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malayan (苗人凤*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导弹及其战略》部分[3][zt]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5 20:02:32 2004), 站内信件
(一)核子防御而非核子进攻的战略思想
就中国的军事力量而言,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九年的四十年间,其常规力量一直大
于核子力量。
因此在中国的国防战略思想上,一直没有在战争中首先使用核子武器的思想,中国一
直认为在反侵略
战争中,自己有足够的常规力量打败侵略者,不需要使用核子武器。
中国核子战略的决策者之一周恩来在一九五0年代便认识到核子武器在战争中对人类
的毁灭作用,从
此角度出发,中国也不主张首先使用核子武器。一九五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周恩来在中国国
务院全体会议上
提出:我们应该使全世界人民知道,原子能如果为和平建设服务,就可以造福人类,如果
为战争服务,就
是毁灭人类。(3)在实用核子威慑阶段,中国核子防御而非核子进攻的战略思想,基本上
是在上述的二种
战略估计上产生的。
从中国生产的核子武器数量和性能上看,直到一九八0年代中期,无论是对美国还是
对苏联,都是防
御性的,而非进攻性的。因此美国和苏联都没有从中国那里感到核子武器的进攻性威胁。
直到一九九0年
代,中国的核子武器技术已经极其成熟,轻易地生产出自己需要的所有导弹核武器,美国
中央情报局长才
开始在美国国会作证,言及中国活跃的核子武器研究发展已经对美国本土构成了较大的威
胁。
尽管中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导弹核武器,但是其核子战略思想仍然保持著核子防御而非
核子进攻的层次
。然而,在实用核子威慑阶段,随著战术核子武器的发展成熟,中国军事思想界已经开始
了使核子防御战
略思想向前发展的问题。
中国在实用核子威慑阶段中核子防御而非核子攻击的战略思想,乃是简单核子威慑阶
段相应战略思想
的直接继承。
(二)对敌人实施核子威慑的战略思想
一九八四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开始进行战备值班。「战备值班」的意义
是无论何时,只
要中央军委有命令,立即便可以向敌人发射导弹。
有了这种力量基础,中国的核子战略思想就比简单核子威慑阶段的思想向前迈出了一
步:在自己受到
对方威慑的时候,以自己的核子武力向对方进行反威慑,对敌人实施核子威慑,以达到不
战而屈人之兵的
目的。
冷战结束前后,中国同苏联(俄国)之间的关系已经缓和,双方决定战略核子导弹互不
瞄准对方。由于
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共同需要,中国与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因此,中国核子威慑
的对象目前只有
美国和日本,以美国为主要威慑对象。
在台湾逐渐走向独立,美国向台湾不断提供高科技武器,并且策应支持台湾的情况下
,中国同美国之
间的关系不时地向军事冲突的方向发展,在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已经
对美国进行过核
子威慑:一九九一年九月三□四日,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上说:准备打仗
,打局部地区仗,打现代化立体大仗,甚至打核子战。帝国主义要搞霸权,要搞强权,要
搞颠覆,要搞侵
略,迫使我们要应付打仗。哪一国发动战争,挑起战争,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哪一国
就必须承担战争
的恶果,也必定在哪一国土地上遭受反侵略的毁灭性打击。(4)这是中国对敌人实施核子
威慑战略思想的
一个典型的例证。
(三)遭受核子攻击时实施核子报复的战略思想
中国认为在首先遭受敌人攻击的情况下,自己必须给敌人以有力的核子反击。在实施
核子反击的时候
,对敌人一定要狠,要打击敌人的要害。
在实用核子威慑阶段,中国的核子战略思想还没有主动对敌方实施先发制人核子攻击
的设想,因此,
中国的战略核子导弹绝大部分瞄准的目标,不是敌方的核子基地和军事基地等等「硬目标
」,而是敌方的
工业中心,政治经济中心,人口中心等等「软目标」。
中国的战略思想是,一旦遭受敌方的核子攻击,就向对方社会价值最为集中的目标实
施核子反击,使
敌方在战争中所受到的价值损失,远远大于它在战争中获得的价值。
这种核子威慑思想乃是中国对自己核子武器效能的有效利用。
然而,上述的这种核子反击的思想是在中国遭受敌方战略核子攻击情况下的思考和反
应,它并不适用
于中国在战争中受到战术核子武器攻击时的情况。
中国在遭受战术核子武器攻击的情况下,可能的反应是以战术核子武器给敌方以核子
反击。在中国战
术核子武力被摧毁的情况下,中国就会动用战略核子导弹,就会对敌方的战略目标发动攻
击。
中国在受到战术核子武器攻击时的反应,同受到战略核子武器攻击时的反应有所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
中国对战术核子武器攻击的核子反击,有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在升级的过程中,战争有
停止的可能。而
中国遭受战略核子武器攻击的情况则不一样,人类一旦使用战略核武器相互攻击,核战争
就很难停止下来
。
(四)以核子反击有效摧毁敌人的战略思想
在东方哲学思想衍生出的战略思想中,「后发制人」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
