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我军即将面世的最新防空导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20日09:24:1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我军即将面世的最新防空导弹
 
自1992年起,中国先后引进了2S6M,Tor-M1,S-300PMU1,S-3
00V等防空导弹系统,经过反复测试及 演习操作证明,新一代的俄罗斯地空导弹系统
的总体战力达到甚至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其中,2S6M(Tunguska)在西 方
国家中尚无对手,而S-300V的性能则优于台湾购买的『爱国者』PAC2+,是
一种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全空域防空/反导 弹武器系统。在美国第三代隐形技术日渐成熟
的不利情况下,军方对自八十年代自行研发至今的红旗8,9,10,11,12,13已 经失去
了信心,转而趋向于与俄方合作生产,这个想法受到俄罗斯国防工业的热烈反映,并在
俄国政府的批准下,现在正与与中方 以授权,合作生产的方式开发新一代的红旗系列防
空导弹系统。已知的有:
   『红旗15』也就是中国版的S-300PMU1。 『红旗16』和『红旗17』 『红
旗16』是一种与俄国联合研发的全新防空 导弹系统。它已被定义为中/低空中程地空导
弹,有效作战高度100至20,000公尺之间,反应速度6至8秒,一个导弹连可同时 攻击8
个空中目标,单发杀伤概率为0.9,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垂直发射技术和相位阵列雷达;弹
头为复合导引式,载具自走化。俄方 将用以替代现役的『SA-17』(Grizzl
y),中方将搭配预产中的『红旗17』--中国版Tor-M1履带式野战防空 导弹系
统全面取代“人到中年”的『红旗61A』,其中,后者由于功能同作战范围与『红旗7』
接近,很可能对其市场占有率构成 威胁。目前,这个导弹计划已进入高级研发阶段。如
果目前的进度一切顺利,预计『红旗16』将会在2005年左右投入服役,装备 空军国土防
空部队。
   『红旗18』在1997年8月26日至9月4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任内最后一次
访俄期间,不但曾秘密参观俄罗斯对外 高度保密的新型战机原型机,而且还与俄方国防
工业部门讨论引进S-300V生产线的技术细节。若技术转移的谈判进展顺利, 估计
第一套中国版S-300V可在2001年左右出厂,生产型号应该会被定为『红旗18』,
届时中国将第一次拥有量产反弹道导 弹的能力,汇同『红旗15』,『红旗16』,『红旗
17』组成完整的高低空防御火网。 现役的中国防空飞弹 目前中国陆军野战防 空部队和
空军防空兵的飞弹部队,共装备有9个型号的地空飞弹,其中低空/超低空近程地空飞弹
有∶ 肩射的红樱(HN)5/5A /5B,从刺针式飞弹(StInger)改良成前卫(Qw)l号、
由霹雳9号空射飞弹修改而成的地空(DK)、俄制2S6M通古斯卡 (Tungska)弹炮合一野
战防空系统上的9M311(SA-19)等四种; 中低空短程地空飞弹型号有:红旗(HQ)6IA
、改良自法 国响尾蛇(Crotale)的红旗7(出口编号飞蠓80/FM-80)、引进俄罗斯的
9A331(SA-15)道尔(Tof)三种飞弹系统; 高 空远程地空飞弹的型号有:红旗(HQ)
2/2J/2B,为击落SR-71战略侦察机而研的红旗3已经退役。
  1992年从俄罗斯采购的 S3OOPMU(SA-10b)已形成战斗力,频频出现於近年的军事
演习中,更为先进及具备完整弹道飞弹防御能力的S-300V (SA-12),亦已在1995年引
进大陆。 军方对试用的少量S-300PMU非常满意,认为俄罗斯整合成熟的机械科技和不先
进的电 子技术,总体性能表现不亚於爱国者飞弹,正如Su-27战机是系统工程上的杰作
一样,所以决定引进生产线自行量产,搁置原先进 行中的红旗9计划。 据来自俄罗斯联
邦武器及军事装备出口集团(RasvooRouzhenie)的消息指出,中国生产的型号将是较新
式 的S-300PMU1。由于S-300系列飞弹和其他俄制武器系统一样具有很强的共通性和改良
弹性,所以也能透过更换电脑软件、模组 化组件及少量新部件的方式来提升其性能,达
到1997年8R在莫斯科航空展览首次公开露面的S-300PMU2的水准。
