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fb (polo), 信区: Work
标  题: 毕业生档案暂存母校利大还是弊大?(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18日17:37:2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毕业生档案暂存母校 择业期延长利大弊大(3) 
  
   首师大的钱老师介绍说,首师大目前的待分生档案存在北京市的教育人才交流服务
中心,并由学生自己来支付存档费。如果以后规定这笔费用不能向学生收取了,从道理
上讲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不可能不收这笔钱,那么,这笔
钱将从哪里出是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他认为,档案管理并非是一个简单保存的问题,可
能要为学生们出具各种证明及提供其他一些需要的服务,比如办理出国、开具人事方面
的介绍信等,这些都需要人力、财力以及相应的管理。
   北京大学的李国忠老师说,两年之内,学生的社会保障、保险、医疗、户籍等相应
的部门应做出有效的管理。因为两年内很多问题不是学校一方能解决的,教育部、人事
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应在相应的职责范围内为毕业生提供相关的
服务和帮助。
   ■交锋三:
   户口和发展
    不可得兼?
   面对户籍的壁垒可能要被打破,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调侃地说,在这两年内,他
要抓紧时间结婚生子,先解决下一代的问题。虽然这位大学生的说法也许并不能完全当
真,但确实也反映了一些学生的心态:留在大城市的几率增加了,要抓住机会。
   一所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说,他希望北京也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如果是这样的
话,他肯定要充分利用政策,在北京多滞留一段时间,毕竟,像他这样的师范毕业又非
紧缺专业的学生还是在北京更能找到机会,回到原籍后果只会更糟。
   不过,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看重什么户口,而关键在于是否有发展。 中国
人民大学日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周悦正在食堂旁边处理旧书,她已经和通用公司签订了
合同,工作地点是大连。她说户口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个重庆来的女孩也没有回到她的家乡,北京高校毕业生能否不受户口限制在北京就业
,对她来说同样没有特别的意义。
   据该校学生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主任薛钉介绍,人大外地生源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每
年留在北京的比例大致在15%至20%左右,这与北京市人事局的相关规定基本一致。学校
鼓励学生到西部地区就业,往年也有来自内地的博士、硕士到西藏、酒泉、南宁等地去
工作的。
   他个人认为,大中城市对人口进行适当限制是不可避免的,北京作为首都更有其特
殊性。为什么深圳能容纳如此多的外地大学生就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本地只有
8所大学。而北京高校云集、高学历人才纷纷涌入,客观上增加了在北京就业的压力。如
何在这种形势下处理好就业的关系,需要毕业生转变观念,只有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结合起来,才是择业的正确心态。薛钉觉得很难预测如果北京放开户口限制会给高校毕
业生就业带来什么变化,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需要一个磨合阶段。作为具体负责指导毕
业生就业的部门,他们的工作就是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的决策,协助落实。
   北京广播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则说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留在北京,户口对她
来说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身份的确认,“否则你到什么单位都感觉是体制外的,不
被接纳和认可的”。她说,如果放开户口限制,北京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还有一位男
生则悲壮地说:“拥有北京户口至少不会让我像民工一样担心经常被检查暂住证。”
   人民大学一位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说:我们学到的知识就是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应
当能够保证人们流动的自由,但事实却是一纸户口阻隔了多少外地学子就职北京的梦想
。作为首都,早就应该打破这种户口壁垒。
   此前,由于户口壁垒出现了有的学生找一家并不需要人手但有进京指标的单位挂起
来、不去上班而到别的单位工作的怪现象,一位高校老师不无担忧地说:“不仅如此,
为了争取有限的留京指标,许多学校的综合测评也成了滋生矛盾甚至是学生干部利用职
权谋私利的“腐败”途径。但愿随着户籍壁垒的突破,这些怪现象也能随之消失,给莘
莘学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张绍梅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job.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