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伊尔—76耿直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Oct 22 17:53:43 1999), 转信
伊尔—76耿直
伊尔—76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集团从6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四发动机中远程军/民两用
大型喷气运输机,但最先是应前苏联民航的要求进行开发的,以取代安—22。伊尔—76
的原型机试飞于1971年3月,三年后由空军空运司令部对其进行验收鉴定,并将试飞持续
到1975年。1975-76年开始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1977年与79年分别为埃塞俄比亚和阿富
汗进行空运,引起世人注目。
伊尔—76是相当于美国C—141一类的飞机,气动布局也很相近:采用后掠28度的下
反上单翼,翼上装有先进的增升装置,便于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起落,四台D—30ΚΡ(
即Д—30ΚЛ)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2000千克,采用翼吊短舱方式安装,完全
脱离了前苏联飞机传统的布局形式。机头为驾驶室,下部有对地观察用的玻璃罩以及雷
达天线罩,机尾高矗的T形尾翼下有一个炮塔,安装2门23毫米自卫机炮。机身为圆柱形
,中段是一个长宽高为20×3.40×3.46米的货舱,机尾是左右打开的货门,下部有货桥
跳板,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头及机身两侧鼓包内,与绝大多数军用运输机一样,但伊
尔—76的起落架是由20个低压轮胎组成的,适用于简易机场。
伊尔—76可一次运载150名武装士兵或120名伞兵,也可运载40吨军用物资,能全天
候飞行。
伊尔—76的设计要求是能载重40吨在6小时内飞行5000千米。在70年代中期,该机已
先后刷新20多项世界飞行记录。其中包括载重70吨升到11875米高空及载重55吨在2000千
米闭合航线中飞出平均时速856.7千米的成绩来。
伊尔—76的主要改型有:初始生产型伊尔—76;生产型伊尔—76T,机翼中段与机身
背部增设油箱,无尾炮;伊尔—76M,T的改良型,加尾炮,军事运输用;伊尔—76TD,
用T改的民用型,燃油增加,航程延伸1200千米,并改用D—30KP—1发动机,1983年7月
交付使用;从М型又改型出伊尔—76MD型,实质上是用TD型加一个尾炮塔而成,供军用
。此外,MD型还派出空中加油母机伊尔—76。70年代末,伊留申设计集团利用民用型的
伊尔—76开始研制具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雷达预警机,1984年底开始服役,估计已有20-3
0架交付使用。该机在机背架设一个碟形雷达天线罩,机关不有空中受油管,并且装气象
雷达及地形测绘雷达,机体各部添轩了不少传感器,可巡逻6-12小时,估计探测距离在
400-600千米之间,型号A—50“支柱”。
伊尔—76目前已有300-400架在军队内使用,在民航系统有数十架,另外出口近百架
(中国也进口数架)。
伊尔—76的西方绰号为“耿直”(Candid),伊尔—76的预警型为“中坚”(Mainsta
y),英文名称IL—76。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