  中国国产的 S-300PMU1已被称为红旗15,也就是前述飞弹试射的主角’不过从谈判引
进生产线的时间判断,这次试射用的是从俄罗斯买来的 零部件自行组装的第一批飞弹。
由官方新闻报道中没有惯常出现的「国产」,或「自行研,等掩饰字眼,亦从侧面验
证了笔者判 断的正确性。
  事实「,近年中国军事新闻中指的所谓「新型地空飞弹」是S-300PMU。 张冠李戴的
KS-1 另有报导指出,此次试 射的飞弹是去年在珠海航空展中出现的凯山一号(KS-1)
防空飞弹,其实KS-1早已於1989年试射成功,在1994年结束试验。 因此,根本不存在
继续测试及隆而重之报导的新闻性,而且中国空军也完全没有用这种出口型飞弹。 标准
KS-l连队及作战单位包 括∶24枚飞弹、l套相位陈列雷达站、4套双联装发射架和支援设
备等。飞弹的最大作战高度24公里,最小作战高度0。5公里,最 大作战斜距42公里,最
小作战斜距7公里,目标最大加速750公尺/秒,目标机动负荷5g,最大飞行速度大於4马
赫,飞弹最大重 力负荷20g。飞弹全长5。6米,径0。4公尺,弹重900公斤,弹头重量超
过100公斤。这种武器系统具有全空域、全天候作战能 力和同时追踪和拦截多目标的功
能,也能拦截空对地飞弹。它是中国第一种用相位阵列雷达技术的防空飞弹,所以在技
术上是目前 大陆最先进的国产飞弹,KS-1所使用的SJ202型雷达最大搜索距离115公里,
最大追踪距离80公里。飞弹的外型接近英国的短剑 (Rapier),除了射程较短外,其他
性能略优於湾的天弓1型。 另一项否定测试飞弹是KS-1的证据,是来自俄罗斯联邦武器
及军 事装备进出口集团,该权威消息来源亦暗示红旗15在新疆的试验有俄方技术顾问参
与。由於红旗15具备优异的性能和有限的弹道 飞弹防御能力,所以试射时受到军方上层
高度重视,罕见地派出了解放军三总部高阶将官同时到场参观,以一种地空飞弹而言,
目 前能够受到如此规模礼遇的只有S-300PMU及S-300V而已。从北京飞抵新疆视察的重要
将领包括: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中将、总後 勤部副部长周有良中将、总政治部副主任唐天
标中将,以及空军和国防科工委的相关将领、负责仿制的单位领导人等等。
  俄国化的 二代红旗族谱 由於自俄罗斯引进了2S6M、Tor-M1、S-300PMUl、S-300V等
防空飞弹系统,加上本身资金有限和技术瓶颈未 被突破等内在因素,导致自1980年代以
来自行研发的红旗8、9、10、11、12、13、14飞弹计划最後纷纷下马,不过红旗家族 仍
会继续繁衍下去,只是将会变成中俄蜜月的结晶(混血儿)而已。 除了红旗15以外,T
or-Ml履带式野战防空飞弹系统已命名代 1960年代水准的红旗61A。红旗17的功能和作战
范围与红旗7及其改良型接近,很可能对後者的市场占有率构成威胁。 另外中俄 两军为
适应干个世纪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正联合携手开发全新的防空飞弹计划,数目可能超
过一个。就目前所知,其中一个型号 被命名为红旗16,据莫斯科消息灵通人士指出,现
在两国科研人员已就确定战术技术指标方面共同进行研究。如果目前的进度一切 顺利,
预计红旗16将会在2005年左右投入服役,装备中国空军防空飞弹部队。 开始预研的红旗
16 据俄方人员透露,红旗l6是一 种中/低空中程地空飞弹,推估的有效作战高度100至
20,000公尺之间,有效射程0.l至50公尺,反应速度6至8秒,一个飞弹 连可同时攻击
8个空中目标,单发杀伤概率为0.9,采用复合导导引型式,载具自走化。 从飞行包线
和其他性能观察红旗15的性 能接近在1995年於俄罗斯集团军中服役的BUK-2M(SA-17)
灰熊(Grizzly),中国新购入的数艘现代11大型驱逐舰上,也将 装备海军型的BUK-2K
(SA-N-17),所以两者有血缘关系或是其发展型的判断应离事实不远。中国为何不直接
引进生产这种飞弹 令人费解,中国军方目前缺乏涵盖这种射程的武器。
  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CPMIEC)在1994年推出了猎鹰60(LY-60) 中低空的
空飞弹系统,但至今未见其服役。这套系统的雷达采用动目标追踪处理和显示(MTI)和
频率捷变(Frequencyagile) 等先进技术,已具备西方国家在1980年代的水准,其自行
研制的微处理器智慧模组技术,使整体成为一个有人工干预能力的指令 控制系统,目前
在世界上更属领先水准。一个猎鹰60飞弹连可同时处理40个目标,并追踪其中12个,可
