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baohit (大宝), 信区: Work
标  题: 找工作地域篇—西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1日10:32:48 星期六), 转信

序言 
2002年马上就要过去了,“风眼看西安”系列也该写一个关于西安的总结了,于是我就
开 始搜寻有关西安的资料。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打开西安的各大网站,有关西安的资料
太少 太少了,不得以,我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的网站。更出人意料的是,其他地方提
到西安 的问题出奇的多,但是面对他们提到的西安,我却一次次又震撼着。因为,他们
无一例外 的将西安作为参照进行研究或说明,要么证明自己的城市是多么的先进,要么
证明自己的 城市发展速度有多么的快。他们的言语之间透漏出的是一种兴奋的表情,当
然,那不是对 西安的幸灾乐祸,而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没有理由责怪他们
,相反,我突然 感到一阵阵的悲哀。因为这已经充分的说明,西安沦落了,落后了。西
安,已经成为一个 沦落的代表,一个反面的城市。 
而西安的沦落却是这十多年发生的。十几年,相对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西安来说,太微
不 足道了。可是,这样有着一个辉煌历史的城市,就是在这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在全
国的 地位却急剧下降,沦为一个三流、四流城市,成为历史上在全国地位最差的时期。
面对如 此景象,我们有何颜面面对祖先?每一个西安人的心都在滴血啊!! 
我知道,今夜,肯定无眠。 
正文: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
地 域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西安,是华夏文明
的发 祥地,曾是周、秦、西汉、东汉(末年)、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 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历时11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
时最久的 城市,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
马、开罗四 个城市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
、隋炀帝、唐 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鼎盛的汉唐时代
,长安是举世文 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
了辉煌的篇章。 
唐以后的长安城治名称多次更易,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
。 现在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东西长204千米,南北最
宽116 千米,面积9983平方千米。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
潼、长安 9区和蓝田、周至、户县、高陵4县,人口近800万。 
有人曾这样比喻:中国是一个参天大树,到了北京看到了大树的树冠,到了西安看到了
深 埋在大树下的树根。也有人这样说:万年历史看西安,千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
上海 ,十年历史看深圳。 
且不说古代的辉煌,就是现代社会,至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西安在全国也是一座
举 足轻重的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上都居于全国前列,西安当时与北
京、 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沈阳、哈尔滨、南京、武汉一起被列为全国十大城市,
十个“ 贵族城市”,就是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的将这十座城市放在一起谈论,当然可能
只有西安 人是一种津津乐道的口气。 
无怪乎,国内很多城市在研究自己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时,都自然而然把西安作为研
究 的参考,看来,西安在全国人民的眼里,确实还具有着“重要地位”的,所以把超过
西安 或赶上西安作为自己城市得到巨大发展的佐证,西安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反面的例子
。那好 吧,我们就不要自己谈自己了,就从西安外发生的一个个事例看看西安吧。 
这些落伍的“旧贵族”有西安、长春……——早在2000年8月份,《南风窗》杂志在对江
浙 一带新兴城市进行调查时,就“捎带”的“攘”了西安一把。 
这份调查报告的题目名称叫《中国新力量》,请允许我拷贝一下这个报告中提到的一些
内 容吧(注:为了让读者更清楚知道西安落后在什么地方,因此本文将对各城市或机构
的有 关研究的方法、过程重点介绍,以后同):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整体实力的最好指标
,莫过 于国民生产总值(GDP)了。以这个指标为依据,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城市划分为
几个不同的 群体。而位居塔尖的,无疑是中国经济的佼佼者。它们组成了中国经济的第
一方阵,或者 说,一个“富豪俱乐部”。1000亿是一个什么概念?1980年,当我们提出
用20年时间把工 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时,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是7000亿。1992年,中国
出现第一个“千亿 级”城市--上海,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54亿。1993年,“千亿富
豪俱乐部”里仍只有 上海一个孤零零的会员。1994年北京以1083亿加入,1995年广州以
1243亿拿到会员资格, 1996年则增加了重庆(1175亿)、天津(1102亿)、苏州(100
2亿)。以1999年的数字衡 量,这个俱乐部最新的会员名单是:上海(4035亿)、北京
(2170亿)、广州(2063亿) 、重庆(1488亿)、天津(1450亿)、深圳(1437亿)、
苏州(1358亿)、杭州(1225亿 )、无锡(1200亿)、成都(1190亿)、武汉(1086亿
)、宁波(1070亿)、沈阳 
(1013亿)、大连(1000亿以上)。这个名单中,一些长期名列前茅的省会城 
市、区域中心消失了,这些落伍的“旧贵族”有西安、长春、哈尔滨、济南、南京等,
而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十大城市”之一的成都、武汉、沈阳等也被深圳、苏州、杭州、
无锡 挤出了前10名。如果说深圳的成功有不可复制的因素,那么,几个江南城市(除了
杭州, 其他仅仅只是地级市)的成功就颇耐人寻味了。这些中国经济的新贵们,就这样
走进了人 们的视野。…… 
众所周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上,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还天然地具有吸收
周 边城市发展带来的商贸成果的能力。西安市,这样一个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北的
区域 中心,就这样轻易的被那些地级城市甩了个好远,成了一个没落“贵族”。怎么了
?这能 仅仅用沿海和内地的地理差距就能解释原因吗?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一下。 
