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信区: Green
标  题: 驱逐舰发展史(早期的驱逐舰)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Aug 20 21:06:05 2005)

安东尼·普雷斯顿 [英国] 
                     第一章 早期的驱逐舰
    驱逐舰,就其魅力、成就或声誉而言,没有任何军舰能够与它相比。如果可以用一句
话来概括它的特性的话,那就是:它是一种壮观的、必不可少的和在航率高的军舰。驱逐
舰在开始时是为了执行单一任务而建造的;可是,在随后80年的漫长岁月中,它已成为一
种多用途的军舰。它为海上舰艇编队护航,实施鱼雷攻击,进行反潜,遣送部队登陆和炮
击岸上阵地。  
  为了了解驱逐舰的由来,我们必须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当时,在阜姆 [ 译者注:即
今南斯拉夫的里耶卡 ] 的一位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正在试验一种新武器,他认识
一位退役的奥地利海军军官勒皮斯。勒皮斯曾发明了一种奇妙的装置,希望它能在海战中
发挥一些作用。其实,他所制造的装置是一种使用两根导线从岸上进行制导的小型自动艇
。勒皮斯的意图是将这种装满炸药的小艇导向敌舰的舷侧,怀特海德敏锐的头脑充分领会
了勒皮斯的意图,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怀特海德认为,导线必须废弃,而且如果能引导“小艇”在水下直线航行,那它就更
容易击沉敌舰。这一回进展很快。1866年,勒皮斯完成了他的试验;同年,怀特海德制造
了一艘能在水下以6.5节的速度航行184米(200码)的小艇。两年之后,怀特海德向奥匈帝
国海军表演了两艘装有强棉药弹头的样艇;1870年,他又带着这种样艇到英国向海军部作
了表演。在一阵电光之后靶舰被摧毁了,这两艘样艇被命名为“鱼雷”。而第一个使用鱼
雷这个名称的人是戴维·布什内尔,现在我们把他的这种鱼雷叫做水雷。在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内,“鱼雷”这个名字一直作为水下爆炸装置的一种统称。  
   1870年9月到10月之间,怀特海德鱼雷(WhiteHead,即“白头”鱼雷)在英国进行了
一百多次射击表演,给英国海军部以强烈的印象,他们决定马上购买其生产权。但是,出
现具有发射鱼雷能力的舰艇则是在四年以后的事,它是一艘试验用的27.4米(90英尺)长
的英国舰艇“维苏威”号。而第一艘专门设计用来发射鱼雷的英国军舰则是“闪电”号,
该舰于1877年下水并完工。“闪电”号比大型汽艇稍大一些,装有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
携带一枚“白头”鱼雷。“闪电”号通过其艇身对准目标以达到鱼雷的瞄准。它在风平浪
静的海面上具有19节的航速,这种直径为356毫米(14英寸)的鱼雷能以18节的航速航行5
48米(600码)。对于19世纪70年代的军舰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性能。因此,英国海军部认
为,有必要多订购一些此种“鱼雷艇”。英国海军部首先向“闪电”号的建造厂商——约
翰一世·桑尼克罗夫特公司托马斯分公司订购11艘,但随后又向其它七家公司订购了8艘,
其目的是看看它们是否能进行某些改进和以便评价这些新艇的性能。  
  在上述新艇订货后不久,英国海军部就决定为它们全部采用艇编号。这样,“闪电”
号就成为英国海军的“1号鱼雷艇”。“闪电”号和其它的鱼雷艇进行了大量性能试验,但
它们的用途暂时被限定于港口防御。这些鱼雷艇由于尺寸太小,它们除了驶出港口对实施
封锁或攻击的敌舰队发射鱼雷之外,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使用它们作为进攻性武器的一些
