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海上到陆地---美国海军的登陆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n 20 09:21:28 2006), 转信


来源:《兵器知识》
 
    在现代海战中,两栖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作为两栖战的装备,美国海军的“黄蜂”级、“塔瓦拉”级两栖攻击舰以及即将服役的“怪安东尼奥”都已为大家所熟知。而这些大型的两栖舰艇在作战时只能停靠在离目标海岸一定距离的海域,作为抢滩登陆作战出发的海上基地,其本身是不能直接参与抢滩登陆的。平面作战中的抢滩登陆行动主要依靠两栖作战舰艇搭载的登陆艇来完成。 

  在美国两栖登陆作战中主要使用两种登陆艇,一种是大名鼎鼎的LCAC气垫登陆艇,另外一种则是LCU通用登陆艇。它们多年来都是美国海军两栖登陆作战的急先锋,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地将海军陆战队员、坦克车辆等物资运送至最前线,可谓是多年的难兄难弟了。 

水上飞——LCAC 

  作为美国主要登陆工具之一,LCAC气垫登陆艇曾经参与过多次战争,经历了战争的考验,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该型艇主要装备美国两栖战舰艇,用于输送坦克、车辆和陆战队士兵,实施登陆作战。它的标准排水量为872吨,气垫状态下艇长26.8米,宽14.32米。首跳板长8.78米,尾跳板长4.57 米,货舱面积168.06米2 。该艇能装载24名海军陆战队员,一辆主战坦克或4辆轻型装甲车或60~75吨的军用物资。装载时航速可达40节。编制人员5人。 

  动力系统采用4台TF-40B型燃气轮机,持续功率为16000马力。艉部2台各驱动一个4叶调距螺旋桨,用于推进。艏部2合各驱动2台双进气升力风扇。 

  武器为2挺12.7毫米机枪或30毫米GPU5型机关炮。雷达为LN66导航雷达。 

  该艇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围裙采用囊指裙,装有喷溅抑制器,可防止飞溅的浪花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这种登陆艇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受潮汐、水深、雷障、抗登陆障碍及近岸海底坡度、底质的限制小,可在全世界70%以上的海岸实施登陆作战。另外它在满载时速度仍可达到30~40 节,大大缩短了登陆部队暴露于敌岸防火力下的时间,加快了上陆速度,提高了登陆部队的安全性。 

  LCAC于1982年开始建造,1984年首艇交付使用,美国海军共采购了91艘。该型艇曾与各种登陆舰进行了协同试验,可依靠自身动力和操纵自由进出各种登陆舰船坞。海湾战争中,美国就投入了一些LCAC艇参战,后来又参与索马里、海地冲突事件和孟加拉国的救灾,使用均十分成功。在出口方面,目前是日本购买了2艘,韩国购买了1艘。 

  LCAC最初设计的服役年限为20年。进入21世纪后,大部分LCAC都将超过其设计服役年限,面临退役的问题。为此美国海军已经开始对LCAC登陆艇进行延寿升级,从2000年起每年改造2~3艘,将其服役年限从20年延长到30年。 

海上驮马--LCU 

  与LCAC相比,LCU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其实它也有着传奇的历史,都是从参与过诺曼底登陆作战的登陆艇发展而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登陆作战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战场适用性。 

  LCU艇长41.1米,宽8.8米,吃水为1.9米,轻载排水量为200吨,装有2挺12.7毫米机枪。总体部局采用了直通式甲板的设计,在艇艉和艇艏都设有坡道,装甲车辆和坦克可直接从艇艉或者艇艏进入登陆艇,从而免除了需要掉头才能装卸车辆的麻烦,非常适合从两栖舰到海岸或者从海岸到海岸的物资运输。它能够运载2辆M1A1坦克或者350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为了追求浅吃水,LCU采用了常用的平底船型,速度也较慢,最大才11节。因为它负重较大以及速度较慢,在海上航行给人的感觉总是慢慢悠悠的,因而美国海军非常形象地称它为舰队的“海上驮马”。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2/从海上到陆地1.jpg

    LCU一大显著特点是驾驶舱以及居住舱室都集中在了艇的右舷,空出左舷的大部分空间装载货物。LCU上的居住舱室包括卧室、洗测室以及配备电视的休闲室和厨房,可独立地生活。当LCU通用登陆艇搭载在两栖舰上时,它俨然有一种家中之家的感觉。 

  该艇采用4台柴油机作为动力,具有较强的续航力。满载时,LCU通用登陆艇的续航力为1100海里/11节。但是,由于位置保持能力和机动性差以及在航行中可能会出现突然横转的危险,LCU一般不能够在宽阔的海洋上进行独立部署。它只能够装载在驳船、船坞登陆舰或民用散货船上。 

  在两栖登陆作战中,通用登陆艇和气垫登陆艇可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LCAC速度快,可运送一些急需抢滩物资,而其它重型装备则由速度较慢的LCU来运送。正因为如此,美国海军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保持35艘左右的LCU。 

