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zpzheng (新的起点,新的自我), 信区: Green
标  题: 令人吃惊的中国第一代微声手枪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6日21:03:03 星期三), 站内信件


  
  1967年式7.62毫米微声手枪是我国由仿制转入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轻武器之一
。该枪是某研究所第一代轻武器专家李正凡(已现故)、张昆勋、李宝瑞、刘埔普(现
调离)等参与研制的。它虽然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产品,但与同类型手枪相比,至
今仍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三微(微声、微光、微烟)性能较好;二是结构简单、紧
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三是射击精度良好;四是不需要任何附加工具就可进
行不完全分解;五是操作方便;六是可昼夜使用等。从这些特点不难看出我国轻武器的
研制起点高,而且反映了我国自行培养的人才具有过硬的学术水平。本文对其技术论证
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作一介绍。
  技术论证内容
  在技术论证阶段,主要的技术原则是在保证武器战斗威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
小射击噪声。技术论证内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声源中降低噪声 技术论证首先对减少枪口噪声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和计算,得
出的结论是:必须减小火药气体喷出枪口时的能量,即减小枪口压力和气流喷射速度,
据此采用了速燃火药;经多种方案优化选择,最终要用在距枪管尾端25毫米的4条阴
线上对称地开4个直径为3毫米的排气孔的方案,通过不同枪管长度对噪声影响的对比
试验,发现枪管长80-90毫米时对降低噪声最有效,因此确定了枪管的实际长度为
86. 5毫米。
  2、探讨利用超声波原理消声 对弹孔共振腔式超声发生器、专门共振腔式超声发生
器、伽尔东哨式超声发生器、簧片式超声发生器四方面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分别得出了
可供后人参考的一系列研究结论。
  3、应用不同的消声原理降低枪口噪声和研究消声装置材料 对降低噪声的原理和消
声材料进行的研究,是在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消声装置的基础上对阻性和抗性
消声原理、消声筒结构、消声装置材料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和对比试验,并提出
了吸声与隔声(如现采用的用铜丝制成的后网、中网、枪口网和橡皮碗)等多项消声措
施。
  通过上述技术论证,最后采用了速燃火药、亚音速的外弹道设计、消除弹丸飞行激
波、利用高效消声装置降低膛口压力和屏蔽噪声以及刚性闭锁封住枪管尾端等措施而设
计了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的消声系统。
  结构设计特点
  1967年式7.62毫米微声手枪虽然是我国建国初期第一批自行研制的轻武器之
一,但它的研制水平令人吃惊,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不低于当时的国际水平,仅就
弹孔共振腔式超声发生器的研究结果来看,其消声效果超过了美国5.6毫米无声手枪。
下面再从结构设计特点看这一产品的高起点水平。
  1、两种自动原理 该枪自动方式特殊,采用了非自动与自由枪机式两种自动原理。
通过变换块实现转换。当变换块向右推并显示“H”时,变换块被装在枪机框上的定位
销锁定于非自动方式,此时用手动迫使枪机在复进到位后顺时针旋转25度而完成刚性
闭锁等众所周知的动作;当变换快向左推并显示“A”时,变换块被装在枪机框上的定
位销锁定在自由枪机状态,此时通过弹底火药气体的作用实现半自动射击的各种动作。

  2、结构简单、紧凑 表现在:
  ☆全枪零件只有62种、68件,如此少的零件在微声手枪中是少有的。
  ☆一件多用,如弹匣盖可作起子用,扳机簧不仅提供扳机复位的动力,而且它的长
臂外伸,其上面的钩还可使拉杆复位,与阻铁重新扣合;扳机护圈兼起消声筒定位作用
;橡皮碗中心5毫米的弹头通孔还可起弹头导向作用等。
  ☆以阻性和屏蔽为主的消声装置简化了结构,减轻了重量。
  ☆枪的体积小(全枪长226.2毫米、宽30毫米、高126毫米),重量轻(1
.05公斤),便于携带和使用。
  勤务和使用性能好 体现在:
  ☆不需要任何附加工具便可进行不完全分解。
  ☆瞄准基线长(195.5毫米),便于瞄准射击。
  ☆在缺口照门和方形准星上装有3个立柱式常效荧光管,便于夜间瞄准射击,这种
设计思想不仅在当时先进,而且也符合目前的发展趋势。
  不完全分解亦易亦难 对于熟悉该枪的人来说,不完全分解很简单,但对不轻常接触
此枪的人来说,即使是轻武器同行也有点“狗咬刺猬无法下口”。这不是故弄悬虚,过
去曾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有四位同行看枪。他们对各种枪都能熟练地分解,
而唯有对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不敢盲目下手,直到最后也只卸下了弹匣,对其余
分解只好参照使用说明书进行。这说明该枪设计巧妙,多处暗藏着非常规的设计特点,
往往使人摸不着头脑,如果进一步发展完善,即可实现一旦落入坏人之手也不能随心所
欲地使用。这正是警用武器所追求的发展方向。
  该枪的分解步骤为:
  ☆用手向后推击锤簧座到位后,卸下弹匣检查膛内有无枪弹)。
  ☆用弹匣盖上的起子插入复进簧杆起子槽向前推并旋转90度后缓慢放开,向后取
下复进簧和复进簧杆。
  ☆将枪机推到最前方,推变换专块于半自动位置,并压倒击锤成待发状态,用弹匣
盖的起子插入枪底把右后部拦击铁头部的起子槽内,顺时针旋转拦击铁于最前位置,向
后推出枪机框和枪机结合体。
  ☆将变换块推到非自动位置,仰置枪机框,用手拉动枪机前移约8毫米并顺时针旋
转,即可取出枪机。
  ☆用手向下拉动板机护圈,使其与消声筒卡槽分离;左旋拧下消声筒盖,用附件中
的钩子钩住消声碗座,向前取出橡皮碗部件和前网帽;将消声筒在旋60度并前拉即可
取下消声筒;从消声筒后面用钩子钩住衬套后端之凸缘,向后拉出衬套、枪口网和前网
垫圈;用冲子从枪底把中拔出后网结合,即完成了全部不完全分解。
  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该枪存在以下缺点:
  ☆在分解过程中,扳机护圈存在用手向下拉不动的现象,此时需用冲子冲下扳机护
圈轴,再从正下方取下扳机护圈。
  ☆橡皮碗的使用存在两个弊病:一是枪管不能涂油,否则橡皮碗会老化;二是橡皮
碗的寿命一般为发射100-150发弹,若全枪寿命按800发来计算,需经常列换
橡皮碗,给维护、使用带来麻烦。
  ☆为了突出消声效果,该枪瞄准系统在设计中是以非自动射击的弹道装定,所以在
半自动射击时,就需要射手根据每支枪在两种不同的射击状态下的平均弹着点差来修正
才能获得良好的射击效果等。(郭占义)
  摘自《现代兵器》

--
                            阿拉丁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p.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