尝试都实现不了,因为它们太小、太轻,以至于不能在公海航行。尽管如此,“白头”鱼
雷的破坏力对主要海军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法国和英国首先觉察到它是海军装备技术
的一场变革。法国在“白头”鱼雷最初出现时曾经忽视了它;只是当它们看到英国用鱼雷
艇进行试验时,“白头”鱼雷才开始引起他们的注意。法国感兴趣的是,鱼雷艇明显地具
有以一次鱼雷发射就能摧毁敌人大型军舰的能力。自从拿破仑战争中法国舰队遭到覆灭之
后,法国一直在寻求一种足以抵消英国在海上所占压倒优势的武器。首先,在19世纪20年
代,它造出了帕克西汉斯爆炸弹;后来,在19世纪50年代,又创造了装甲。但是,每次英
国都用自己创新的武器胜过了法国。这一次英国在秘密发展武器方面似乎又取得了领先地
位,法国自然不会自甘落后。  
  事实上,在上马方面,法国已超过英国,在1875年,法国就订购了它的第一艘鱼雷艇
,但该艇直到英国的“闪电”号服役一年后才服役。随后,法国又订购了6艘鱼雷艇。法国
忍气吞声,向英国船厂订购了3艘鱼雷艇,其中2艘是向约翰一世·桑尼克罗夫特公司订购
的。到1880年,法国已建成30艘鱼雷艇,另有30艘在建。英国两家主要公司——亚罗和桑
尼克罗夫特的成就意味着,其它国家的海军也正在纷纷购买鱼雷艇。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奥地利、智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国的海军都拥有了鱼雷艇
。英国海军乐于让鱼雷艇缓慢地发展,因而无论是鱼雷艇还是它所用的鱼雷,仍处于最初
的发展阶段。但法国继续建造鱼雷艇,在1881年到1885年间,它又订购了44艘鱼雷艇,使
法国的鱼雷艇总数达到104艘。英国海军在焦虑不安的海军军官和政界人士的压力下,决定
于1885年到1886年再建造10艘鱼雷艇。但英国海军部认为,在对待鱼雷艇问题上,不能仅
仅增加它的数量;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寻求对策。  
  一个解决办法是,建造一种“鱼雷撞角”装甲舰,让它具有足够的航速以对付驱逐鱼
雷艇,同时具有加固的舰首撞角并载有鱼雷以击沉敌舰。这种舰英国仅建造过1艘“波利费
马斯”号。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失败的尝试,因为它的速度比鱼雷艇慢。舰上安装的是发射
直径为25毫米(1英寸)炮弹的加特林和诺登费尔特火炮,但事实证明,这两种火炮不能阻
止鱼雷艇,因而随后又被较重型的速射炮所替代。军舰在锚泊时,舰的周围便装上大型防
雷网,以便作为防护措施;但军舰如要启航,防雷网就需拆掉。基本问题是,舰上火炮的
发射率太低,而鱼雷艇目标又太小,以至在夜间或能见度差时不易发现。  
  这就需要另一种舰艇,这种舰艇能以和鱼雷艇相同或更快的速度追逐鱼雷艇,并用火
炮击沉它。英国第一流造船师J·塞缪尔·怀特自费设计和建造了一艘称为“迅速”号的大
型鱼雷艇。它比当时桑尼克罗夫特和亚罗公司建造的鱼雷艇长7.6米(25英尺)。虽然它的
航速相当慢,但它的新型艇尾给予它较大的机动性。该艇的艇体较宽,可安装当时的重型
武备,即6座47毫米速射炮和3具鱼雷发射管。“迅速”号标志着鱼雷艇的新发展。这引起
了英国海军部的注意,它立即将“迅速”号购买下来,并把它作为第81号鱼雷艇。“迅速
”号使人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即设计和建造装有火炮和鱼雷的大型舰——“鱼雷艇捕捉
舰”。英国海军部订购了4艘由海军建造局局长设计的新舰,这4艘舰——“响尾蛇”号、
“蝗虫”号、“白蛉”号“蜘蛛”号于1887年至1888年加入了英国舰队。  
   1887年4月,新建的“响尾蛇”号同18艘鱼雷艇一起开始进行一系列试验。在随后的
两周内,它奋力捕捉它的“小敌人”,但结果是失败的。不幸的是,当时它的重量轻、使
其速度高的蒸汽机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而且它的舰体也造得太轻。它的速度虽比鱼雷艇快
