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飞机襟翼的妙用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Nov  3 19:32:36 1999), 转信

飞机襟翼的妙用(转贴自《航空知识》)
写文:吴泮声
乘坐过民航飞机的人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客机在起飞和降落前机
翼后缘要伸出一块,这究竟有什么用处?不伸出这一块行不行?
开始在解答这一问题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位乘客给我讲了一个他
也觉得好笑的事。有一次他乘坐飞机,在飞机滑出前,他坐在座位上突然
听到一个细微但很明显的吱吱声,他不知道飞机发生了什么事,这声音正
常吗?他急忙问旁边的乘客,回答也不知道。此时他显得有点不安了,东
看看西瞧瞧,他的举动被空中小姐发现了,走过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他
说明问题后,空中小姐告诉他飞机没有问题,且叫他从舷窗往外看,指着
机翼后缘说,刚才的吱吱响声是飞行员操纵飞机襟翼后退且向下偏一个角
度,这是飞机起飞时不可避免的一个动作。他听后不好意思地向空姐笑了
笑,顿时,悬着的心才放下了。
开始飞机的襟翼分为,简单襟翼、分裂襟翼、开缝襟翼、后退襟翼、后退
开缝襟翼、双缝襟翼、三缝襟翼、多缝襟翼等。这些襟翼都位于机翼的后
缘,靠近机身,襟翼放下后即可增大升力,也可增大阻力,所以襟翼一般
是在起飞和降落阶段才使用。
开始飞机之所以能够飞行是因为机翼能产生升力,升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呢?
开始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升力公式说明: Y=ρV 2S/2 。式中ρ代表空气密
度、V代表飞行速度、S代表机翼面积。
开始从公式中清楚地看到,影响升力最大的因素是速度,即升力大小与速
度平方成正比;其次与机翼面积和空气密度有关。在同一机场、同一海拔
高度、同一温度下的空气密度变化不大。当然了,空气密度在海平面为最
大,随着高度升高而减小,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
开始对某一架飞机而言,机翼面积是早已设计好的,不可能随便改变,如
果在一定速度和同一空气密度条件下,飞机放下襟翼之后,情况就不一样
了。
开始为什么一定要放出襟翼?放出它,不但增加了机翼面积,可提高飞机
的升力,而且还改变了机翼的翼型,使流经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度更不
一样,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可进一步提高。
开始在起飞时如果不放出襟翼,飞机能离地吗?回答是肯定的。既然如此
为什么要放下襟翼呢?何必多此一举呢?不,这不是多此一举,而且十分
必要。如不放下,有以下缺陷:飞机的离地所需的速度要比放下襟翼所需
的速度大得多,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升力把飞机托起来。飞机的起飞速度增
大,飞机在跑道上滑跑的时间就长,机轮在地面长时间摩擦所产生的摩擦
阻力也会影响飞机增速;在高速滑跑下机轮磨损严重,影响器材的使用寿
命;发动机功率消耗在克服摩擦阻力上,白白浪费燃油;万一在起飞过程
中发现飞机或发动机的某个部位(系统)的部件有故障,急需终止起飞时
那么跑道的可用长度就明显不够,这就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开始不放襟翼在低海拔高度机场问题不太明显,因为空气密度大,飞机起
飞滑跑时机翼可产生足够大的升力使飞机升空。但在高海拔高度机场问题
就很明显。因海拔高度高,空气密度降低,在滑跑同一距离内流经机翼上
下表面的空气会少得多,在同一速度,同一迎角条件下,升力就小了,飞
机即使达到低海拔条件下的起飞(离地)速度,飞机也因没有足够的升力
而不能离地。因此,为避免这些弊端,必须放下襟翼。
开始不仅在起飞时需要放下襟翼,在着陆前离降落场还有一段距离时也需
要放下襟翼。道理如下:飞机(不论是客机,还是运输机或战斗机),总
不能老在空中飞行,需要降落到某一机场。既然要降落,则必然要下降高
度和减速,不然就无法安全降落。
开始我们从上述的升力公式中已经知道,速度对升力的影响最大,所以减
速可减小升力,降低高度,这就能为着陆创造条件。可是这一减速,如果
在机翼面积不增大,空气密度变化不太明显的情况下,飞机就会迅速损失
高度。这样一来,飞机的下降速率就大,随着高度迅速降低,飞机客舱内
的压力也会迅速的增大。可是舱内的乘客身体内外压力平衡需要有一个过
程,不能很快适应,这就会使乘客耳朵的鼓膜发生内陷而疼痛,从而给乘
客带来痛苦。所以乘客如患有感冒、出现鼻塞等现象时,如果乘坐飞机轻
者会耳朵疼痛,重者鼓膜可能就会穿孔。所以战斗机的飞行员在感冒后不
准飞行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上述原因,所以要求飞机减缓下降速率,那么
放下襟翼就可提高升力,达到既降低飞行高度,又减缓下降速率的目的。
开始另外从降落角度而言,也需缓慢下降高度,如在大下降率的情况下着
陆,就会因飞机撞击地面过重而损坏飞机。
开始但也有不放襟翼着陆的,一是在训练中有意不放,以取得在特殊情况
下掌握使飞机安全降落的正确操纵要领;二是在襟翼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
下,没有别的办法才不放襟翼着陆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