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LION), 信区: Green
标 题: 无人机———美军作战的“先行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29日18:31:1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美军认为,无人机将逐步担当航空航天控制和航空航天对地攻击任务,执行信息软杀伤
和火力硬打击双重任务;无人机应配置到师、旅、团、营、连、排,甚至是单个士兵。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认为,无人作战飞机的出现将是战术性空中力量的一场革命;到20
10年时,美空军大约有1/3的作战飞机应该替换成无人作战飞机。
20世纪50年代,美军就开始探索无人机作战。60年代以来,相继研制成功“ 火蜂”、“
先锋”、“猎人”、“捕食者”和“全球鹰”等战术或战略无人侦察机,并成功地将“
火蜂”、“先锋”、“猎人”、“捕食者”运用于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执行了大量的监视与侦察、实施目标处理、战斗毁伤评估、交叉引导等其他相关任务,
成为低空和恶劣天气条件下提供侦察和情报保障的重要手段。
无人机担当美军13项任务
美军无人机作战基本任务总体可分为作战保障、作战支援和作战打击三大类,细分可分
为13个小项:⑴战略和战役战术通信。作为C4I中继和传播系统的平台,增强对所有地区
和各指挥部门的战场情报和指挥控制信息的传送。⑵精确引导。利用无人机对敌方移动
部队和移动目标,尤其是对“飞毛腿 一类的导弹实施近实时的跟踪,为精确打击提供
情报支持。⑶实时战斗评估。利用无人机为计划和实施作战及时反馈信息。⑷提供敌军
战斗序列信息。为信息稀少的地区提供敌军战斗序列信息。⑸战斗损伤评估。利用无人
机对目标的破坏进行高分辨率的近实时评估,及时地反馈信息将支持战斗部队对目标的
再次打击。⑹搜集战场情报。无人机为准备地面战斗和两栖攻击和登陆作战观察有关的
地区,增强显示和预警能力。⑺用于特种作战。利用无人机对极为重要的海上舰只、地
面士兵和军事目标进行跟踪,为规划人员提供实时数据。⑻实施战场封锁和隔离。主要
由侦察攻击型无人机完成,如反雷达无人机,坦克攻击无人机等。⑼实施敏感性侦察行
动。包括对重要的军事危机或政治敏感事件的侦察。(10)人道主义援助。提供有关因
战争(或迫害)而逃离原住地的人员数量和移动情况或自然灾害的信息。 ⑾联合国条约
监视。无人机可把违反条约的行为报告联合国当局,而同时提供有关地区安全的近实时
的监视信息。(12)执行禁毒任务。利用无人机对边境人迹罕至道路、海滩等监控,特
别是对贩毒活动的通行车辆进行鉴别、传送图像和跟踪。(13)作战打击任务。美军认
为,未来无人机将逐步担当航空航天控制和航空航天对地攻击任务,执行信息软杀伤和
火力硬打击双重任务。
覆盖战场全域的作战配置
多平台配置。采用舰艇、飞机、车载等多种平台。美海军还为潜艇研制了潜射无人机,
以增强潜艇对近岸情报收集能力。
层次性配置。无人机航程有近程、中程、远程之分,飞行高度有低、中、高空差别。因
此,无人机根据战场需求可采用层次性系统配置,实现战场全域覆盖。
功能性配置。无人机性能差异较大,如“猎人”光电侦察系统受气候烟雾影响大,而“
捕食者”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则不受影响。因此,美军认为,应根据无人机主要功能,进
行补充式配置,实现全频覆盖。
靠前性配置。美军认为,无人机应配置到师、旅、团、营、连、排,甚至是单个士兵。
如果旅指挥官拥有无人机提供的图像信息,可将前线部队的活动范围向前延伸30公里。
战术支援性配置。将无人机配在军级或特遣部队级,对战术部队提供支援。
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
大量使用,集中使用,重点使用。美军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大量使用无
人机作战,但因数量有限,不得不集中使用,以覆盖重要作战地域;在集中使用的同时
,注重对重点目标的全天候饱和侦察监视。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投入近
300架无人机,而为营救被击落的F-117飞行员,美军就使用了2架“捕食者”对目标区
域进行监控。
任务性使用,功能性使用,创造性使用。美军无人机作战主要根据赋予无人机的任务进
行。同时,美军会根据无人机兼容功能进行任务外使用,或者发掘某方面功能进行创造
性使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先锋”无人机执行了包括侦察监视、目标捕获、海军炮
火支援、战斗损害判定、海上拦截和战场管理等多项任务;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无人机
完成了监视与侦察、实施目标处理、战斗毁伤评估、交叉引导等大量任务;美陆军还创
造性地使用“猎人”无人机,对驻科索沃的南军进行定位和瞄准,引导空中打击。
计划性使用,随机性使用,协调性使用。美军无人机作战计划性十分强,但往往也因为
情况变化而调整使用。同时,无人机通常是整个侦察监视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加强与整