,但仍不足以构成优势,而且舰的振动几乎使人难以忍受。它在平静的海面上还能够捕捉
住鱼雷艇,可是,在波涛汹涌的海况时,它的速度便立即下降。当然鱼雷艇的情况亦是如
此。试验表明,它在白天进行攻击将是自取灭亡。自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大型军舰的速
度在不断提高,当时,它们比鱼雷挺仅慢大约4节。在1887年上述试验末尾所进行的舰艇全
功率试航中,鱼雷艇所达到的最高航速为16.75节,这不足以免遭炮火之害;而且其机械设
备的可靠性也不高,在88海里的航程中,几乎有一半鱼雷艇损坏。  
  尽管英国海军部于1889年又订购了13艘改进的“响尾蛇”型“捕捉舰”,但谁也不对
它抱有多大的希望。因为虽然它们的速度较快,但鱼雷艇的航速已从理论上的20节提高到
理想条件(即平静海面,不装武备)下的24节。实验证明,建造装有所需火炮足以击沉鱼
雷艇的小型、高速“捕捉舰”是难以实现的。甚至在1891年到1893年,当私人公司受聘在
海军设计“捕捉舰”的舰体上安装它们自己生产的锅炉的机器时,他们对这项工作始终表
示迟疑,不太热心。英国海军部十分焦虑,因为到这时为止,法国海军已拥有220艘鱼雷艇
。据报道,有些最新的鱼雷艇其航速已达到27.5节;俄国有152艘,德国有143艘,意大利
有129艘。当时英国和法国之间存在着紧张状态,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鉴于俄国无疑将
同法国联合,英国海军的186艘鱼雷艇将对付法国和俄国的372艘鱼雷艇。  
  英国海军部决定改正失误,急起直追,并寻求私人鱼雷艇建造厂的帮助。海军部认为
这些私人建造厂最可望找到一种对付他们自己产品的对策。1892年,J·A·费希尔海军少
将在担任英国第三海务大臣和海军审计官之后不久,要求亚罗公司的董事长艾尔弗雷德·
亚罗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为能击毁鱼雷艇的舰艇起草一份技术规范。亚罗立即前往访
问法国的造船厂,并向英国海军部呈交了一个详细报告,这个报告就成为费希尔向海军建
造局局长下达指示的基础。这种舰只需具备两个条件:航速至少27节,装备强大的火炮。
海军建造局局长威廉·怀特爵士建议,这种舰的技术规范由私人投标,正如他自己所说:
“皇家造船厂不能建造出符合要求的舰艇”。对舰体设计和机械装备能给予恰当考虑的只
能是那些对鱼雷艇有专门研究的公司。  
  英国海军部不失时机地在1892年6月27日订购了4艘舰,其中两艘由亚罗公司建造,另
外两艘由桑尼克罗夫特公司建造。当时,正式的舰名仍然称为“鱼雷艇捕捉舰”,但在18
92年8月8日第一次在官方的通讯中出现了“鱼雷艇驱逐舰”这一用语,这标志着驱逐舰历
史的开始。这一术语的更早出现是在19世纪80年代,但从未正式使用过。自此以后,“鱼
雷艇驱逐舰”就作为新型军舰的专有名词使用了,通常缩写为TBD。  
   1893年10月,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鱼雷艇驱逐舰“哈沃克”号。由于在人们的心目
中存在着“捕捉舰”的灾难性失败,于是怀着相当大的忧惧注视着它的试航。其实,人们
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它轻而易举地达到了26节的设计航速,并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
行自如,而只有轻微的震动。“哈沃克”号的机动性良好,在1894年的年度试航中,它在
海上毫无困难地连续航行了24小时,充分显示了它的适航性;而且也表明它具有迅速捕捉
两艘“敌方”鱼雷艇的能力。第二天,它追上了“捕捉舰”“迅速”号,并越过了它,而
且在离开它所在的海区之前还环绕“捕捉舰”一周。“哈沃克”号装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
座47毫米火炮;此外,还携带3枚450毫米鱼雷,因此,它也能攻击敌舰。  
