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苏—33战斗机登舰始末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14日11:09:0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苏—33战斗机登舰始末
1991年,“库兹涅佐夫”号重型航空母舰正式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它是第一艘可以保
证常规飞机起飞和着陆的俄罗斯航母,而舰载飞机并未采用弹射器或升力发动机。“库
兹涅佐夫”航母的主要作战武器是苏- 27K(苏-33)舰载战斗机。1998年8月31日,俄总
统发布命令后,苏一33战斗机最终被列入作战编制之中。
此前,还没有人从纯空军战斗机派生出一种适当的海军舰载型而获得成功。困难之处在
于海军使用特点成为设计方面必须考虑的一部分,例如,舰载飞机在着舰时必须承受更
大的冲击力,这就要求加强所有主要机体结构和承力部件,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就等
于研制了一架新飞机。此外,为了有效地制动,飞机将安装一种被称作尾钩的特殊制动
装置。
70年代中期,苏霍伊创造设计局开始根据T-10设计研制苏-27海军衍生型。该机计划装
备类似T-10的整套航空电子设备,并且改进成为具备弹射辅助起飞和拦阻索着舰的能力
。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研制苏-25海军攻击型。1978年,苏-27K设计完成,但由于115
3舰方案被搁置,导致飞机的研制工作被迫推迟。80年代初此项目重新开始。这时原苏联
国家领导人作出一个建造载有飞机的巡洋舰(译注:俄海军对航母的一种隐喻说法)的
决定,并在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研制实施1143.5项目。
对于装备飞机的舰船来说,由于甲板尺寸不允许飞机以常规方式起飞,以至最终弹射装
置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弹射装置允许飞机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要的速度,可以从诸如
航母甲板的较小尺寸的平台上起飞。然而,使用这样的装置必须采用增大排气量和减少
内部体积的设计,导致建造时间长和成本增加。除此之外,在研制弹射装置时,航母设
计者遇到许多技术难题,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导致了1153项目的推迟完成。因此
,斜板型起飞计划成为弹射技术的替代。在1980至1982年间,中央空气和流体动力学研
究院、飞行试验研究院和苏霍伊设计局对飞机斜板起飞进行了研究。
舰载飞机飞行所采用的技术与常规陆基型有所不同。当海军飞行员着舰时,由于存在拦
阻索和尾钩的限制,不但要求在钩子和拦阻索之间的最小距离有很高的精确性,而且还
需要采用一种更急剧下降的滑行轨迹。实现真正地着舰,没有额外的水平阶段,其速度
大约为7.6米/秒。导致这一过程如此复杂的原因是由于舰船的左右摇摆和前后俯仰、
上部结构和支承部件的大气尾流,以及甲板表面的大气湍流。
所有这些因素都要求研制一种在任何天气下使用的特殊系统,以便允许飞机可以在白天
和夜间起飞。最终,“电阻”无线电技术系统、“月球”-3和“下滑线”-N光学系统
被安装在舰船上。前者可以在任何天气里的白天和夜间情况下,保证自动、半自动和直
接方式着陆,“月球”-3用于白天可视情况下着陆,后者用于坏天气的夜间着陆。
1982年8月,尼古拉耶·萨多维尼科夫利用“银线”地面试验装置的T-I试验斜板,驾驶
T10—3飞机完成了第一次起飞。在时速232公里和飞机重量18200公斤情况下,起飞距离
相当干230米。在1982年9月,维克多·普加乔夫加入了“斜板俱乐部”,他注定在苏一
27K舰载机试飞中成为一位关键人物。
1983年夏天,采用了“斯维特拉纳一2”地面拦阻索的首次着陆试验阶段在“银线”装置
开始。
从已完成的研究中得出发结论,斜板可以确保作战飞机起飞和采用拦阻索后着舰,这一
结果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舰船斜板的设计。此前,涅瓦舰船设计局已经研制了一种斜板,
黑海舰船制造厂在1984年开始建造第一艘航母—— 1143.5项目,并承担它的生产。新型
T-2斜板具有以下特点:长53.5米,高5.6米,零点宽17.5米,零点角度14度,表面
由三次曲线型面组成。
1984年4月18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批准苏一27K舰载常规起降飞机的研制
,1985年空军和海军司令部批准了细节设计。1984年,萨基市进行零部件试验计划期间
,一个新的飞行研究和试验阶段开始。最终,设计局的试验和生产部门改进了一系列苏
一27飞机的结构,并将其定名为T10-25。该机的特点是加强了起落架、制动装置、增加
襟翼面积,并且计划安装空中加油系统,飞行员座椅靠背的倾斜角也有所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在冷战时期,苏联航母舰载战斗机的研制从很早就已经开始进行,两大
主要竞争对手——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和米高扬飞机设计局,分别在研制各自的基本型飞
机概念。苏一27海军型被认为有较大的作战载荷和燃料储备,可以在指定空域有较长巡