同时攻击其中3个威胁性 最高的目标。整套系统的各部份都可海陆两用,以模组型式组
合成多种不同武器配置的防空系统,该系统在设计理念上虽然已非先 进,怛性能仍有中
上表现。中国军方目前并未打算采用猎鹰60,该系统主要将用於出口,可能军方对它在
未来战场的表现并不乐 观,因此加紧研制红旗16。下世纪初服役的红旗16将会结合中、
俄两国先进技术於一身,也应该会采用中国吸收的西方科技,从 系统反应时间6至8秒和
同时攻击8个空中目标的性能表现推敲,它使用垂直发射技术和相位阵列雷达的可能性极
高,而这正是21世 纪地空飞弹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红旗16的设计思维和战术考虑
已基本清晰,中国军方没有选择猎鹰60或BUK-2M,可能是因 为两者都未能满足其对下世
纪防空作战需求有关。
  中国版的THAAD 中国在198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便开始了反弹道的技术储 备和专
题预研工作。苏联解体以,中国自1992年开始与俄罗斯探讨进行这方面的合作研究。
中国所受到弹道飞弹的威胁,目前 主要是印度研制的射程2500公里的大地飞弹,暂时不
存在很大的迫切性,因此在研究弹道飞弹技术的投资向来都远高於反弹道飞 弹。但考虑
到: (1)印度的飞弹科技将日趋成熟可靠,而日本也是一个能随时开发弹道飞弹的潜在
威胁国,飞弹防御方面的压力在 下世纪将会加强。 (2)美国、日本甚至台湾正在研究中
的战区高空防御系统(TMD)计划,也带给中国一定的刺激。 (3)世界水 利史上空前
庞大的三峡工程将在2008年竣工,保卫三峡库区意味著保卫数亿人的生命财产以及长江
流域中国的重要经济命脉,这 足以前中国军方不用担心但未来将足刻不容缓的防空工作
。 (4)与俄罗斯合作进行这项技术的研究,能够学到不少在世界上领先 或是独创的科
技,促进中国在弹道飞弹突防、防御技术方面的进步。 (5)目前对飞弹防御的需求虽
不急迫,但在这个尖端研究取 得突破,将会带动总体科技的技术跃进。 在这个背景下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开始了低层次的互利合作。 一箭双雕的反弹道飞弹系 统 根据国防
工委的资料,〈〈863先进防御技术通讯八类指出,现阶段除了开发及扩建战略防空C3I系
统(如GBR陆基成像雷达等), 为大气层外拦截系统作技术储备外,目前列为重点中的
重点,会优先发展大气层内的反弹道飞弹/巡弋飞弹技术。故引进S-300V 多功能防空飞
弹系统是其初期计划的重要一环,在这个基础上将尽快消化俄国技术并开发更先进的国
产型号,这更加说明了引进 S-300V生产线只是时间问题而C。事实上S-300V足目前市场
上能买到最好的同类武器,连美国人也被深深吸引,於1995年4月 曾向俄罗斯签约购买
一套研究,近年中国与俄方谈判生产事宜,相信亦会把改良软件防备美国掌握性能列为
要点。 S-300V在大陆 同样受到中国技术军官们的欢迎,在1996年12月中国总理李鹏访
问莫斯科和1997年6月俄罗斯总理柴诺米丁的回访中,就落实了 包括6套S-300V在内的三
军武器装备采购合约。根据中国空军的试用结果显示,认为S-300V的性能在爱国者PAC-
2+之上,是 一种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全空域防空/反飞弹武器系统,相信经过短时间的
试用,中国会正式签署这种飞弹和相关支援设备的引进生 产技术协定。 另外未经证实
的消息指出,在1997年8月26日至9月4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任内最後一次访俄
期间,不但 曾秘密参观俄罗斯对外高度保密的新型战斗机原型,而且还与俄方国防工业
部门讨论引进S-300V生产线的技术细节。若技术转移 的谈判进展顺和,估计第一套中国
国产的S-300V可在2001年左右离开生产线,其生产型号应该会被称为红旗18,届时会与
红旗 15、红旗17组成完整的高低空防卫以及反弹道飞弹火网。
  但是上述计划看来只是过渡性的权宜之计,因为更高空域的防御工作仍 有赖更先进
的飞弹系统,所以传闻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开发东方的TMD系统,将随著时间推延而日渐明
朗。不过两国在高速高机动推 进技术、高解析度硅化铂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技术等方面
