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lot (〓〓★〓〓), 信区: Green
标  题: 由“Mirage2000”失事看超视距闪躲动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Apr 18 22:28:53 2000), 转信

台湾“空军”总部于日前公布去年编号2036的幻象2000单座战机的失事报告,报告中指
出失事原因可能是驾驶江金亮少校在执行战术动作时,高G昏迷或空间迷向而坠海。根据
失事后的报导,江金亮少校执行的战术训练科目是“视距外攻击”,由失事单座战机模
拟入侵敌机,闪躲两架双座幻象战机所担任的拦截机。故江金亮少校可能是在执行超视
距空战闪躲动作,或是视距内缠斗动作中失事的。
超视距空战该如何进行闪躲呢?事实上,超视距武器科技的发展只保证了战机可以在目
视距离外可以接战敌机,并不表示超视距武器“一定”可以击落敌机。如果了解超视距
飞弹与雷达的一些限制,则飞行员还是可以进行一些动作来渗透进入武器的死角。
首先,现有战机雷达必须利用脉冲都卜勒原理,将地面反射的杂讯消除,才能在中低空
正常运作。然而,脉冲都卜勒原理是利用地面速度为零的道理,将都卜勒频移为零的讯
号滤除。但如果敌机的速度向量与战机雷达的波束垂直的话,则敌机的径向相对速度就
跟地面一模一样,势必被雷达当作是杂讯而滤除。
故超视距闪躲动作的第一个要领就是“侧转”(Beaming)。首先飞行员必须由雷达警报
器发现拦截机雷达的方向,当发现雷达信号变成锁定状态,或推测拦截机可能发射射後
不理的先进中程飞弹时,飞行员应该以最高的转弯率进行急转弯,转到雷达波与飞行方
向垂直的位置,则锁定的拦截机雷达将会脱锁,导致半主动雷达导引飞弹失效。即便是
正进行扫瞄同时追踪状态中的雷达也会失去目标,必须等待光点再度出现後才能重新进
行威胁判定与射控作业。
但侧转也就表示你在远离拦截机,你总是要“朝”拦截机接近才可能穿透它的防空网,
故侧转只是应急的措施,终究要转向拦截机,则又会在拦截机的雷达幕上出现光点。故
“侧转”一般的使用方法是发现被锁定时,赶快侧转以使雷达脱锁,确定安全後再回头
朝向目标。拦截机雷达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锁定,到时候再让雷达脱锁一次。故这种
战术就像足球过人一样,後卫拦截(被锁定)时,就左右闪躲一下再继续前进,直到下
一个後卫出现再闪躲。
如果战机的速度很慢的话,这就变成很辛苦的旅程,必须进行多次蛇行动作才能穿越拦
截机,而一次没闪成可能就成为瓮中鳖。但如果战机的速度很快的话,在闪躲动作之间
战机就可以前进相当可观的距离,例如波湾战争中的MiG-25便惯以700节以上的超音速蛇
行冲入F-15的视线距离。不过这动作其实并不是米格机的专利,澳洲的F-111与美国航舰
演习时便曾在低空侧转以冲入F-14的封锁线,北约演习中,英国空军龙卷风(狂风)F-
3也会用这招闯进具AMRAAM发射能力的德国F-4F的近距离。
另一个武器的死角是雷达天线。一般战机雷达是以3-5度宽的波束以每秒60-120度进行2
到四行的扫瞄。在一百公里外,这种扫瞄模式可以侦测到上下18公里内的目标,但在20
公里外,这种扫瞄只能扫到上下3.5公里内的目标。
如果拦截机的高度是30000英尺,也就是10公里的话,这表示20公里只要低於拦截机高度
3.5公里(也就是海平面到6.5公里高空)都是雷达的死角。因此入侵机如果在30公里以
前利用侧转不断令雷达脱锁或无法追踪,一路钻进20-30公里处急遽降低高度就可以脱离
雷达天线的扫瞄范围,则入侵机就可以不再理会都卜勒原理,笔直朝拦截机冲去。故入
侵机就可以射程较短的武器钻入拥有超视距射程的对手附近,而将其击落或是穿透防空
网。
英国皇家空军的龙卷风F3与德国的F-4F在加拿大进行模拟对抗时,便曾经利用这种战术
突穿F-4F的长射程AMRAAM(虽然龙卷风的天闪飞弹也是超视距,但是其射程不如AMRAAM
