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李光耀眼中的中共威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9月15日09:52:3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TComment 讨论区 】
【 原文由 fffff 所发表 】
李光耀眼中的中共威胁
寒山
在李光耀眼中,对东南亚安全和稳定最大的威胁是中共的扩张。李光
耀在他的回忆录中追述了中共对南洋影响的历史,从20年代中共派出代表
到新加坡建立组织开始,一直到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1949年中共建国
後,利用南洋华人对中国的感情对这些地区大力渗透。马来亚从英国殖民
统治下独立并分为马来亚和新加坡後,中国一直拒不承认,说这是新殖民
主义的阴谋,把新加坡说成是马来亚的一部分。这个立场成了马来亚和新
加坡共产党人的指导方针。可以预料的是,李光耀对新加坡和马来亚共产
党的坚决斗争被北京宣传机器斥为对新加坡人民的武装镇压,北京电台1968
年点了李光耀的名,说他是“美国和英帝国主义者的走狗“。
在文化大革命其间,大量毛泽东语录和宣传品被输往新加坡,中国前
往新加坡的水手在新加坡分发小红书,在新加坡的中国银行在服务台上散
发宣传文化大革命的小册子。这种疯狂的活动当然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压
制,红宝书被没收,参与活动的新加坡公民被逮捕。
中共顽固敌视新加坡政府的政策在林彪事件後有了松动,1971年中共
也对新加坡开展了”乒乓外交”,邀请新加坡乒乓球队访问,接著新加坡
邀请中共球队回访,令李光耀感到震惊的是,在中共和新加坡球队举行比
赛时,球场上竟然有一大群新加坡观众嘲笑自己国家的球队,并高呼赞美
毛泽东的口号。李光耀说他後来”公开严厉”批评这些幼稚的左翼分子为
新加坡的”小毛泽东”。在李光耀的建议下,新加坡政府通过了一道法令
,禁止30岁以下的新加坡公民到中国去访问,以防这些头脑简单的左翼青
年被中共召募为颠覆分子。这个措施当然被左派嘲笑为对正义力量的恐惧
。
李光耀1976年5月访问中国,负责接待他的是华国锋,李对华没有一点
好感,说”他的样子和举止就象共产国家强硬的公安头子”,在会谈中只
知道”照念他的讲稿,阐释三个世界的理论”,另外就是重复中国和新加
坡两国所谓的传统友谊和”亲戚一般的关系”这些言不由衷的陈词滥调,
想方设法要把新加坡拉到中共所谓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阵营里去。另一方
面华国锋又板起面孔斥责新加坡和台湾的军事联系,对李光耀提出的要中
共放弃对东南亚共产党支持的要求要么置之不理,要么顾左右而言它。
李光耀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下午,在事先没有任何安排的情况下,突然
被通知说毛泽东要见他,李光耀的妻子和女儿也被从颐和园召回,没有人
告诉她们理由。就这样李光耀一行被前呼後拥送进了中南海。在会见中,
毛含糊地说了15分钟的话,由一位中年妇女尖著嗓子重复一边,其间还写
下几个很大的汉字,拿给毛看,确定这是毛的意思之後再由翻译译成英语
。这次会见对李光耀来说,除了看到毛是一个患有帕金森氏的行将就木的
老人之外,毫无实质意义。李对毛的认识早在这次会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那是在1969年,李光耀访问美国时曾经回答过尼克松总统关於中国文化
大革命的问题:毛泽东到底干什么?李光耀说他没有直接经验去回答这个
问题,但据他的观察,毛泽东要彻底改造中国,就象秦始皇焚书坑儒,要
彻底消灭过去一样。但毛只有一生一世,没有时间也没有力量去抹掉4000
多年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李光耀的这个观察是十分精辟的。
但是李光耀那次对中国的访问却在另一个意义上有著非同小可的收获
,就是他不再对中国的共产主义扩张感到恐惧。李访问了从延安到广州的
许多地方,遇到的人都是”一张张木然的脸孔毫无表情”,所有的问题都
有千篇一律的回答,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震耳欲聋,令人麻木窒息的”
宣传和口号,在那个环境下待过一段时间後,”什么感官都不再有知觉”
。李光耀的女儿当时随同父亲访问,她在新加坡的中文学校受过中国历史
文化教育,对伟大祖国的历史和山川十分向往,但这次访问却使她对中共
在中国大陆实行的一套制度,尤其是对人民的思想灌输十分厌恶。中国的
历史和现实呈现出如此巨大的反差,使李光耀的女儿对自己家族的祖先选
择到南洋生活感到十分庆幸。女儿的想法给了李光耀一个启示,他说:”
我意识到要消除国人对伟大’祖国’心怀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好的
方法就是让他们到中国走一趟,逗留得越久越好”。於是,那道不准30岁
以下新加坡人访问中国的禁令,在李光耀访华後不久被解除了。(RFA)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45.243]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