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jack (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Green
标 题: 兵器大观:中国步枪的发展历程(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12 22:21:43 2002) , 转信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轻武器又是武器装备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
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小米是国产的,而步枪却是外来
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也是德国毛瑟的原型,偌大一
个中国竟没有自己的步枪。
解放后,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
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
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
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步枪的发展,始终密切配合部队的作战需要,基本上实现了定型一代、装备一代
,研制一代、更新一代;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3
个阶段,即仿制、自行设计、独立自主研究阶段。
仿制阶段
53式7.62mm步骑枪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刚从解放战争的
疆场上停下来,还来不及休整、更新装备,立刻承担起抗美援朝的重任。为了支援朝鲜战
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mm步马枪
。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mm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
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操作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必
然为现代自动步枪所替代。
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和56式7.62mm冲锋枪(突击步枪)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步枪的生产与装备也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面引进
了苏军当时列装的CKC7.62mm半自动步枪和AK477.62mm突击步枪。1
956年仿制定型后命名为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和56式7.62mm冲锋枪
。我军也得到了全面更新换装。这两支仿制步枪是我军装备时间最长的武器,直到80年
代初才停止生产。
56式半自动步枪比53式步骑枪迈进了一大步,半自动射击操作方便,增强了火力
。但因使用中间型枪弹,威力有所减小。该枪射击精度良好,100mR50<5cm,
质量轻,后坐力小,机构动作可靠,外型流畅美观,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大量生产。特别
是半自动射击方式,枪管较长,带有刺刀,在中远距离上可有效命中目标。在接近距离上
可拚刺格斗,具有传统步枪的特点。但按现代战争的要求,火力嫌不足,枪太长。同时仿
制的56式冲锋枪是可单、连发射击的全自动武器,使用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同的枪弹
。
56式冲锋枪的最大特点是火力猛烈,动作确实可靠,能适应在特殊的环境、气象条
件下作战。全枪较短,便于携带操作,结构简单紧凑、便于训练维修。
56式冲锋枪自装备以来,深受部队欢迎,直到今天仍有部分在装。然而该枪也有明
显的不足,为了突出射击动作的可靠性,自动机运动能量偏大,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
以操枪,射击精度稍差,100m单发射击,R50为6.5cm,点射更难以掌握,该
枪质量也偏重。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
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
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
步兵班少量配装。
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
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
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承制工厂还请来了
苏联专家现场指导。国家成立了兵器工业部,改建新建兵工厂。工人、技术人员在试制、
生产实践中得到学习、锻炼,高等专业学校也不断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一支实力强大的
兵工队伍成长起来了。由我国自行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装备了部队,
提高了战斗力,促进了我军正规化建设,在保卫国家的几次边界自卫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
用。
仿制阶段在我国步枪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时期,培养造就了兵工队伍,建立了
生产、科研基地,为我国步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行设计阶段
63式自动步枪的诞生
50年代末,我国的形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兵器行业也不甘寂寞,开始设
计全新的自动步枪。当时,工业基础已经建立,人员队伍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国家建立
了考核武器的试验基地,部队对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装备、使用、训练也
有了相当体会和经验,从战术需要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设计一支符合我军需要的步枪
。
主管部门虽然没有提出完善的战术技术要求和指标,但总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明确的:
以步枪性能为主导兼有冲锋枪性能。也就是把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合并成“步冲合一”的
自动步枪。同时,明确提出保持步枪主导性能,增强火力,克服冲锋枪单、连发射击精度
差的问题。理想上是由这一支新的自动步枪来取代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
由于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自动步枪,各有关方面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设计组,由高
等院校、部队军械部门和专业工厂的技术人员组成。武器研制历时3年,于1963年设
计定型,命名为63式7.62mm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体现了下达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
“步冲合一”。全枪结构体现了以步枪为主的要求,采用全长木质枪托,不要小握把,枪
管前上方为上护木,带可折伸式棱形枪刺。外形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对于单、连发
射击要求,则借鉴了56式冲锋枪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活塞单独成件,行程27m
m,闭锁方式与56式冲锋枪相同。击发机为挂钩击锤式,与机匣部件的联接则采用56
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方式。弹匣基本上是冲锋枪弹匣,装弹改为20发,并考虑设有空仓
挂机,弹匣作了相关变化。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
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
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
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的设计者是一支非常年青的队伍。他们率先独立承担自动步枪设计任
务,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在对现有枪械内在技术特性、结构特点进行充分剖析的基础上