  这些原型驱逐舰的生活设备难以令人满意。人们很快注意到,即使在天晴气爽的气候
条件下,舰员们也不可能得到安然的休息。由于舰体的重量需要减少,舰体结构相当脆弱
。舰体壳板出现了“颤动”现象,滴水常常流到生活舱甲板上。由于不注意舱室的空调和
舱壁绝热层的敷设,经常出现“出汗”和凝水现象,司炉要经常到甲板上冲洗。甚至军官
连自己的住舱都没有,不得不睡在军官集会室周围的弹簧座椅上。英国海军部由于渴望为
驱逐舰补充优秀的人员,便提出了增发“辛苦费”的措施,“辛苦费”是一种在困难条件
下工作的额外津贴。在英国海军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上进精神,有雄心的年轻军官趁此机会
脱离在大舰上那种令人厌倦的值勤。同样,在下甲板工作的人员也可得到报偿,即在小舰
上可以进行更为自在的全面训练,这是一个取得专业资格的好机会。这标志着此后80年海
军驱逐舰舰员不可确定的特别舰员的开始。难怪初期驱逐舰的一些指挥官后来成为海军将
领,因为他们具有果敢和智慧这样一些不可缺少的素质。许多年后,作家塔弗雷尔(又名
塔普雷尔·多林海军上校)回忆说,谁也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由于驱逐舰舰首易于折
叠成象一个六角手风琴那样的形体,舰艇总是好象遭受碰撞似的。其实,这也并不奇怪,
因为驱逐舰的舰体壳板如同厚纸板一样,仅有3.2毫米(0.125英寸)厚。在舰体壳板涂漆之前,可以
看到肋骨和纵桁的痕印,这如同在肋骨上铺上一块湿帆布。  
  尽管存在上述这些问题,首批4艘鱼雷艇驱逐舰进一步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当首制舰“
哈沃克”号的预备性试航表明它的设计良好时,英国海军部又陆续订购了该型舰;到1894
年9月鱼雷艇驱逐舰的订货总数已达到40艘。这些鱼雷艇驱逐舰是根据预定的合同航速被称
为“27节舰”;1896年,英国海军部又订购了28艘“30节舰”。在服役中它们都不能取得
超过上述27节航速1.5节的航速,也比不上鱼雷艇,但它具有更好的适航性。不久,事实表
明,在驱逐舰上装备重型鱼雷武器是明智的,而且确定了这样一个标准战术原则:驱逐舰
在充当鱼雷艇对敌之主要舰队实施攻击,首先要击毁敌人的鱼雷艇。虽然在随后几年中,
英国海军仍在继续建造鱼雷艇,但到1900年人们认为鱼雷艇驱逐舰已替代了鱼雷艇的作用
,并将使它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哈沃克”号及其姐妹舰的出现引起了英吉利海峡彼岸人士的密切关注。法国意识到
鱼雷艇驱逐舰可使它们庞大的鱼雷艇舰队的大部分兵力无用。但它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效
法英国人,建造它们自己的鱼雷艇驱逐舰或反鱼雷艇舰。正如英国海军部一样,法国海军
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并与最有名的法国鱼雷艇设计师M·奥古斯廷·诺曼德联系,以便设计
合适的舰型。诺曼德提出了244吨型舰和403吨型舰的两种设计方案,但被接受的设计方案
是300吨型的“迪朗达尔”级,其原型舰的尺寸大体上同英国的“哈沃克”级相同。虽然它
们装有功率更大的主机,但其排水量也增大了,因此它的有效航速并不高。“迪朗达尔”
号于1899年夏天进行海上试航;在以后的8年中,法国海军又建造了54艘类似舰型的鱼雷艇
驱逐舰。  
  德国海军在建造鱼雷艇方面曾效法英国和法国,但就某一个方面而言,它在建造驱逐
舰的道路上业已迈出了第一步。1886年12月,德国在埃尔平的席绍船厂下水了一艘称为“
分队艇”的D1号艇,它是一艘230吨的加大型鱼雷艇,其任务是充当鱼雷艇支队的先头艇。
实际上,该型艇的最后一艘艇D10号,是于1898年10月在英国奇齐克的桑尼克罗夫特船厂下
水的,它与英国海军当时正在建造的“27节舰”十分类似。一年之后,第一艘加大型鱼雷
艇(或称“公海”型鱼雷艇)S90号在席绍船厂下水。它装有3座50毫米火炮和3具450毫米
