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igerwolf (虎狼), 信区: Work
标  题: 对哈工大毕业生实践能力差观点的反驳及反思!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06日20:43:35 星期五), 转信


    前面abac学长介绍了他在为公司招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体会,并由此得出结论说
:“我们工大的学生实践经验太少了,所以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针对这篇文章,已经有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言词的确太过分了。我相
信这位学长没有什么恶意,只不过想就事论事而以。但就他在文章中的所表达的观点,
我持很大的异议。所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个大学究竟是应该尽量教给学生一些实践性的东西还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呢?一
个大学生究竞应该在大学期间多学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多学一些所谓实践性强的“雕
虫小技”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建国初期,我国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将国民党政府本已建立得比较完善、合理
的教育体系重新打乱进行以专业为标准的“细分”,因此各个综合大学纷纷被拆分成了
若干个“XXXX学院”。这样做的后果是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面过于狭窄,工学院培
养的学生往往因为过于强调应用技能而在社会上没有发展的后劲。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
一点,去年清华大学才将全校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从原来800多个合并成现在的500多个
。同样,这也是现在的教育部所主张的,要培养“综合型”的人才。
    与之相对照,我们哈工大对综合型人才的认识是十分不足的。到现在我们的校领导
讲话还动则工大要“立足航天,献身国防”,强调“航天、工程”特色。我可以断言:
按这种思路,工大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更惘谈什么“世界知名”。MIT是世界知名的,
但它绝不是一所纯工科的大学。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社会上的公司都是非常“短视的”,都是非常“功利性的”。这本无可后非。公司
嘛,是来赚钱的,不是用来培养人的学校。所以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使用所谓“有实践
经验的人才”。华为公司基本法就明确地告诉每一位华为员工“我们是一个功利性的组
织”。
    但是,公司的这种需求不应该成为我们在校读书的本、硕、博同学的自我培养与锻
炼的导向。因为这是一种误导。这也是我之所以针对前面abac学长而发此长文的目的所
在,我不希望我们的哈工大学子因被误导而“随波逐流”。
    事实上,无论我们怎么在校园里锻炼实践经验,我们还是没有那些在社会上工作几
年的人实践经验强。这是无可质疑的。我是学通信的,5系(工大的通信系)同学实践经
验再强,在校园里他也不会真正搞懂什么是程控交换机?光传输设备是怎么回事?怎么
做数据才能形成光自愈保护环?甚至连PCM的2M链路在物理上是什么而辑上又是什么都不
一定搞得清。要是比这些实践经验,可能5系某个博士生的一个初中同学上了某省邮电学
校(中专),毕业工作了9年之后(因为此时这位博士才毕业)的实践经验要比这位博士
生强多了。
    所以,什么叫大学生?硕士、博士究竞应该在哪方面强些?我想,工作几年以后你
会发现,你真正比中专生强的就是在数学和英语能力上。而这两种能力又直接影响了你
继续拓展的能力。事实上,许多工作交给中专生也能干得很好,只不过不给他们机会罢
了。
    最后说明一下,我大学本科不是哈工大的。毕业后工作了几年。目前是哈工大5系的
小硕。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全面,但若能够带给您一个有关个人发展的思
考的契机,那就足够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7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