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fb (polo), 信区: Work
标 题: 大学生就业究竟难在哪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9月30日22:20:3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职场透视: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4大主要矛盾起纠纷
----------------------------------------------------------------------------
----
2002年9月30日13:17 光明网-生活时报
前不久,驻济南的一所山东省属著名高校的5名女大学应届毕业生醉卧街头不省人事
,幸被巡逻交警遇见,打110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才避免了一场可怕事件的发生。据了解,
平时根本不饮酒的这5名女大学生,是因为择业受挫心情郁闷而结伴酗酒的。女大学生就
业难,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就业难也成为整个
大学毕业生群体内的呼声,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专家认为,济南5名女大学生醉酒
一事,是当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突出反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到底难在哪里?据了解,主要存在四大主要矛盾导致就业难。
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有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达250万,4年增加了
140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有专家统计,按照70%的一次就业率,今年145万毕业生中
将约有44万人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到2004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75万。
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以北京
为例,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8万人,2003年将超过10万人,2004年将达到14万人,
据有关部门对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2/3的高新技术企业统计,需求岗位有3.9万个
,估计未统计在内的中央驻京单位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岗位有1万个,这一数字与
去年需求岗位持平,预计明年后年也不会增加太多。因此,今后几年内北京地区的就业
形势将十分紧张。
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的矛盾
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远远
不能满足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
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就业难集中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问题。广州市人事局人才开
发处副处长李鹏飞介绍说,今年广州需要的计算机、英语、财会等12个专业毕业生占需
求的63%,已经饱和的专业有建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学生就业很难。
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状况的矛盾
在广东、上海等地人才招聘会上,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
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因此,只招
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在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熙熙攘攘的招聘大厅里,策划
公关部的汪宏飞介绍说,每年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有4万多家,其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仅一
千多家。在广州杰赛公司招聘摊位前,一些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创
新精神差,自身毛病不少,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用人单位不愿意
要。
就业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与现行工作模式的矛盾
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从90年代初即建立了“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基本确立。上海市教委学生处的田垒认为,目前,我国高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由政府的教育、计划和人事部门管理,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和落实
就业单位的主渠道是各类招聘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一工作模式面临着较大压
力。广东、上海、北京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反映,现在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需要整合,教
育、人事、劳动部门基本各自为政,相互沟通的较少,使就业信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此外,网上求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求职方式,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严重滞后。徐
江善 吴献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