鱼雷发射管。1899年11月,它进行了3小时的海上试航。在艇上载有65吨煤的情况下,它保
持了26.4节的航速,并能以12~14节的航速连续航行12个小时。顺便插一句,德国海军是
给驱逐舰编上舰号而不进行命名的唯一海军。造船厂的区别符号是:S代表席绍船厂,V代
表伏尔甘船厂,G代表日尔曼船厂。  
  美国在南北战争时期,水下战争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当时南部联邦使用了潜艇和水
雷,此外,在19世纪70年代,撑杆水雷的试验工作也在继续进行。但是直到1886年美国国
会才同意拨款建造第一艘怀特海德鱼雷艇。该艇叫“库欣”号,它是以曾在1864年领导反
击南部联邦的冲角舰“阿尔比马尔”号的指挥官库欣的名字命名的。“库欣”号于1890年
1月由罗德岛布里斯托尔的赫雷肖夫公司建成。它的排水量只有105吨,航速22.5节。后来
,美国政府又于1890年到1896年批准建造13艘。  
  美国海军是第一支在战争中使用鱼雷艇的海军。由于美国海军对鱼雷艇的战斗能力十
分崇信,它在1898年的西班牙-美国战争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教训。总之,在这次战争中,
鱼雷艇的战果是令人失望的。当时,美国鱼雷艇毫无袭击西班牙舰队的机会,况且海上只
有6艘鱼雷艇,成绩甚微。由于鱼雷艇没有更合适的任务执行,它们只好去担任巡逻值勤,
但这一工作又偏偏暴露了它们的不可靠性和弱点。总轮机师曾经指出,一些鱼雷艇的状况
令人“不堪入目”,锅炉被烧穿,汽缸盖破裂,活塞和阀门被堵住。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
缺乏对轮机人员的训练而造成的,因为要使机器保持良好的性能,其唯一的办法是对它进
行保养。由于鱼雷艇颠簸厉害加之居住舱室狭小,致使艇员的体力消耗很快。艇上没有制
冷设备,甚至连饮用水也遭到了铁锈或海水的污染。在小小的锅炉舱中,高压蒸汽有烫伤
和致死人员的危险,此外,了望员有从充当舰桥的露天平台上被海水冲到舷外的危险。  

  如同其他海军一样,美国海军也以外国舰艇设计为借鉴,力求改进自己的舰艇型号。
与西班牙对阵的那场战争,使美国不吝钱财,拿出了足够的款项以建造或购买诸如诺曼德
和席绍、亚罗等船厂设计的一系列舰艇。虽然这些舰艇并不比外国同期的舰艇先进多少,
但它们却为美国海军向驱逐舰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并给美国的造船厂舰艇设计师提供了有
益的经验。美国建造的鱼雷艇,其艇体是用重量轻的钢材制造的,其主机也是重量轻、性
能好。这就使他们把当时的造船技术推向了顶端。即使美国的鱼雷艇在服役期间并没有完
全达到其设计要求,但它却指出了通向未来的途径。  
  美国于1896年到1897年批准建造了大型鱼雷艇“法拉格特”号、“斯特林厄姆”号和
“贝利”号,但这些鱼雷艇的建造并不成功,于是,美国按照1898年造船计划又订购了一
个级的16艘驱逐舰。这一级驱逐舰按四种不同型号进行建造,其中三种是由私营船厂设计
的,另一种是根据船舶建造修理局的计划建造的。私营船厂是采用曾经用于老式鱼雷艇和
第一次用于外国驱逐舰的“龟背甲板”式首楼,但海军设计组却采用升高的首楼。这是一
个大的改进,因为它增强了驱逐舰的适航性。驱逐舰在海上航行时,舰首不易埋入水中,
因而航速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升高的首楼带来额外的好处是:为首部提供了较好的居住
舱室,同时可为舰员收、抛锚和系缆工作提供更多的甲板空间。  
  现在再回到英国方面来。英国海军部尽管满意的认为在1893年到1900年间所建造的数
量众多的驱逐舰已为鱼雷艇的威胁问题提供了回答,但也意识到在驱逐舰的建造上,还可
作一些改进。尽管锅炉得到不断的改进,但一直沿用至今的三冲程和四冲程往复式发动机
已达到了它们的极限。1897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60周年纪念的舰队周报上已出现了一