西安市从作为被赶超的城市到被不屑相比的城市——发生在长沙的经济发展故事。 
长沙,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但是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与西安没有办法比的。
可 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正逐渐的接近西安了。于是,长沙把西安等接近的城市作
为赶 超对手。在世纪星城网站上,我看到了一篇这样的文章,《让速度说话》,这里面
这样说 道:在除直辖市及拉萨外的31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深圳和成都等
13个城市分 别排在第一和二集团,而郑州、西安、长沙、昆明4市却处在第三集团的位置
,城市经济总量 相差不大。2001年,这4个城市的经济总量排名依次为郑州、西安、长沙
、昆明。相对来说 ,郑州、西安、长沙、昆明4市的起跑点比较接近。到2001年底,长沙
的GDP与一直在自己前 面的西安只差6亿元了。在全国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望着
GDP总量远远跑在前面的 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长沙暂时还没有办法去追赶,但对于
就在眼前的郑州、西安等城 市,长沙只要鼓足干劲,定能一个个赶上去。在1999年,长
沙就以GDP588.44亿元超过昆明 ;2000年、2001年长沙的GDP虽然仍排在第三;但与郑州
、西安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到去年 ,长沙的GDP就仅差排名第二的西安6亿元。 
当快接近的时候,长沙已不屑再与西安相比了,因为按现在的速度,西安已不成为主要
目 标了,他们已经把眼光投向了排名更在前的城市。文章中提到:现在,长沙在紧赶西
安、郑 州的目标上,更是把追赶的目标瞄准了邻近的大都市武汉!武汉位于第一集团,
地处长江中 游,其GDP去年已达1348亿元,拥有地理、文化和科教等多方面的优势。而长
沙的GDP还与10 00亿元有相当一段距离。两个城市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但是正因为差距
的存在,武汉才成 为长沙的下一个目标。西安这样一个竞争对手,这样不知不觉中就要
被抛弃了。 
重庆市综合竞争力是西安市的两倍——《城市综合竞争力——2001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
书 》:上海市为看清自己而做的一份研究报告。 
城市综合竞争力,一个现在被屡屡提起的概念,它的大体含义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
域 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
展能 力的集中体现。上海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将其总结六大要素,在这里,我们也有必
要了解 一下这些内容:第一、综合经济实力。该要素反映的是一个国际中心城市参与竞
争的经济 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
水平、经济 结构等方面;第二、综合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弱是决定城市集聚辐
射能力的重要 因素,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特点。衡量指标包括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等
的密集程度等; 第三、综合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城市吸引力的可靠保证。因此
,它首先包含了城 市的硬件环境——如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
居住条件等等。同时 ,它也包含了软环境——如社会治安状况,市场信用制度,社会保
障体系等;第四、综合 创新能力。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才是有竞争力的城市,这一
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重要衡量指标是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投入占GDP的比重,此外
还有专利授权量,从事研究与 发展的人数、科技成果转换率等;第五、综合管理水平。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 的行政管理体系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效率,也是城市综合
竞争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政府政策的透明度、政策贯彻的有效程度、失业率等;第六、市民综合素
质 。该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包括市民的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精神风
貌、 思想道德水平等等。 
哪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最强?《城市综合竞争力——2001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中,
对 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从集聚和扩散功能比较上着手,并把城市
综合 竞争力划分为总量、质量和流量三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78个三级指标,来
基本涵 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丰富内容。该报告中,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代表
中国的特 大型城市及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领先城市)以及重庆、西安(代表具有明
显西部特色 的大城市)六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比较数据结果最后如下: 
   
一、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的总体排序 
  城市:上海、深圳、北京、广州、重庆、西安 
  分值:176.01、175.26、171.64、135.51、119.63、59.55 
  二、总量指标方面(经济实力、金融实力、科技实力、政府实力)的排序 
  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西安 
  分值:208.79、183.05、135.72、112.20、46.24、45.44 
   
  三、质量指标方面(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城市服务设施、社会环境、
) 的排序 
  城市: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西安、重庆 
  分值:154.25、129.86、122.66 114.26、101.88、96.64 
  四、流量指标方面(GDP流量、人口流量、资金流量、实物流量、信息流量)的排序
   城市:深圳、上海、广州、重庆、北京、西安 
 分值:224.89、222.73、216.94、204.10、150.86、23.61 
看到这些数据,我不知你在想什么,说实话我的心里很不舒服。上海、深圳、北京、广
州 四个城市比不过到是没什么,可是同作为西部的一个城市,重庆市在综合竞争能力得
分上 ,竟然是西安的两倍,真是另人心里闹的慌呀,想都不敢想西安原来的样子,哎!
