36、87和88师为德制化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则完全按照德国步兵标
准编装。 

    在引进现代军事思想方面,德国顾问将西方现代军事观念如纵深布署、内外线态势、
机动作战、攻击-防御重点等带入中国军队的训练中,使中国军队首次接触到西方现代军
事科学。 

    此外,德国顾问还协助中国政府规划军火工业、兵役制度、军政军令权责的定位与实
施、国防工事建构以及全国整体防御体系的建立。 

    所有这些,对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能够进行顽强的抵抗,奠定了相当的基础。
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中,德制装备的三个师成为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
队。 

    当然,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所起的作用,史家中也有完全不同的评断。据新浪网
军事版德国军事中心文彦的一篇文章中所提出的观点,就淞沪会战而言,如果没有战前德
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与协助,没有新式德制陆军的投入,中国军队可能不能坚持3个月之久;
没有德国在战前协助中国建立军火生产体制、提供贷款、建立新型兵工厂,中国将无法自
立生产足够的轻武器与弹药,中国的军力将难以为继,从而无法坚持8年之久,失去“苦撑
待变”的机会,从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难以与美英苏并肩作战,获得二战的胜利,并
影响战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德国弗莱堡大学的马丁教授则认为,德国的军事顾问,不论是在中国红军一方,还是
在国民党军队一方,都因其对中国国情或多或少的忽视、自以为是和坚持己见而屡犯错误
。 

    马丁教授指出,毛泽东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对共产国际派遣的德国顾问李德提出
的批评,同样适用于国民党一方的德国顾问们。毛泽东当年指责李德,置中央红军的宝贵
经验于不顾,压制不同意见,独断专行,采用西方军事教条,强令实行阵地战,导致中央
苏区在国民党军队的第5次围剿中被攻破,红军被迫实施史称“长征”的长途战略转移。 


    马丁教授认为,国民党方面的德国军事顾问们,例如韦泽尔、泽克特和法尔肯豪森等
,罔顾中国国情,罔顾中国军人思想深处的儒家传统思想,并在与中方的交往中表现出太
多的普鲁士风格,树敌过多,从而影响了顾问团的效率。历史学家马丁教授得出的结论是
,就按照普鲁士精神改革中国军队而言,德国顾问团并未成功。 

二战开始后的变迁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迫近,希特勒德国大幅调整对亚洲的政策,外交天平倾向日本
。1938年2月,希特勒德国宣布承认“满洲国”,并停止中国学生赴德留学军事。帝国元帅
戈林下令禁止向中国继续销售武器。同年6月,在柏林一再发出命令后,法尔肯豪森离开中
国。德国驻中国军事顾问团的使命就官方层面而言由此告一终结。 

    1941年7月1日,德国宣布承认南京“汪精卫政权”,中国正式对德宣战;1941年底,
美英苏中对德意日轴心国联合宣战,中德成为敌对国家,直至二战结束。 

    由于历史的原因,二战之后,德中之间的军事交往只限于台湾。中国大陆与德国的军
事交流在两国于1972年建交后才逐步开始恢复。2002年3月,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访问德国
,标志着中德两军交往史上打开了新的一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