艘设计新颖的船只,即蒸汽游艇“图比尼亚”号。它的动力是由新型的发动机即帕森斯蒸
汽涡轮机来提供的,其航速比当时任何驱逐舰或鱼雷艇都大。这一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皇家海军奉命建造以涡轮机为动力的驱逐舰“蝮蛇”号,第二艘舰是由英国的一个主要
造船厂建造的“眼镜蛇”号,它是作为私营船厂的一次冒险的尝试。第三艘是由帕森斯公
司建造的,被命名为“大蟒”号。这三艘舰都酷似最新的“30节舰”。  
  英舰“蝮蛇”号的试验极为成功。1899年11月,它以36节的速度航行1小时,这个速度
越过了以往驱逐舰所达到的任何速度。更为优越的是,舰上没有出现像老式驱逐舰上所出
现的那种使甲板上的人员难以忍受的振动。该舰还有另一优点,减少了磨损。尽管“蝮蛇
”号在低速时耗煤量大,但在高速时其耗煤量却比当时大多数驱逐舰的耗煤量少。“蝮蛇
”号在建成后18个月就失事了。这件事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在一个月之后,第二艘驱逐舰
“眼镜蛇”号却在南下接收武备的途中拦腰折断。这两件事虽然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地方
,但蒸汽涡轮机都受到了舆论的非议。就“眼镜蛇”号来说,甚至有人提出它是由于涡轮
机的“巨大力量”使其折断的,但官方经过调查之后断定,它是由于舰的长度较大,其舰
体结构不良而抗不住海上长时间较大风浪的袭击而断裂的。  
  幸运的是,英国海军部并没有就此停止涡轮机的试验。但此时坏名声却落到了“大蟒
”号的购买上。为了避免不吉利的蛇名,“大蟒”号改称“维洛克斯”号。下一级的2艘驱
逐舰和1艘鱼雷艇也采用了涡轮机作动力。虽然“维洛克斯”号一直都没有像“蝮蛇”号那
样成功,但事实很快证明了,它所使用的涡轮机无论用在驱逐舰上还是用于更大型的军舰
上,都是卓有成效的动力。  
  新式驱逐舰标志着造舰方针上的重大变动。1901年1月,英国海军规定了建造新舰艇的
要求:其尺寸不应超过当时已有的舰艇,在合同里规定的速度应以舰艇在最大负荷时所能
达到的速度为准。企求获得在服役中所达不到的速度是毫无意义的;如果驱逐舰要在海上
逗留较长的时间,那就需要改善舰上的居住性。新一级的驱逐舰在订购之前,它的设计在
充分吸取“30节舰”的经验数据和德国席绍船厂关于最新舰艇设计的长处的基础上,作了
许多改进。这一级驱逐舰被称为“江河”级,它们标志着驱逐舰已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舰
队护航舰艇,它们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伴随舰队出海。英国海军最终在1902年和1905年间
订购了37艘“江河”级驱逐舰,而且事实证明它们是很成功。  
   “江河”级区别于其他舰艇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个高首楼,它很像美国海军
的“班布里奇”级,但当然它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在差别。根据合同的规定,“江河”级
的航速降为25.5节,这可使设计师在增强舰体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机动余地。舰上第一次设
有军官单独的卧室。虽然他们享受不到奢侈的生活,但舰长总算有了一个加热炉。每个军
官卧室都安装有一个坐浴浴盆,但寝居甲板上只有洗脸盆。在舰员舱里,虽然有的舰员睡
在柜顶铺放的软垫上,但每人却有50.8厘米(20英寸)的坐位和45.7厘米(18英寸)的吊
床空间。如果这些也称得上豪华的话,那末以前是什么样子,人们就可想而知了。  
   “江河”即充分地满足了皇家海军的要求,但是不久又出现了另一个大的变动。第一
海务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把注意力从“无畏”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设计上转到了驱