…… 
看来,就是在西部,西安也毫无优势可言。由昆明市统计局组织研究的《西部12个重点
城 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及比较研究》更证明了这一点:重庆市以总分59.87名列
中国西 部12个重点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成都、西安、昆明、乌鲁木齐分别以56.
75、54.79 、53.31、48.84分列第二至五位,在列入综合竞争力考核的7个项目中,成都
、昆明、西安 、乌鲁木齐分列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企业竞争力、科技开发与人力资源、
生活质量四个项 目第一,重庆则囊括了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城市基础设施、政府作用与
管理绩效三项第一 。 
西部10个重点城市,西安的地位究竟如何?——来自西安市统计局自己的报告 
西安市统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2000年西部10所重点城市中,西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
在 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两项指标排在第6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7位,农民人均
纯收 入、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均居中等水平,西安的比较优势与
经济运 行质量并不同步,尚待进一步挖掘。与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等9城市相
比,西安地 处西部地区前沿,在科研、教育、商贸等方面具有优势。2000年,西安拥有
独立的科研机 构219个,高等学校29所、在校学生19.41万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
文化程度的有109 32人,位居西部重点城市乃至全国前列。但是,优势尚需有效开发。
近年来,西安教育产 业和广播电视业发展较快,其可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
。商业、金融保险业发 展趋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分别由1996年的1
1.89%和7.59%下降到2 000年的11.17%和4.7%。 
西安在抽样的24个城市中,排名第23位——中国城市:谁经济发展环境最优?经济日报
 ( 2001-10-18)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得出的较权威的结论。 
2001年,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借鉴国际惯例,通过详尽、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我国
各 大城市(24个)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力进行了排序,《经济日报》独家发布了这一
报告 。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评价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该课题在借
鉴相关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经济的相关理论,并借助专家法的调查,把经济发
展环境指 标体系分解成三个方面,即分为经济规模、经济素质、经济运行环境(狭义的
经济发展环 境)三个领域层,然后分别以若干具体指标来描述这三个领域的优化程度。
综合专家们的 意见,经济规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值、
地方预算内财政 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指标;
经济素质包括三次 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
额中所占比重、全员 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速度、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投资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等 指标;经济运行环境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结构、政策法
律环境、市场功能配套和 金融供给程度等指标。最后我们确定了 28 个具体指标,这 
28 个指标的数据全部采集自 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时间统一
截止在 1998 年,以保证指标数 据的统一、准确和可比较性。 
该课题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数学模型是因子分析方法及其相应模型。因子由六个主因
子 构成。其中,主因子 1:由 GDP、建成区面积、人口密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
消费 品零售总额、货运总量、每百人拥有公共图书、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地方财政
预算内 收入构成,可以定义为城市经济规模和城市聚集度。主因子 2:由人均 GDP、人
均年末储 蓄存款余额、人均绿化面积、人均用电量、人均液化石油气家庭用量、人均财
政收入、每 百人拥有电话机数等构成,它可以定义为经济运行基础,并可以再分解为基
础设施和资金 供给。主因子 3:由城市面积和年末总人口构成,它可以定义为城市规模
,包括人口和面 积。主因子 4:由每万人拥有病床数构成,它可以看作是城市舒适度的
代表。主因子 5: 由第三产业比重构成,它代表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该课题组根据因子
分析模型,对各个城 市的因子矩阵数值加以计算,然后累计各个主因子的分值,得出综
合得分,并加以排序。 同时,该课题中也指出尽管研究结论也可能有一些偏差,但是该
课题组认为,因子分析法 是一种比较可靠的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检验也表明该课题的因
子分析模型可信度是较高的 。 
该课题最后研究的结论是,按各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因子矩阵得分排序,在24个样本城市
中 ,上海、深圳、北京和广州排在了前四位,而西安则远远的排在了23位,仅比厦门高
一位 (但是厦门的综合竞争能力却排在了前10位)。这是一个较为权威的排序,而让我
感到不 舒服的是,这也意味着,西安早在1998年前就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了
。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最强的城市:西安——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一位博士所作的《
竞 争力:中国24个城市点评》中对西安的评价。 
虽然看起来这位博士有点狂妄,但是该博士提的有些观点实际上是很有参考意义的,该
文 对西安的竞争力作了肯定,当然也提到了不足,该文谈到:西安是西北五省区的政治
、经 济、科技、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
都之一 ,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科技人才荟萃,高等教育发达,人力资源未来潜力大。
综合结构 竞争力比较强,在重大尖端技术、高效技术方面创造出许多“全国第一”,是
国家航天、 航空、兵器等方面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国防科技产业在国内城市中最具
竞争力;科研 院所众多,尖端科技成果丰硕,被誉为中国西部的科学城。其综合科技实
力仅次于北京、 上海,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但其科技转化能力不强。尽管综合实力比
较强,但西安在综 合竞争力以及分项的资本、文化、管理、开放等竞争力方面还不太强
。 
确实,科技、教育的优势,过去是,现在也是西安最有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
优 势我们对我们起到了什么大的作用吗?没有,在西安经济贡献度上,它实际上一直只
占很 小的部分。“但其科技转化能力不强”,此位博士一语道破天机! 