新驮马——LCU(R) 

  由于LCU是1959~1971年间建造的,平均艇龄已达33年,早已超过了20年的设计服役年限。特别是其C4I和导航装备等电子设备均已老化,不能与其它舰艇或者设施进行协同操作。同时它的船速太慢,已不能满足现代作战的要求了。但如果将它们全部退役,仅仅使用LCAC,则不能满足美国海军登陆运输的最低要求。为此,美国海军决定建造通用登陆艇替代艇LCU(R),来更换目前所使用的通用登陆艇。 

  LCU(R)项目于1999年正式开始,2003财年完成了工业界参与的研究、开发、试验和评估工作。目前至少有8家船厂参加了LCU(R)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的竞争。按照美国海军的计划,LCU(R)应该在2006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相对于LCU,LCU(R)在设计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主尺度上,美国海军对LCU(R)的主尺度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艇长不能超过39.6米,艇宽不能超过13.7米。这一点主要是考虑到两栖舰或者未来的海上预置船的搭载要求。 

  抵滩能力成为美国海军考察新登陆舰艇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美国海军要求LCU(R)通过减少吃水或其它设计特征来改善抵滩能力,满足在濒海区域通用性要求。其最大允许吃水也不会超过两栖攻击舰坞井甲板的水深限制。 

  在总体布局上,LCU(R)继续沿用了LCU的直通甲板式设计,在艇艏和艇艉设有坡道。为了提高装载速度,美国海军还要求位于两栖舰坞井甲板后部的LCU(R)能够通过它前面的 LCU(R)装载车辆和货物。 

  LCU(R)还将继续保留与LCU类似的居住舱室,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为了体现女性在美国海军中的地位,美国海军要求LCU(R)专门开辟出女性住舱。 

  航速慢是LCU的一大致命的缺陷。为此,LCU(R)的航速提高将是一种必然。 LCU(R)很可能采用滑行船型,从美国海军作战使命要求以及一些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来看, LCU(R)航速应该不会低于25节。 

  在运载能力上,与LCU相比,LCU(R)将增加42%的负载能力,可装载3辆M1A1坦克。为了配合美国海军正在开发和研制的先进两栖攻击车(AAAV),美国海军要求LCU(R)可作为下水、回收和营救AAAV的平台。 

  在机动性能上,为了避免出现类似于LCU发生突然横转的危险,LCU(R)在艇艏采用了首推力器,安装了综合舰桥系统,将这种突然横转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推进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使LCU(R)既能正着进入两栖舰坞井甲板,也能倒车进入。艇上安装的抛锚系统可以迅速固定登陆艇,从而缩短卸载时间。 

  在武器装备上,由于主要是作为第二波的登陆后勤运输,不会遭遇直接的正面攻击,LCU只配备了2挺12.7毫米机枪。由于LCU(R)和LCU的作战用途相似,LCU(R)可能会继续配备简单的武器进行防御。 

  为了增加与两栖舰、海上预置船的互操作能力, LCU(R)除了配备先进的C4I系统外,还配备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可进行航向的精确导航和定位,能够改善登陆艇在海滩区域的战术机动能力。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2/从海上到陆地2.jpg

    提高舰艇的可承受性一直是美国海军追求的目标。为了降低运行和维护费用,LCU(R)大量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和简约的设计。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使得船员的数量和工作量都有所降低.船员数量将肯定小于LCU的额定乘员14名。简约的设计使得LCU(R)非常坚固,并且易于维护,大大减少了登陆艇的运行费用。美国海军还要求LCU(R)能够在现有的两栖基地内进行保障维护,不需要送到船厂进行专门的维护。LCU(R)还将按照美国船级社和民用标准、规范、惯例建造,借助民用成熟的技术,降低LCU(R)的建造成本以及日后的维修成本。 

  鉴于LCU不能够在宽阔的海洋上独立部署,LCU(R)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它将能够进行10天的独立部署,航行距离也将达到1000海里。 

  从整体上看,由于LCU(R)主要是为了替换LCU,作战使命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而保留了许多LCU的设计特征。但在整体能力上LCU(R)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目前,美国海军正在全力发展海上基地战略。海上基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海上为美国前沿的登陆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为了满足海上基地战略后勤运输的需求,美国海军正在考虑建造多种运输舰艇,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运输要求。如高速运输舰、未来海上预置船等,是美国本土到海上基地的运输工具,LCU(R)则是作为舰对岸的运输工具,从而形成一条从美国本土-海上基地-敌方海岸的完整运输链。由于LCU(R)具有与未来海上预置船、两栖作战舰艇、战略海运船相兼容的能力,并具备海上机动作战和海上基地后勤运输所要求的高速、超水平线和舰对岸的两栖运输能力,因而被《2004年美国海军规划指南》列为重点发展的装备之一。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