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psh (41), 信区: Green
标 题: 苏联红军的PPSH41冲锋枪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12日08:32:0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在二战当中,苏联的PPSh41以其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性能优良、火力猛烈而且造价低
廉而饮誉武器界。在二战各国装备的冲锋枪当中,我认为只有英国的“司登”才能与其
相比。“司登”的设计意念同苏联的PPSh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简单的结构、最可靠的动
作、最猛烈的火力,当然还有极其低廉的造价可以大量的生产!只是由于“司登”的产
量不可以同PPSh相提并论,所以名气并不如PPSh。德军的MP38/40、美军的汤姆生更不能
与之相比。
提起苏联的枪械,首先想起的是AK系列,由于其性能优良可靠,因此很受士兵的欢迎。
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宁愿扔掉手中的M-16也要使用越军的AK-47;在海湾战争中,历史再
一次重演:美军仍然扔掉手中的M-16而拿起伊拉克军队的AK……
然而在AK之前,同样有一支性能出色,动作可靠的枪械-波波沙(PPSh)冲锋枪。
在卫国战争中,入侵的德军宁愿使用缴获的PPSH41也不使用德军的标准装备MP38/40冲锋
枪。
战争初期,德军的攻势势如破竹,苏联大部分的兵工厂被摧毁,而前线却迫切需要大量
的武器装备,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步枪和冲锋枪。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生产“最简单的
结构、最经济的设计、最优良的火力”的冲锋枪才是上上之举。1941年,PPSh冲锋枪诞
生了,命名为PPSh41,在整个二战期间,PPSh41不停地被制造,直到战争结束时,约有
500,0000万支PPSh41装备苏联红军。
PPSh41大部分零部件都采用钢板冲压、焊接、鉚接制成,与早期的PPD系列冲锋枪相比
,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易于大量制造,火力猛烈。
PPSh41的操作直接由气体推动来完成,利用子弹发射时的燃气来完成击发、退膛抛壳
、上弹复进、击发……周而复始,直到把弹匣中的子弹都发射完为止。PPSH的操作极其
简单,即使是新兵也能很快的掌握。PPSh41发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或者7.63mm
毛瑟手枪弹,在150~200米的距离上准确度极高,高达900rds/min的射速使得在射程内
的目标完全没有生还逃脱的机会。这点在短兵相接的近战中显得尤为重要,配备71发的
弹鼓使得PPSh具有极其优良的持续火力,在实际的战斗中,PPSh41可以在5秒内把弹鼓中
的71发弹发射出去。德军制式的MP38/40冲锋枪同其相比,尽管其准确性较高,但过于精
密的结构使得MP38/40完全不适应俄国严寒的气候,枪栓经常被冻住打不响,不少德军士
兵因此而丧命。因此,前线的德军士兵都千方百计地找寻PPSh41及其弹药,而且PPSh的
71发弹药量比MP38/40的32发大了整整2倍还多!弹药量的增多意味着在激烈的战斗当中
可以减少换弹的次数,生存下来的机会当然大大增加。由于PPSh41拥有如此优良的性能
,德国方面也把缴获的的PPSh改装成发射德军制式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但是弹
药量仅为32发(MP38/40弹匣)的MP41(r)。
二战结束后,PPSh41的生命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它和PPSh43一起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阵
营的标准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志愿军就是凭借着PPsh把装备优良的美军击败!
在二战当中,苏联的PPSh41以其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性能优良、火力猛烈而且造价低
廉而饮誉武器界。在二战各国装备的冲锋枪当中,我认为只有英国的“司登”才能与其
相比。“司登”的设计意念同苏联的PPSh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简单的结构、最可靠的动
作、最猛烈的火力,当然还有极其低廉的造价可以大量的生产!只是由于“司登”的产
量不可以同PPSh相提并论,所以名气并不如PPSh。德军的MP38/40、美军的汤姆生更不能
与之相比。
Simon chen
JAN 13 2001
----------------------------------------------------------------------------
----
PPSh41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在残酷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士兵手拿着PPSh41匍匐在战壕里。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82.211.10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