陕西省统计局作的研究报告《陕西省科技资源现状及思考》中对陕西(当然也能说明西
安 )的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落后的矛盾也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几年来,从科技进步
基础 、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综合评价,陕
西省在 全国排名都比较靠前。在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水平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中,陕西排
名第10。 其中科技进步基础列人全国第13,科技活动投入列全国第3,科技活动产出列
全国第12,科 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列全国第23。2000年,陕西R&D(全社会科学研究与
实验发展)经费 支出在全国排名第六,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全国排名第二,仅
次于北京。全省国内 生产总值1661.0亿元,人均4549元,排全国第29位,仅高于甘肃和
广西。由此可见,陕西 现有科技优势在促进经济建设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等方面没有
充分显示第一生产力的重 要作用;环境保护综合评价排序第24名,生活技师提高综合排
序第18名,充分说明陕西现 有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用社会文明进步的现状不相匹配。 
 
谈到这里,我再给各位推荐一篇北大方正的一名员工的日记吧。各位耐心一下,看看吧
, 有好处的:“我仍然念念不忘信息产业,老实说,在西安我颇受打击,那里人对在西
部发 展IT并不持乐观态度,注意力还是放在现有资源的开发上。但成都态度就不一样,
他们的 自然资源居全国第一,但对于是否开发却很理智,认为技术、市场条件不成熟时
开发未必 是件好事。而他们对于信息产业还是比较看好,凭借人才丰富、基础雄厚的优
势,在省30 个重点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有10个,高新技术产业在各个产业中的重要性位
居第二。再有 值得借鉴的是这里的电子商务配送系统。成都电子商务刚开始做时,由商
店负责送货,第 一份通过网络购买的商品还是由商店总经理亲自送上门的。现在,这里
则建立了电子邮政 商务,邮政系统为电子商务的开展配备了十几个运输线,上百辆电子
商务专运车。电子商 务必须和现有的物流系统结合起来,这一点在成都的配送系统上得
到了绝好的体现。” 
众所周知,成都的综合科技水平要低西安很多,但是它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贡
献 度要远远高于西安,也产生出了象四川托普软件等一些在全国都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高
科技 企业。成都的“科技转化能力强”,应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吧。就这样的发展趋势下
去,西 安的优势还能保存多久?“西部最佳”的目标多长时间能完成?恐怕我们都要好
好想一想 了。 
也许是同样的原因吧,在西安仅有的几个国际著名企业的研发中心之一——飞利浦西安
研 究所马上要搬到上海了,下一个会是哪一个呢?(对我来说更痛惜的是,我认识的一
位在 该所工作的PLMM也不得不随之走了,哎…… :)) 
科技转化能力是与一个城市的管理能力等问题高度相关的,这里有必要在把那位博士的
评 价再罗嗦一下,西安“尽管综合实力比较强,但西安在综合竞争力以及分项的资本、
文化 、管理、开放等竞争力方面还不太强。”显然,该博士找到了西安的症结。资本、
文化、 管理、开放等方面共同组成了一个投资的“软”环境,低效的投资“软”环境限
制了西安 的科技转化能力,同时也限制了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这正是西安市逐渐
成为一个没 落“旧贵族”、一个反面城市的根本原因。 
我们且不论那些学者们的研究报告的结论是什么,那么对于那些真正的投资者们,在他
们 眼里,西安的投资环境到底怎么样呢?有意思的是,我们竟然在广州做的一份自我解
剖式 报告《中国地域经济扫描之广东:失去香港模式后的课题》中找到了这个答案。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1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