在中国实用核子
威慑阶段中,后发制人的核子战略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发挥的结果便是以核子反击
有效摧毁敌人战
略思想的产生。
后发制人的核子战略思想包括了二个主要的部分:一、在敌人实施全面核子攻击的条
件下,己方能够
有足够的战略核子导弹在敌人的攻击之下生存下来;二、以生存下来的战略导弹给敌人以
毁灭性的打击,
确保对敌方工业和人口中心的全面摧毁。
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多次遭受美国和苏联的核子攻击威胁,所以中共极为重视其战
略导弹的防护,
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比较强。在中国战略核子导弹遭受全面核子攻击的情况下,大约能够
有百分之五十的
导弹生存下来并用于核子反击。
中国的战略核子导弹的改进型,如东风□3改进型、东风□4改进型、东风□5改进
型、东风□31
、东风□41、巨浪□2等等均有携带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的能力,这些战略导弹的生
存能够大面积摧
毁不同的城市。
因此,中国在实用核子威慑阶段的战略思想具有后发制人,有效摧毁敌国的内容,例
如在遭受敌方先
发制人的核子攻击时,以生存下来的战略核子导弹一举摧毁敌国所有十万人以上的城市。
C,能动核子威慑阶段(二000□)到二000年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洲际潜射导
弹已经全面地装
备战略导弹部队,中国的核子武库彻底完备,其核子战略思想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中国核子战略思想演变的原因来自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战略思想随社会发展变化
引导核子战略思
想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核子武力在性质、数量、种类方面的飞跃引起核子战略思想的一
定程度变化。
在能动核子威慑阶段,中国的核子战略思想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后发制人的原则发
展到在一定的条
件下先发制人。在一定的战争条件下,中国可能对敌方首先使用战术核子武器。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意识形态色彩的减弱,战术核子武器的成熟,促使中国传统核
子战略思想发生
大的变化,新型的核子战略思想将产生出来。中国的新型核子战略思想将包括如下几个方
面:确保国家安
全和国家利益成为核子战略思想的最高准则,意识形态的影响消失;被动核子威慑思想让
位于特定条件下
的主动核子威慑思想;有限核子报复的思想让位于全面核子报复的思想;单一层次核子威
慑的思想让位于
多层次核子威慑的思想;战术核子武器在局部战争中实用化的思想。
未来,中国在同其他国家发生争端和冲突的时候,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很可能使用
小当量的战术核
子武器迅速高效的解决战斗。
中国使用核子武器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分为紧急情况下的决策执行过程和非紧急情况下
的决策执行过程
二种。参与决策过程的有如下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解放军总参
谋部作战部;第
二炮兵司令部。
四、中国之战略导弹迄今为止中国已经研究生产了三代战略核子导弹。
中国第一代的战略导弹除巨浪□1以外,都是使用液体燃料的弹道导弹,机动性能比
较差,自动化性
能也不高,洲际的导弹基本上都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里,容易被发现,尽管经过了抗核加
固,战时生存能
力仍然不高。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是:东风□1、东风□2、东风□3、东风□4、东
风□5、巨浪□
1,共六类型号。每个型号都有性能改进的亚型号,增加射程,提高制导精度(CEP),
增加弹头载荷,
等等。在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中,东风□4和东风□5是洲际弹道导弹,能够攻击美国
。
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几乎都是固体燃料的导弹,体积小,机动性能强,自动化性能
高,洲际的导弹
基本上都储存在机动发射车上。储存、竖起、发射三个功能都在一部汽车上,汽车在不同
的洞库之间机动
转移,侦察卫星和侦察飞机很难发现,具有相当强的战时生存能力,是很厉害的核子反击
力量。中国的第
二代战略导弹是:东风□21、东风□25、东风□31、东风□41、巨浪□2,以及
一个型号的中程
巡航导弹。
在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中,东风□31、东风□41、巨浪□2是洲际弹道导弹,
能够攻击美国。
中国的第三代战略导弹主要是在核子弹头上的改进。中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核
子弹头几乎都是
大当量的氢弹头,准备核子反击时极大地摧毁敌方的城市用的。以大当量的核子爆炸来增
加其核子武器的
威慑力。中国第三代战略导弹的不同之处在于,核子弹头向单一性能方面变化,极大地加
强核爆炸的某一
方面能量释放,抑制核爆炸其他方面的能量释放。例如以冲击波能释放为主,辐射能很小
的核子弹头;以