逐舰的设计。1904年11月他要求下一级驱逐舰应达到33节航速,并使用油作燃料。这就产
生了“部族”级。但从许多方面来看,该级舰是一种倒退。由于费希尔单纯追求最大速度
的结果,“部族”级舰的结构强度受到了损害,达不到“江河”级那样成功的结构强度。
尽管把油作为驱逐舰的燃料有许多可取之处,特别是烧油可以减少司炉的数量,但“部族
”级所装载的90吨油只能维持其很短的续航力。总之,事实证明“部族”级在服役中是易
损的和武备较弱的,这是费希尔爵士干预舰艇设计考虑不全面的典型产品。他们提出的设
计速度,往往不顾及其他。据说,“部族”级甚至在抛锚时还要使用油。“部族”级的“
阿弗里迪”号和“女将”号每舰一次往返的3海里航程就耗油达9.5吨。  
  费希尔所干预的另一次失败是表现在“迅速”号上。“迅速”号的排水量双倍于驱逐
舰,费希尔企图让该舰拥有足够的尺寸以接替巡洋舰的侦察任务。费希尔要求驱逐舰的速
度应达到36节,但2000吨的“迅速”号在试验时没有达到这个速度,最后交付使用时只达
到35节,然而,费希尔向新闻界透露说,他的“理想舰”达到了39节的航速。事实上,它
决不可能接替巡洋舰的任务,因为尽管这艘舰的尺寸大,但它建造得比较脆弱,而且很不
经济。在费希尔看来,“迅速”号是一艘完美无缺的舰艇。因此,在“迅速”号的缺点为
人们所公认之后,谁若是听信有关以“超迅速”级驱逐舰作为未来军舰的话题,谁就会受
到费希尔的痛斥。  
  费希尔从海军部的离任,对英国驱逐舰的发展产生了有利的影响。1901年至1910年,
“猎兔犬”级驱逐舰加入了舰队,这是一种排水量为1000吨、航速为27节的舰艇。它们是
以煤而不是象“部族”级那样以油为能源的。但是为了补偿速度上的不足,它们装有威力
更大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虽然英国的下一级驱逐舰又恢复了以油作为能源,英国驱逐舰
的主要性能这时业已定型,而且在1914年以前,它们一直循序加以改进。  
  英国驱逐舰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海军。美国海军继建造第一批驱逐舰“
班布里奇”级之后,于1906年至1907年批准建造了5艘“史密斯”级,接着于1908年至191
0年又建造了21艘“保尔丁”级。它们均为外表美观的驱逐舰,由于造船厂的不同,它们装
有3个或4个烟囱,并以“小吨位驱逐舰”著称。它们都采用蒸汽涡轮机,而“保尔丁”号
则是美国海军第一艘烧油的驱逐舰。德国虽然在发展大型鱼雷艇方面起步较早,但在发展
与英国尺寸相当的驱逐舰方面步子却比较缓慢。在1906年至1911年德国所建造的舰艇为76
0吨左右。虽然他们也采用涡轮机,但只有几艘驱逐舰装有烧油的锅炉,似乎德国海军喜欢
烧煤,但这就意味着,舰艇在夜间快速航行时,烟囱顶部就会发出泄密的火光从而易被敌
舰发觉。  
  法国海军在发展舰艇方面曾一度占据优势,而现在对驱逐舰似乎不感兴趣。当他们后
来意识到他们的小型“300吨艇”被远远超过时,他们仿佛丧失了原有的智慧。在1906年至
1914年间,当其他国家海军的驱逐舰正在变得更标准、更强化而且速度更快时,法国搞出
了一系列性能低劣、式样古怪的舰艇。最早采用涡轮机的是于1908年至1910年间建造的“
轻步兵”级,但它们采用拙劣的三轴布置,其中两根外侧推进器轴与涡轮机相连,而另一
根中心轴则与一台三胀式蒸汽机相连。1909年至1913年所建造的“盾”级驱逐舰,其大小
已达到800吨,可与外国的驱逐舰相匹敌,但它们的舰体结构太弱;可是,当所有这些缺点
得到改正之后,其增加的重量又使它们的速度减少了4节。  
  在北海,是英国和德国而不是英国和法国或其他国家在相互监视。同时,他们正在不
断地改变他们的战术以便与驱逐舰日益增强的战斗能力相适应。在德国海军中,鱼雷仍被
作为主要武器。当时,他们最新式的大型鱼雷艇装有四具500毫米(19.7英寸)的鱼雷发射
管。而英国由于其主要目标是保护自己的战斗舰队,他们的驱逐舰装有较重型的火炮和只
有2具533毫米(21英寸)的鱼雷发射管,以使它们能较容易地击退敌方的驱逐舰和鱼雷艇
