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苏-30MKK和苏-30MKI的较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l 24 17:22:27 2002) , 转信
Su-30MK战斗机是一种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轰炸机,也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的重点外销机
种。按照俄文的意思,M为多用途或多功能,K为综合型,由此可见俄罗斯发展Su-30MK的目
的主要是为了出口。80年代末,本着“一机多能”的要求,前苏联对Su-27UB双座战斗/教
练机进行改型,改型后的战斗机就是Su-30。在此之前,苏式飞机一贯致力于专职战机的开
发,即“一机单用”。例如,Su-24 负责战术轰炸,Su-25 又精细到战场遮断,Su-27 则只
针对履行夺取制空权的职责,而Mig-31甚至只被用于拦截敌方战略轰炸机。在增加雷达合
成孔径对地模式和匹配的新一代火控系统及精准打击弹药后,Su-30 正是俄罗斯突破“一
机单用”禁忌的试金石,配合先进导航设备,既可对空作战,更可执行对地的战略打击。
通过实战也证明这种思路的正确性,在 1994 年车臣扫荡中,仅有简易火瞄系统和对地火
箭筒的 Su-27 在执行超低空对地任务中曾被叛军击落,而 6 年后俄军再次进入车臣时,
可以在安全高度和距离对敌发起高精度攻击的 Su-30,无一架被击落或折损。
Su-30在研制出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俄空军已是囊中羞涩,无法装备部队,生
产厂家阿穆尔共青城航空制造联合企业又发展出Su-30MK,增添了发射多种先进空地导弹和
导引炸弹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对地精准攻击能力,可以攻击地面雷达、指挥控制中心、
低空导弹和高炮阵地及海上目标;附以鸭式前翼和矢量推进系统,大幅改良其空中机动能
力;由俄国航电提供多功能液晶彩显,提高飞行员的状态意识 。此外Su-30MK还能完成预
警指挥机的任务,能同时引导4架同型号飞机或Su-27系列飞机作战。印度引入的 MKI 正是
基于新的 Su-30MK 机身发展而来的,中国订购的 MKK 则是在原有 Su-30 的基础上加以改
装得来的。Su-30MKK和出口印度的Su-30MKI相比,在其他方面稍微不足。一、MKI的发动机
可以在飞行中自动调转方向,而MKK为AL31F型号。二、MKI主翼前面装有小型辅助翼(鸭式
前翼),提高了低空空战的机动性能。MKK没有这样的辅助翼。三、MKI使用H011M雷达,搜
索距离160千米,可以同时捕捉6个目标。MKK的雷达为H001M型,搜索距离100千米,可以同
时攻击2个目标。
从这些事实来看,似乎中国引进Su-30MKK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但细细分析,就可以
知道我们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从俄罗斯引进的这批Su-30MKK 将本着“分批引进,逐渐升
级”的原则装备部队。其中,“分批引进”是指分两到三个批次购入,这主要是为了配合
空军年度额外预算编列,方便付款;“逐渐升级”则是指武器规格变一次到位为二次到位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把外购武器的姿态调低,尽量维持包括俄国在内的周边地区军备平
衡,取得国际政治上的妥协。这样做也符合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即一切行动要
在外交上保持主动,不给人以口实。中国引进的Su-30MKK 在整体飞行性能和作战性能虽稍
微落后于印度的Su-30MKI,但已经达到了美军同类型的 F-15E 战斗轰炸机,符合“足够,
管用”的实用原则。反观印度,虽然正在陆续接收Su-30MKI,但其国内已出现不同的声音
,质疑印度是否需要如此先进和复杂的战斗机,而且这次军购所引发的贪污丑闻更是闹得
沸沸扬扬。所以,中国空军这次引入的Su-30MKK 所表现出的头脑冷静,量力而行,态度低
调的处理方式还是值得称道的。
在先进战斗机转化战斗力方面,前线战斗机驾驶员要熟练掌握先进高机动性能战斗机
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在自动化系统仍然没有完全替代飞行员操纵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对
飞行员的缠斗训练也要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研究。鉴于以上考虑,装备Su-30MKI的印度是想
抢占制高点,而不管这样做有多困难与可行性有多高。我国装备Su-30MKK是从实际出发,先
装备技术成熟产品能立即投入使用,而不去考虑日后高机动技术发展的问题。Su-30MKI与S
u-30MKK的对地攻击能力基本一样。Su-30MKI的主要性能体现在高机动能力上。对于我国来
说,采用Su-30MKI来抢占空中优势现在完全不必要。而且要真正做到大量装备成熟技术的S
u-30MKI飞机还需要等5-6年时间。但是我国迫切需要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Su-30MKK可以
立即投入使用。Su-30MKI价格昂贵,而我国需要的对地攻击能力却提升不大。5-6年后,Su
-37与Su-30MKI的高机动性能也将受到F-22、JSF飞机的威胁,所以购买Su-30MKI系统是不
值得。在另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就算是前苏联,在刚开始采用新型技术制造Su-27系列的
时候,也出现了加工技术不过关的情况。根据现在许多消息证实,我国沈阳飞机厂也面临
同样问题。如果引进Su-30MKK包含了技术引进内容的话,那么在还没有解决Su-27制造问题
时,就加入更困难的三翼面加工技术更加不可能。况且AL37FU发动机的生产技术俄罗斯也
不会轻易转让。另外J-10计划已经进行多年了。对于前鸭翼机构的技术储备,放宽不稳定
性能设计也达到了一定水平。这些也是导致我国不愿意化钱进口装备三翼面技术Su-30MKI
的原因之一。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08.201.12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