中子幅射波能释放为主,冲击波能很小的核子弹头;以热辐射能释放为主,核子幅射能较
小的核子弹头,
等等。核子弹头性能和效能的改变,使核子导弹便于在战争中使用,这是中国第三代战略
导弹的重要特点
。
在中国的第三代战略导弹中,长程的巡航导弹研究生产出来,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核子
武器的威慑力。
A,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由东风□1,2,3,4,5等陆基弹
道导弹和巨浪□
1潜射弹道导弹组成。
(一)东风□1弹道导弹(DF□1)
东风□1战略导弹实际上是德国V□2导弹的变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从德国夺
取了制造导弹的
专家,设计生产了SS□2弹道导弹,苏联又将SS□2导弹转让给了中国。中国对SS
□2导弹进行仿
制,仿制的成品便是东风□1。
东风□1导弹在一九六0年十一月仿制成功。导弹射程仅仅六百公里,没有实战部署
过。但是中国通
过仿制SS□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二)东风□2弹道导弹(DF□2,CSS□1)东风□2导弹仍然属于苏联弹道导弹
的仿制品,射程
一千五百公里的东风□2导弹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试射成功。东风□2导弹的制导系统比
东风□1导弹有
较大改进,采用惯性制导和无线电制导并存的制导系统,导弹射击精度有所提高。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国以东风□2携带第一枚核子导弹弹头,从甘肃省双城子
基地发射,导弹
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东风□2导弹曾经实战部署过,现已退役。
(三)东风□3弹道导弹(DF□3,CSS□2)东风□3是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种战
略导弹。射程二
千八百公里的东风□3导弹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发射试验成功。东风□3导弹的改进型射程
增加到三千五百
公里,可以携带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武器。
东风□3的射程覆盖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国家,中国生产的数量也较多。一九八
七年中国曾经一
次便卖给沙特阿拉伯三十六枚东风□3导弹。
(四)东风□4弹道导弹(DF□4,CSS□3)东风□1,2,3等导弹均采用一级
火箭发动机,东
风□4导弹采用二级火箭发动机。东风□4导弹的增程型射程达一万公里。东风□4在一
九七0年试射成
功,一九七七年正式装备部队。
东风□4导弹采用捷联式全补偿惯性制导系统,这个以气浮陀螺和气浮陀螺加速度表
为核心的制导系
统,使东风□4导弹的命中精度高出东风□3导弹所用的捷联式双补偿制导系统数倍之多
。
(五)东风□5弹道导弹(DF□5,CSS□4)东风□5导弹的射程覆盖全球。中国
设计东风□5洲
际弹道导弹的目的是能够打击美国本土的重要目标。
东风□5导弹也采用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其制导系统采用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稳定平
台,制导精度达
到攻击战略目标的要求。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可以携带多达十个以上的分导多弹头,具
有相当大的摧毁
能力,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六)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JL□1,CSS□N□3)巨浪□1导弹是中国第一种
使用固体燃料的
弹道导弹。巨浪□1导弹是装备在夏级核子动力导弹潜艇垂直发射装置内的潜射弹道导弹
,具有比较好的
机动性和隐蔽性。尽管美国有些人认为夏级潜艇噪声极大,很容易跟踪(5),但中国海军
的一些特殊战术
战法仍然能够使夏级潜艇脱离跟踪进入太平洋。
巨浪□1导弹射程二千七百公里,一九八八年八月发射试验成功。夏级导弹核潜艇上
装备十二枚巨浪
□1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导弹也有改进型,它的陆上型便是东风□21战略导弹。实
际上巨浪□1导
弹乃是中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和第二代战略导弹之间的过渡导弹型号。
B,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有东风□21、东风□25、东风
□31、东风□
41、巨浪□2等等。
(一)东风□21弹道导弹(DF□21,CSS□5)东风□21等等是从巨浪□1潜
射导弹衍生而来
的,中国称为「巨浪上岸」。中国考虑到需要机动性较强的中程导弹,所以将巨浪□1变
成东风□21。
东风□21导弹在一九七八年开始研发,一九八五年五月试射成功。装载于汽车上的东风
□21战略导弹
具有极强的机动性,一般的公路桥梁它都可以通过。导弹的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是效能
可靠的战略导弹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5.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