,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个重要而迫切的原因是高空战略侦察机的威胁 越来越大。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来长期受到高空侦察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让美国掌握了不少国防机密
情报,对此有著切肤之痛,加上 战斗机技术在歼10之前长期没有突破性进展,所以从1
960年代开始积极发展多种防空飞弹,以弥补空防漏洞。只是同样受制於工 业和技术基
础薄弱,以至於除了红旗1、2、3、6l、7等5个型号能顺利投产外,其他十多个型号都只
能半途而废,而至今最成功且 战绩最彪炳的,始终只有红旗2一种而已。 冷战结束後,
美军不但没有放弃发展以超音速燃烧冲压喷射发动机(又称组合循环冲压 发动机)推进
,速度高达5至6马赫的曙光女神(Aurora又称极光)高超音速匿踪战略侦察机,而且已
通过秘密拨款使其服役并在 波湾战争中试用。目前这种飞机部署在内华达州帕姆代尔空
军基地,近年在美国本土、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空频频被人发现其特殊的 脉冲式凝结尾流
及特殊震波,也多次被无线电爱好者截听到该机以288兆赫的超高频秘密信号与通信卫星
联络的电波。
  中国近年服 役的越地平线超视距(OTH-B),也曾在太平洋上空多次准确地捕捉到
其踪迹。中国军方认为曙光女神是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所 以一方面引进S-300V(有效
射高在250至30,000公尺之间,S-300PMU1的有效射高在100至20,000公尺之间,曙光女
神 的巡航高度在30,500至36,600公尺之间,最大巡航高度约38,000公尺),另一方
面加紧与俄罗斯合作研制更先进的大陆版 THAAD飞弹系统,所以这个武器系统的开发,
对中、俄两国有著一箭双雕的作用,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难以改变两国的决心。
  走向21世纪的红旗飞弹 中国国防工委在1996年年底召开的研讨会上指出,中国计划
在「九五」计划期间(1996至2000年)研 制及引进一批高新技术的武器装备,其中飞弹
类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将会为打嬴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供良好的物质基 础。
经过自1992年展开的深入探索,中国空军防空兵部队对参加空中进攻战役、支援陆、海
军的作战使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 成果。在训练上初步形成了战法和训法相结合、静
态训练与动态训练相结合、在营训练与野外训练相结合、部队自训与基地化训练 相结合
等训练手段,并大力强调实战化训练,几支部队每年都要走出营地,进行野外驻训和实
弹打靶训练,以提升部队的机动作战 能力。 现在中国空军防空兵已实现了三个转变:
由单一型号兵器向多种型号协同作战转变,作战空域由中近程、中高空防空向远中 近程
、高中低空全空域防空作战转变,作战任务则由要地防空向区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
战和支援空中进攻作战转变。
  中国下世 纪初的防空任务,将以红旗15、16、17、18、 通古斯卡等型号为骨干,
配合歼10、歼1l等新型战斗机,构成绵密、多重空域的 蓝天火网。红旗家族将演变成结
合中、俄两国及少量西方先进技术的系统,长期依赖单一红旗2飞弹的情况将不复见,数
千枚库存 的红旗2系列将在2000年开始加速退役,有相当部份将被改成M-7战术弹道飞弹
度其馀生。红旗2的地位将由红旗15和18代替, 除了承担主力防空角色外,也肩负战略
防御的重任。 综观下世纪的中国二代红旗族谱,将有下列共同特点:采用垂直发射技术
、能 同时追踪和攻击多个目标、相位阵列雷达科技、具备抗有源和无源强烈电子干扰和
饱和攻击能力、反应快、机动性强、维护保养方 便、效费比高适合大量生产、改良潜力
大、可以一弹多用涵盖广阔空域。这些面向2l世纪的红旗新世代飞弹,将以沿海经济发
达地 区作重点部署,包括台海一侧空域在内的防空火力圈,将给予前来叫阵的飞弹和飞
机前所未有的威胁。/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