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layerone (网络人生), 信区: Work
标  题: 我国人才市场将迎来“洋对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04日13:27:2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我国人才市场将迎来“洋对手”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04日13:24 解放日报
  10月1日起,外资将获准有条件地进入中国人才市场。外资进入会给国内的这一行业
带来什么?上海作为我国人力资源最丰富、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又会受到怎样
的冲击?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联合发布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引起
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允许外资进入国内人才市场,其背景是迎接“入世”。我国即将加入WTO,各类市场

不同程度地对外开放,人才市场的开放也在意料之中。市人事局副局长王绍昌坦言,在
《规定》出台之前,国外不少著名的人力资源公司早已看中国内地人才市场这块“蛋糕
”。部分外资公司已经打起了“擦边球”,通过成立咨询服务公司等变相形式,涉足人
才中介服务。其中,更多的是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先是在香港、澳门“登陆”,待到
政策允许便长驱直入内地市场。新政策出台后,这些“外字号”机构势必“从地下冒出
来”或“从家门口涌进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是我国人才市场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外资的进入,将会使现有市场格局“重新洗牌”。这副“牌”如何“洗”?一些业
内人士认为,国内相关市场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不少国内机构将难以招架。毋庸置疑,
无论是资金实力、管理机制、服务手段,还是思维方式以及经营的灵活性,外资机构都
拥有较大的优势。比如,作为美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旗舰”的某著名公司,其资产达到
40-50亿美元;日本最大的人才资源服务企业去年盈利高达10亿美元。而目前国内的人才
中介机构规模较小、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其中不少还或多或少带有行政色彩,如上海
113家已取得许可证的人才中介机构中,绝大多数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
的状况,势必难以应对激烈的竞争。
  不过,也有人认为,“狼来了”固然需要重视,但竞争并不可怕,关键是国内机构
要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新模式。黄浦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蒋富荣指出,上海的人才中介
机构具有独特的优势,如熟悉本地的政策环境、人才流向和人才价格配置,可以用较低
的运作成本,觅取有用之才。此外,上海的机构也可与外资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共同把市场做大的过程中,实现“双赢”。据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副主任陆珉介绍,中
国上海人才市场已经与美国、新加坡等先进的机构进行接触,今后还会在培训、猎头、
信息网络等方面合作。
  应该看到,中国人才将进入国际大循环。外资的进入,将有利于拓展信息渠道和网
络,实现人才国际化,参与国际间人才竞争与人才配置,更好地落实人才柔性流动。这
对上海人才资源高地的构筑、实现人才的柔性流动将是有利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0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