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fb (polo), 信区: Work
标  题: 人大代表解析毕业生就业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8日00:09:1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代表委员在线: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实录)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11日08:46  中国青年报
  一个学生和他的家庭,投入16年时间和无数金钱“产出”了大学毕生生,却无法找
到销路———工作。这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实事。
  有数字说,到2002年秋,全国各类高校在校生超过1600万人,毕业生145万人。其中
,平均10名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二三人难以就业。这个问题,已经不止在学生与家长之
间讨论,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3月9日,本报、中青在线和搜狐网联合举办的网上论坛,深入探讨了当前大学毕业
生的就业困境,给网民、学校和企业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两小时内,提问的网
友超过2000人。
  本次嘉宾包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前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
元;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
董事长王晶;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马国玉。
  ■为何我国的就业问题那么严峻
  网友:据我所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在国民中的比例并不高。人家为什
么没出现我们这么严峻的就业问题?
  瞿振元:其实,就业问题是分层次的。现在,本专科生的数量都在增长,还有一部
分人通过成人教育,学历也在提高。同等学力,有工作经验和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竞争,
往往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不利。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我们的用人机制,还停留在过去的精英化教育阶段;
  其次,在教育本身。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
,相互不适宜。
  第三,在思想观念。过去,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可这些年,社会对人才的实际
需求发生了变化,“上大学=国家干部=好工作”,不再成立。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
错位,难免会有摩擦。
  王树国:就业困难是个现实问题,但更是改革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虽然早有人提出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不到艰苦地方去?为什么不到农村去?为什么不到一些收入不高但
需要你的地方去呢?可我觉得,这不能怪大学生。大家都要有一个转折的过程。
  ■企业是缺人才,但并非什么人都行
  网友:很多用人单位一边喊人才紧缺,一边招聘条件却相当苛刻,这是怎么回事?

  王晶:企业是缺人才,但并不是说什么人来都能干。我缺的是拥有专业技术、能力
强、综合素质高的人。综合素质很重要,包括一个人的恒心、胸怀和跟人打交道的能力
。某种意义上说,这比学历更重要。
  马国玉:从反馈的信息看,大部分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潜质,包括团队精神、诚信
,看看学生在大学四年是否做过一些工作或公益活动。
  网友:企业用人看重工作经验,可学生哪儿来工作经验?
  王晶:我们每年招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我更看重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学校对他
的评价。在校阶段,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最重要的任务都不专心
,谁能保证他日后专心工作呢?
  ■社会适应你,还是你适应社会
  网友:大学生并非不愿到一线工作,而是不愿去没有发展前景的地方。
  马国玉:这要看他对自己的发展如何定位。没去之前,你怎么知道那儿就没有发展
机会呢?还是那句话,只要自己有能力,每个地方都有机会。
  网友:话是这么说。可实际上,基层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你到一个县里,他可能
宁可要一个大专毕业的书记儿子,也不会要本科毕业的农民儿子。
  王晶:人生的积累不在一方面,而在方方面面。这也是“你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
应你”的问题。因为你可能觉得,去一个不想去的地方,是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但社会
不可能专门适应某个人。
  王树国:每一个毕业生走入社会,都有一个迷茫的过程。但我希望,大家能够尽快
缩短这个迷茫期。因为无论你怎样抱怨,都无济于事。
  ■苦苦追求16年,想找个好单位有错吗
  网友:现在总是说大学生要求高,可一些公司对我们的要求就完全符合实际吗?比
如,有的单位要求女生能陪酒、会跳舞。我们辛辛苦苦读了16年书,难道追求一个好的
工作单位有错吗?
  王晶:先说第一个问题。社会是方方面面的,所以不能用个别特例来说明问题。
  第二,用人单位目前可选择机会很多。但总体上说,并不是用人单位对学生要求苛
刻,而是现在岗位要求苛刻。
  网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该怎么看?
  王晶:你要给自己的将来定位,但这种定位和设计不可能从学校里一出来就成形。
所以,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对一个人来说,过多地跳槽,对他的成长可能不利。因为
,一种工作,总有一个延续性。用人单位也不喜欢总跳槽的人。
  网友:就业这么难,是否赞成休学创业?
  瞿振元:不能笼统地讲。但有一条,从我们的学籍管理来说,应该有这个口子。允
许学生这么做,但具体什么时候走、怎么走,还要具体分析。
  网友:先找工作好,还是直接创业好?
  王晶: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缺少实践经验。我认为,还是先到单位工作,定
好将来的目标,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说有钱或者
有创业的激情、热情就行。
  ■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否也该关门
  网友:大学毕业生不如技校生容易找工作,是不是大学教育的失败?
  王树国:大学和技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完全不同的层面。后者培养的,是高级技工
,必须有熟练的技能来适应毕业后的工作。而大学生的培养,一方面大学毕业后要就业
,一方面还要考研究生,应该承认,大学生在发展后劲儿上比技校学生强。
  王晶:我在中国招不到能力非常强的技工,甚至要到北美、欧洲去招。我们现在的
教育是有问题的,培养的大学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大学生可以放下架子,因为他
的综合素质高,可能非常受欢迎。
  王树国:这给教育界提了醒。我们做校长的,应该反思,自己培养的学生在社会的
定位是什么。
  瞿振元:高校确实应该有一种危机感,时时注意调整学校的办学方向,关注社会的
需求。刚才讲到需求,对于学校来说,要有一种前瞻性预测。
  网友: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这个企业就可以破产,如果一个学校培养的
学生找不到工作,是不是也该关门?
  王树国: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尖锐,也很实际。作为一个高校来说,培养学生的目
的,就是到社会上发挥作用。如果不是这样,这个学校确实应该关门。这就要求学校对
市场有个把握。
  ■招生有计划,分配没计划
  网友:现在很少听到民办学校说学生难就业,反而是公办学校喊得比较厉害。
  王晶:民办学校是市场化的学校,办学之初,就知道市场要什么。而公办学校不太
研究市场。
  王树国:招生时候的心态不一样。学生读民办大学,感觉我找不到工作没人可怨。
而公办大学,招生有计划分配没计划。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一种心态,我们是按国
家计划来的,你不能光招生不管就业。这是我们改革滞后的地方。
  ■政策为什么难以落实
  网友:就业形势如此紧张,如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好的服务?
  瞿振元:现在是交费上学,有些农村孩子,也许家里是杀了猪、借了钱来上学的。
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困难,处境不好。政府和学校应该充分体会学生找不到工作的苦衷
。最好的服务是创造好的体制和环境。去年以来,一些部委连续下发文件,从政策上缓
解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户籍管理上,对省会和省会以下的城市,大学生只要找到工作,
就可以落户。第二,放弃地区流动的种种限制,允许跨省就业,规定不许跨省收费、跨
行业收费。另外到公有制企业就业和非公企业就业要一视同仁,鼓励学生创业。
  一些大学生朋友告诉我,就业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已经颁布的政策没有
落实。因此,我建议中央有关部门成立一支专门的检查组到各地,检查各地是否成立了
协调相关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因为地方上教育、人事、劳动、公安等部门对
大学生的就业都有不同的规定,相互间也有冲突。要解决这些矛盾,应由政府出面协调

  (本报记者 刘万永整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