。英国采用这种方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英国驱逐舰打算用鱼雷攻击敌舰队,但是日
本在对马海战中的经验业已表明,只有当它们的鱼雷舰艇接敌到很近距离时,鱼雷才能发
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驱逐舰的作用,英国海军将驱逐舰编成支队(大队)使用。每个支队拥
有20艘舰艇,下分五个分队,每个分队有一名中校指挥官,而其他舰则由上尉或少校指挥
。为了处理行政事务和通信指挥并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额外的舰炮火力,驱逐舰支队通
常由一艘快速侦察巡洋舰作领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年代里,驱逐舰的速度大大地超
过了巡洋舰的速度,为此,这些作为领舰的轻巡洋舰不得不由那些经过专门设计的“支队
领舰”所替代。这些“支队领舰”是一些较大型的驱逐舰,舰上备有充足的居住舱室以供
支队指挥官(在英国海军中为海军上校)及其参谋人员使用。在一般情况下,驱逐舰分队
每隔6个月要从执勤中撤出,以清洁锅炉和进行日常维修。舰艇在维修期间,要刮舰底,并
重新涂刷新漆以防降低速度。舰艇的小修则由支队的补给维修舰承担。补给维修舰通常是
一艘旧巡洋舰。它一般都停泊在港口或为支队服务最方便的锚地。在例行维修期间,舰上
的半数舰员可以离舰,其余一半留舰。当一个分队在进行维修时,支队的其他16艘舰艇(
四个分队)则担任执勤。其中一个分队在海上航行,另1个分队要能在接到通知一小时内出
航,其他2个分队要能在接到通知三小时内出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舰艇经常航
行有较大的磨损,同时,为了确保有更多的驱逐舰能投入战斗,驱逐舰的维修周期由6个月减为4
个月。德国舰艇支队的组织与英国的相似,但在每个支队内有11艘鱼雷艇,并由一艘轻巡
洋舰率领。维修和清洁锅炉的周期也较短。  
  在发展相应的战术方面的主要问题是通信联络。必须记住,当时无线电是处于初期阶
段,舰与舰之间的通信联络只限于旗号或莫尔斯信号灯。那时,从上校支队指挥官所在舰
向所属的20艘驱逐舰发出诸如敌舰的航向,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号并得到对方的回答,就需
要半个小时。早在1887年的对抗演习中就指出过这个弱点,当时人们认为,最好的战术编
队是每个分队由8艘舰组成,而在1914年又提出,由支队领舰多配一些军官就可以解决这个
问题。德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较好,他们的每一个支队仅由12艘舰组成。但实际上,
由于烟雾和浪花的影响,联络信号经常难以识别,而且几乎不可能保证一个驱逐舰支队能
够对变化了的战术态势作出迅速的反应。当时英国和德国酝酿着一场冲突,他们的支队投
入了新的训练实践。至1914年,由于鱼雷射程的增大,昼间攻击距离已从原来几乎是敢死
性的437米(400码)提高到了2180米(2000码)。他们从多方面设想,认为攻击敌方舰队
的最好方法是从其队列的前面进行,为此可以转向以全速对准敌舰队列,发射鱼雷穿越敌
舰前进中的航线,敌方必然会作出转向的反应,理想的对抗是第二支队接着伺机进行其他
方位的攻击,因此敌舰无论作何种转向,它们都将命中。这一方法对付战术上比较笨拙的
舰队,就像对马海战中俄国舰队固然是行得通的,但要成功地对付一个老练的对手还是很困难的。
不管怎样,海军专家们还是寄希望于鱼雷武器,实际上进行昼间鱼雷攻击确是一件难以把
握的事。就在一百年前,英德两国海军正准备着一场空前的大规模海战,而驱逐舰和鱼雷
艇则是他们的主要突击兵力。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2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