个系统协调。由于无人机在高度10000米到10米的空域可自由飞行,还要与空中管制中心
协调飞行路线。
加速发展的美军无人机
微型无人机展露锋芒。1997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制定了为期4年,耗资3500万美
元的微型无人机计划。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要求微型无人机长、宽、高均不大于15
厘米,能实时成像,有效范围达10千米,时速达50千米,可在空中滞留20~120分钟,可
以用来为排、连和旅提供侦察与监视、战场损伤评估、目标信息、通信中继,并能探测
化学、核、生物战剂,可向单兵提供实时战场态势和侦察信息。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预计微型无人机在2003年装备美军。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样
机:“微星”无人机,展翼15厘米,重100克,锂电池动力,装备光学摄像机,GPS定位
仪,巡航飞行20~60分钟,有效飞行距离5千米,飞行高度约15 ~91米,巡航速度约55
.6千米/小时;“克里卜里 无人直升机,重300克,携带红外成像设备,集成全球定
位系统/加速度计/陀螺仪,巡航飞行2小时;“黑寡妇”无人机,比手掌稍大,锂电池
动力,装备机载雷达,巡航速度20米/秒,巡航时间20分钟,有效飞行距离1000米;“
微船”无人机,重10克的小型扑翼机,搭载微型摄像机及下载链路或声音传感器,一次
充电能飞行20秒,预计最终能在空中停留3分钟;“昆虫”无人机,由锂电池给压电致动
器提供能量,这些外层涂有陶瓷的很薄的金属板在施加能量时就会弯曲,而在能量移走
时就恢复原状,致动器在机器人的金属骨架和机翼上产生振动,使之爬行或是飞行;“
美钞”无人机,1美元纸钞大小的无人机,装有超敏锐感应器,可“闻 出柴油发动机排
出的废气,且可以拍摄夜间红外照片,将敌动态和坐标传到200千米外的基地,引导导弹
精确命中目标。
无人侦察机日趋成熟。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联合研制一种被
称为“传感器飞机”的空中无人隐身侦察系统。该机利用机载传感器系统执行任务,计
划在2015~2020年期间开始使用。“传感器飞机”主要要求性能指标是:航程3150~55
60千米,负载1820千克,巡航高度1.98万米,巡航时间 48小时;“传感器飞机”主要
载荷包括与光电、红外和激光成像系统集成的低、高频雷达。
目前,美国国防部还在研制一种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以执行秘密战略侦察任务。美
国防部对该型无人机性能要求主要有:任务高度,2万米高空执行侦察任务;隐身性能,
要求不仅在夜晚,也能在白天执行侦察任务而不被发现;突防能力,要求巡航速度较快
,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
无人作战飞机呼之欲出。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认为,无人作战飞机出现将是战术性空中
力量的一场革命。并认为到2010年时,美空军大约有1/3的作战飞机应该替换成无人作
战飞机。
今年6月,美军将“捕食者”加装激光瞄准器和激光制导炸弹改进成侦察攻击型,目前可
挂“地狱火”导弹攻击坦克;去年12月,波音公司研制试飞成功X-4 5A型无人作战飞机
,实弹试验定于2002年,预计2005年能够装备美空军。该机配备有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和
卫星通信设备在内的所有当代最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并在机身下装有两个能够悬挂炸
弹、空射诱饵、精确制导智能武器等载荷的吊架。整架飞机能够装入一个长方形容器内
,1架C-5可以装运12个此类容器。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还正在研制2010年后的无人作战飞机———空间作战飞行器(SOV)
和未来攻击飞行器(FSV)等。空军研究实验室认为,配备空气助燃式发动机的第一代空
间作战飞行器,有望于2015年实现,而未来攻击飞行器则有望于2020至2025年间取代美
空军现有的战略轰炸机。SOV(FSV)技术可以分成5个核心技术领域:推进技术———发
动机可以反复使用,推力可以控制,而且能在空中多次启动;机体技术———机体结实
耐用,具备热保护系统,以适应多种气象条件,在维修时能够快速连接和拆卸;飞行器
系统技术———主要为预测故障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和满足故障容错要求的制导、导航和
控制系统;有效载荷集成技术———能自动校准、自动匹配和自动核查,同时实现运载
火箭与有效载荷之间的各种接口达到标准化;地面系统技术———能保证地面上的各种
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控空中的各种飞行器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12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