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飞天梦成真 聚焦航展上的中国航天最新成就(图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19 07:56:26 2002) , 转信
如果说,我国的高新科技发展与欧美强国还有一定差距,那么中国航天技术是其中差
距最小的方面。新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完全可以与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媲美。在2002年珠
海航展上,代表中国航天工业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出了最新的中国航天科技成果
,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光辉形象。万户飞天的梦想,即将在新中国的
航天人手中实现。
“神舟”四号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1-18/P5070013.jpg">
神舟号飞船返回舱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1-18/js1118009.jpg">
神舟号飞船模型
在宽敞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区里,最抢眼的是“神舟”飞船实物模型,巨大的
体形加上载人航空的魅力,引得观众纷纷驻足留影。同时,新一代运载火箭、新一代大型
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小卫星、卫星设备等各种成果也均以各种方式进行了展示。除此以外
,航科集团展台的卫星应用、武器、航天技术应用、科普教育等内容也比以往几次航展上
有很大提高。
在现场,航科集团的人士自豪的向观众介绍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的情况。“神舟
”四号经过长期精心准备,计划在今年年底发射升空。到2005年,中国将首次发射载人宇
宙飞船,把中国人送上太空。因此“神舟”四号的意义主要是为真正载人的“神舟”五号
飞船做最后的技术验证和实践准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要负责“神舟”飞船的运载火箭
和载人飞船部分。为确保中国太空人的安全,及太空人入轨后工作实验的能力,航科集团
要解决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尤其要减小返回过程中宇航员所承受的负
荷,要能可靠回收载人返回舱,目前已胜利完成了上述工作,但还要经过“神舟”四号飞
船的实践考验。
新一代运载火箭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1-18/P5060104.jpg">
新一代中国运载火箭
与以往的三次航展相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出了多种运载火箭。但这一次展出
的新型运载火箭,更具先进性。由于发射大型航天器的需要,同时考虑到航天事业对经济
性的商业考虑,新一代的中国运载火箭研制工作将以民间投资加国家投入的方式展开,预
计2008年首次发射升空。新火箭将比“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上领先一代,推力更大、污
染更小、可靠性更高,即符合航天发射的需要,又经济环保。这确保了我国航天事业能适
应商业化、国际化、环保化的大潮流,使中国航天更具生命力。
新型号运载火箭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环保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氧发动机
,无毒无污染。强大的推力使得新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到25吨,地球同步轨道运
载能力为1.5到14吨。这一推力足以发射未来可能出现的大型航天器,确保了我国航天事业
发展的运载工具的基础。预计到2005年时,我国的航天发射任务恰好得到这一火箭的配合
支撑。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1-18/Pic081.jpg">
开拓者2A火箭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1-18/Pic081.jpg">
开拓者2火箭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1-18/Pic083.jpg">
开拓者1火箭
航科集团展台还竖立了多个“开拓者”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其口号是“12小时送卫
星上天”,这主要是因为固体运载火箭与传统的液体运载火箭(如“长征”系列,以及
世界目前流行的运载火箭)相比,免除了注入液体燃料的过程,准备发射时间大大缩短
,可以在12小时送卫星上天。前来珠海参展亮相的“开拓者一号”固体火箭是我国第一
枚固体运载火箭,能胜任各种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发射任务
。更神奇的是,该火箭能从大型运输车和其他移动平台上发射,使用维护简单,成本因
此较低。航科集团称:“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水灾或者火灾,想打一个卫星上天进行监测
,或者转播一场球赛,需要临时发射一颗小的通讯卫星,‘开拓者一号’12小时就能把
你的想法实现。”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於 11月19日08:00:20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