,攻克了技术难点。63式步枪的研制成功,为以后步枪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
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
用。本文在此重点介绍63式自动步枪的结构特点,从中可看出,该枪采取的某些技术措
施或结构特点在以后新研制的几代产品上都有反映。
(1)提高射击精度
借用56式半自动步枪枪管,保持其长度和制造精度,相应瞄准基线也较长。自动机
对射击精度影响极大,为此作了重点设计。要保证枪机运动的平稳性,需加长机框导轨长
度并限制与机匣导轨的配合间隙,使机框复进到位有良好的导入性,确保每次闭锁状态一
致。同时要尽量使自动机质心与全枪质心接近,以减小运动件前后撞击产生的动力偶。另
外采用准直枪托,并改善其颈部和前部下面的形状,便于射击时握枪。
以上主要措施提高了单、点精度,100m单发R50约4.5cm,点射70%密
集界:方向×高低为20×20cm,比56式冲锋枪有明显提高。
(2)保证机构动作可靠性
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可靠性、寿命、质量等指标要求都非常严格,为之采取的技术
措施往往互相制约,有时甚至发生矛盾。而在63式自动步枪设计中得到了统一、协调。
其主要措施就是在国内步枪上首创的采用导气孔调节塞(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均未
设置)。调节塞上设大(Φ3.8mm)、小(Φ2.5mm)两个气孔。在正常条件下
射击时用小气孔;在特殊条件下,如严寒、泥沙、泅渡江河等情况射击时则用大气孔。气
孔调节也很方便,可在作战现场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变换。
自动机行程135mm,较长的行程可使抛壳、压倒击锤、复进、供弹等动作更加协
调。
(3)首创了三棱刮刀式枪刺,提高了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
(4)可用专用弹夹(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夹)向装在自动步枪上的空弹匣压装20发
枪弹,方便了空弹匣补充装。
63式自动步枪由盛到衰的教训
63式自动步枪所具备的良好性能,方便的勤务使用性和综合了半自动步枪、冲锋枪
的优点,使该枪在装备部队后深受欢迎,很快被批准全军装备,替代了装备已久的56式
半自动步枪,各枪厂在几年内生产百多万支。
然而,63式自动步枪生不逢时,其生产装备的高峰期正处于“十年动乱”中,一切
正常秩序均被打乱,更改审批制度形同虚设,一切经过试验的规定也未能遵守,以致在短
时间内更改产品设计图达700多处。
经过一系列大修大改以后生产的63式自动步枪,已经面目全非了。该枪装备到部队
后,反映强烈,最主要的问题是射击精度太差,校枪以后常发生变化,不得不经常校枪。
有的战士说“坐不得车,过不得夜”,意思是枪校好后放一段时间,或打靶坐车等外部震
动都会变化,说明了枪的不稳定性。另外也反映枪托颈部及两侧面容易断裂,射击时从导
气箍向后冒火星,甚至伤及射手等重大质量问题,并普遍反映外形粗笨,没有半自动步枪
美观。
对此,有关工厂虽然组织了质量攻关,经过长时间努力,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导致枪
的不稳定性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况且大量产品早已出厂装备,“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1978年,上级根据部队意见,作出了撤装63式自动步枪的决定。部队不得不重
新换上56式半自动步枪,工厂又恢复了半自动步枪生产。
导致63式撤装的直接原因是质量太差。但是也有潜在的原因,就是战术思想发生了
变化,63式自动步枪已不能满足发展变化了的战术技术要求。
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
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
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
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
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
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
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
。
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
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
新潮流。
63式自动步枪,一开始就错过了步枪发展的总趋势,再遇上后来质量的严重下滑,
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被撤装的命运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63式从盛到衰的教训是什么呢?第一,在设计或研制一项武器之前必须经过充分、
切实的战术技术论证,提出确切的能符合该武器预计装备期的战术技术要求,才具有生命
力。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论证体系,那种想当然、长官意志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第二
,符合要求的武器定型后,必须严格按照定型资料文件进行生产。在生产装备过程中,对
部队反映的意见应积极慎重地处理;对生产中提出的改进意见,必须以确保武器性能为前
提,一切经过试验证明其实际成效后妥善处理。因此,必须有健全的足,更促进了研制以
突击步枪为主体枪的班用枪族的进程。
81式枪族
我国第一个班用枪族于1981年设计定型,命名为81式7.62mm班用枪族。
它包括81式7.62mm步枪(木托)、81-1式7.62mm步枪(折叠枪托)、
81式7.62mm轻机枪。
81式枪族自装备以来,以其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
凑,操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
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等优点深受部队欢迎,并经过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的实战考验。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
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并已进入国际市场。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
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
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
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小口径枪族的开端——QBZ87式5.8mm枪族
在世界范围内的步兵轻武器枪族化、小口径化的浪潮中,我国也加速了这方面的发展
,继81式枪族之后,1987年5.8mm枪弹和枪族定型,初步实现了步兵武器的小
口径化和枪族化。
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
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
计和尺寸。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
,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
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
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
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战术技术性能达到较高水平,尤其射击精度达到国内各种枪前
所未有的高水平,其后坐力减小,单、连发射击都较容易掌握。并且,首创多功能刺刀,
有刺、剪、锯、开启罐头多种用途,配有刀鞘,携带方便。既有刺刀的作用又有工具刀的
功能,反映了我国刺刀观念的重大变化。
87式枪族是我国小口径枪族的开端,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特有的技术难点,为我
国实现小口径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今后进一步研制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小口径枪
族打下了基础。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
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5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