航时间;而竞争对手也提出他们的米格一29K衍生型的理由,(认为)该机具有更好的整
套航空电子设备性能,较小的尺寸可以允许更多的飞机停放在航母的机库和甲板上。
在不同时期,平衡常常从一个转向另一个,并且还有组成一个联合空勤组的可能性的意
见。然而,苏霍伊总设计师允诺通过机翼折叠减少苏一27K的水平尺寸,相当于米格一2
9K战斗机向军方表明的关键之处。根据这一目的,设计人员不得不移动与翼展相连的铰
接,使之不仅机翼折叠,而且水平尾翼也能折叠。不管怎样,这一设计是成功的。除了
机翼折叠外,新机翼的特点是增加可调节襟翼,以及单缝双面襟副翼,这样一种机翼允
许苏一27K以较低速度起飞和飞行。相比之下,米格一29K属于一种轻型战斗机。虽然当
时还未决定选用何种机型,但是到了斜板试验结束后,军队部门逐渐倾向于苏一27K型舰
载战斗机。
在T10-25飞机斜板试验完成后,T10-24和T10V-2两架飞机在“银线”装置上开始飞行
试验阶段。T10-25安装了鸭翼,斜板试验于1986年夏结束,九月开始了有关鸭翼影响T
-2起飞性能的试验。这架飞机所安排的试飞仅进行了6个飞行架次,1987年1月20日,该
机坠毁。T10U-2双座型是现代化的,它采用空中加油系统和着陆尾钩。总计,截止到1
986年9月,苏霍伊试飞员萨多维尼科夫和里皮林先后完成了45架次T-2装置起飞和BS-
2着陆。
T10K-1舰载原型机于1987年8月17日由普加乔夫驾驶实现首飞。在设计方面,这架飞机
除了机翼边条翼轮廓外,实际上与苏一27K基本相同。T10K-l具有下列特点,采用套筒
式前起落架支柱以增强起落架,着陆钩,可伸缩加油管的空中加油系统。
此外,它使用改进的全套航空电子设备,新的三通道电传操纵系统可确保自动操纵。19
87年12月22日,萨多维尼科夫进行了第二次苏一27K原型机的飞行,这架被称之为T10K-
2的飞机是在莫斯科装配,采用了一些该系列飞机部件。
1988年夏天,T10K-1安装了为海军型飞机设计的第一套机翼。飞机安装新机翼后的飞行
试验于1988年8月25日开始,1988年9月28日,当模拟液压系统的某一功能时,首架原型
机坠毁,萨多维尼科夫被迫弹射跳伞。然后,飞行试验的重点 通过仅存的T10K-2原型
机承担,那年飞机完成了300次以上的试验,与此同时,苏一27舰载型的成批生产也正在
进行。
1989年秋季,真正的甲板着陆准备工作开始。1989年11月1日,普加乔夫驾驶苏-27K(T
10K-2)飞机进行了俄罗斯海军和空军历史上的常规着陆飞机在航母上的首次着舰飞行
。事后,飞机被命名为苏一33,早在80年代初就曾经领导T-10K 研制的康斯坦丁·马巴
塞夫被指定为苏霍伊舰载飞机的总设计师。
1991年初,首批生产型飞机制造完毕。1991年2月17日,由沃金舍夫进行试飞。然后,代
号T10K-3飞机被送到设计局进行进一步测试。同年,七架飞机开始组装,代号T10K-3
到T10K-9。它们中一部分与T10K-2原型机一起参加最后阶段的测试。
1991年3月,官方的状态测试开始,试验通过了克雷米恩空军研究和发展机构分部的测试
。1991年夏,全部飞机都集中在这里,工作效率很高,所有计划中的试验项目都平行地
进行。同时根据有关计划,开始训练新的海军飞行员。1991年7月11日,在一次日常飞行
中,由阿巴基茨驾驶的T10K-8飞机因电传系统故障而坠毁,飞行员被迫跳伞。无论怎样
,试飞计划仍相当成功,进行了总共80次状态试飞和两位作战飞行员训练,他们是1991
年9月26日着陆航母的阿巴基泽和1991年 9月27日的尼科雷·雅克夫列夫。1991年9月ZO
日,普加乔夫驾驶T10K-4首次在“银线”装置的BS-2地面拦阻索自动着陆。
1991年末,由于苏联政治体制解体,被称为“巡洋舰”的航母重新转移到斯尔斯克港,
除了T10K-4飞机外,连飞机都转场到莫斯科。由于失去了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试验基地,
状态试飞计划遇到很大障碍,直至1994年末才完成。1993年底,首批四架批生产飞机转
场到北摩尔曼斯克港,并于4月开始服役。苏-27K状态试验结束后,有24架飞机进入现役
,已经全部配备舰载战斗机联队。然而,装备一种飞机并不意味着正式地进人编制。它
还要求纠正所有小故障,并且忍受各种官僚办事作风。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研制经费
的不足,这一过程持续了数年,苏一33最终于1998年8月31日引进作战编制。无疑,对设
计局来说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同时还有普加乔夫的50周岁纪念。
在1998年8月8日,普加乔夫庆祝了他的50周岁生日。在1998年10月21日,在格洛莫夫飞
机试验研究院的停机坪上,举行了苏-33舰载战斗机对外展示,普加乔夫表现了精湛的飞
行技艺,完成了以另一位著名的俄罗斯飞行员拉维勒瑞·契科洛夫命名的机动动作,当
他滑行到机库前的停放位置时,普加乔夫向右前方等待的人摆动飞机。此时情景如此壮
观,再一次使每一个人确信:苏-33在空中甲板和地面上是无可比拟的,并且普加乔夫是
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并且充分意识到,飞行员不仅需要非常精干和严谨,而且也应该
是活跃的人物。
1999年11月1日,将有另一个苏--33庆祝仪式。自从首次甲板着陆,已经有十年了。这也
是所有参与该机研制,设计和生产的人们的生命中的庆典。俄罗斯舰载截击机仅仅10周
岁,从那个杰出年代以来,一个美好的10年已经过去。 (温杰 译)
(摘自 《外国海军文集》2000年第1期)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