)。其战术要点便是当飞行员判断自己进入对方AMRAAM射程时,先侧转使F-4F的APG-65
脱锁,再『剧烈』改变高度,以利用雷达脱锁的瞬间脱离雷达天线的扫瞄角度。在训练
中,所谓的改变高度指得是由一两万尺俯冲到七千尺,在实战中就是要从两三万尺俯冲
到六七百尺。江金亮少校失事前高度由一万五千尺剧烈降低到三千尺,可能就是打算利
用这种高度战术,脱离两架拦截机的扫瞄角度。
速度仍然是这个战术的关键,因为侧转争取的是短暂的脱锁,如果敌机改变方向,还是
可能重新侦测到你,所以你必须争取这短暂的空隙抢占有利的位置。龙卷风会以七百节
以上狂飙,如果大势不妙,逃命的速度更会高到14马赫。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穿透拦截机的防空网,作到这些动作便已足够。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以
劣势武器击落对手,就必须留意到这个战术也有缺陷。这个战术的缺陷就是,当敌机看
不到你的时候,也就往往是你看不到敌机的时候。侧转的时候拦截机在你的正侧方,你
的雷达天线转不到90度。当你死命俯冲时,你的雷达也往往看不到上头的拦截机。故,
你怎么能期望你死命做完这些动作时,一抬头刚好敌机笨笨的在前面等你打?
皇家空军的龙卷风凭藉的是Link16资料键,龙卷风F-3是世界战机中,少数拥有可传递雷
达图的资料键。故其战术便是利用第三者的友机或是预警机在大後方用强力雷达侦测整
个空域的目标,并将敌我的位置即时传递到前面死命钻来钻去的友机雷达幕。故闪躲中
的龙卷风仍然可以从战术资料显示幕中看到拦截机的位置,决定闪躲的方向,以及是否
可以转守为攻。
这也可以看出这个战术的另一个漏洞,当拦截机一样有第三者协助侦测时,就可以在丢
失目标讯号时,仍然维持指向入侵机。侧转动作在超视距空战中是一招绝技,但在缠斗
中却是自杀,因为侧转九十度表示奉送给对手九十度的角度优势,拦截机只要再赚到另
一个九十度,你就是死鸭子(180度的角度优势,也就是机首正对著敌机的机尾)。波湾
战争中的两架MiG-25成功用侧转以及降低高度的动作逼近F-15的视线范围,但当F-15进
入缠斗动作时,便轻而易举地咬住MiG-25的尾巴,终究将这两架超视距空战动作漂亮,
缠斗动作不及格的MiG-25打落到沙漠。
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空军明知道超视距空战武器有死角存在,仍然坚持超视距空战
能力的原因。空军中有一句话:“永远保持进攻精神”,这指得便是飞行员必须尽可能
指向敌机,以免被敌机抢占六点钟方向。而侧转动作却是避开机头,让敌机有机可趁。
空军另一句话:“能量就是生命”,能量是速度(动能)与高度(位能)的总和,但是
“降低高度”的动作就表示你自己耗损能量。所以拦截机或许无法在超视距空战中将你
击落,但是等双方进入缠斗距离时,拦截机不但可以咬住你的六点钟,而且他还有高度
优势,就算是你有头盔瞄准器加先进缠斗飞弹也不能反败为胜。(波湾战争中的一架Mi
G-29成功逼近F-15而没有被中程飞弹击落,但是一进入缠斗后,两架F-15却分别占据高
度与角度的有利位置,迫使伊拉克飞行员进行没有希望的S动作而撞进沙漠)
所以,超视距武器的射程即便不能发挥作用,也可以压迫对手采取守势,利於而后的缠
斗。然而,不论是超视距空战,或是视距内缠斗,都需要训练扎实的飞行员才能发挥武
器优势。因为这些动作虽然看似简单,却相当精确(精确的角度,精确的速度才能迫使
对方脱锁)、危险(任何朝地面俯冲的动作都是危险的)。江金亮少校为了训练飞行员
这些动作而牺牲生命。
  
--


               〓〓★〓〓

        比别人飞的更高,更快,更强!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dns.mtlab.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