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xz (Wordonbeach), 信区: Work
标 题: 谈谈企业MIS的人才结构问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27日08:54:37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谈谈企业MIS的人才结构问题
刘兴
一、引言
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向我们涌来,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社会革命。通过这场
革命,人类社会将由工业化社会过渡到信息化社会。在这场革命中,我们每一个人,每一
个企业都要接受新的考验,经受洗礼,特别是企业,更是面临方向的选择,跟上时代进步
的节奏,就能发展,就能壮大;跟不上,就可能落伍,还可能被淘汰。
社会信息化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企业信息化也必然要有较长的时间,复杂
的经历。我国企业信息化开始于八十年代初,到了九十年代,特别是近一、 二年的时间里
,有了明显的进步。从八十年代的计算机的单项应用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以网络为物理载体
的覆盖较全的企业MIS。深入地应用,使人们看到了企业MIS的广阔前景,同时也使人们发
现了其中的问题和困难。当前,已经很少有人认为,计算机就是一台普通机器,软件是可
有可无的,也就是说,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软件,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特别
是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只是把计算机的应用理解为用计算机替代或帮助工作人员手工工作
。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了大多数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这里所说
的资源不仅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通讯设施资源,还包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
那么,怎样建设企业MIS,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新的阶段?当然可以从多种角度,
不同层次上研究问题,探索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其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企业MIS的人才
结构,要认识到这是解决问题的“瓶颈”,在此基础上,经过调整和建设,形成一个科学
合理的企业MIS人才结构。
二、企业MIS的人才结构
邓小平理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科学技术中
最活跃的因素。同样,在建设企业MIS中,人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人才又是可以分成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我们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MIS的人才结构。
从横的角度分析企业MIS的人才结构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类型: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处理
人员和业务处理人员。
第一类人员是企业管理人员,其中包括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部门管理人员,当
然企业的经理、副经理、各总师以及企业业务部门的经理、副经理等是这类人员的主要成
员。
第二类人员是信息处理人员,主要包括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通讯工程师、数据
工程师以及系统操作员,网络维护员、数据管理员等。
第三类人员是业务处理人员,也是企业MIS的终端用户,一般说来,他们分布在计划、
财务、劳资等业务工作岗位上。
这里需要指出,系统分析员既属于第一类人员即企业管理人员,又属于第二类人员即
信息处理人员。
从纵的角度分析企业MIS的人才结构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这是一个可分为上层、中层和
下层的“金”字塔形结构。
最上层是决策层,位于塔尖上的人员是企业的最高层经理,在其下面是企业有关副职
领导和各总师,其中最重要的成员是系统分析员。
中层是业务层,其组成人员主要有经济师、会计师、专业工程师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工
程师、通讯工程师、数据工程师等。
下层是操作层,其人数最多,主要包括计算机和通讯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数据处
理人员,以及分布在企业各部门的业务人员。
三、一条根本的出路
前文把企业MIS的人才分为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处理人员和业务处理人员三种类型。进
一步分析可知,可以把这三种类型归结为两种类型,即传统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MIS造就
的信息处理人员。目前企业MIS出现各种问题,其症结在于这两类人员的不相容。这两类人
员彼此使用互相不熟悉的术语,特别是信息处理人员,他们的习以为常的概念往往使管理
者莫名其妙。美国信息系统大师詹姆斯·马丁把这比作圣经中的巴贝尔通天塔,是很难取
得好的结果的。因此,促使两类人员在知识上、岗位上、工作上互相融合是企业MIS的根本
出路。
首先,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就是要学习信息处理方面的知识,要组织他们学习有
关计算机软、硬件和通讯知识,还要学习迅速发展的新知识,如有关信息系统、数据库和
数据处理、多媒体、Internet、超文本、客户/服务器等知识。另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进行信息处理知识培训,例如请信息系统专家作知识讲座,把本单位企业MIS现状、发展和
展望制作成录像带,在适当场合播放,举办专题讨论班等。
其次,对于信息处理人员来说,就是要加强他们经济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在这个问
题上,笔者多次指出,这是我国目前最欠缺的,这大概是计划经济的传统影响仍然在起作
用的表现。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说是所有非经济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很少
学习经济知识,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在这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
着十分惊人的差距。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由美国经
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写的巨著《经济学》竟是美国大学非经济类专业的公共课教材
,由此可略见美国大学生经济知识之一斑。另一个可以说明此问题的例子是发达国家信息
处理人员水平考试都把经济管理知识特别是财会知识列入考试大纲。其中系统分析员级的
水平考试,美国和日本的考试大纲所列的这方面知识几乎可以与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
相媲美。而我国计算机软件人员水平考试和能力考试经济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笔者差
不多在所有的撰写的有关文章都不厌其烦地强调,凡是企业信息处理人员都应该补上经济
管理,特别是财务会计这一课。国外流行着一句话,“数学是科学语言,蓝图是工程语言
,会计是商业语言”。学经济,应该从学习财务会计知识做起。掌握了财会知识,再学习
经济管理方面知识就较为容易些。
在企业管理人员和信息处理人员都进行一定时期培训后,精明的企业领导人应该进一
步采取措施,其中包括必要的岗位交流,抽掉一部分信息处理知识掌握比较好的企业管理
人员到信息处理岗位上工作,同时抽掉一部分经营管理知识掌握得好的信息处理人员到企
业管理岗位上工作。通过这样的交流,定会大幅度地提高企业MIS水平,同时也会提高了企
业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那些高明的企业领导,在实现企业MIS的过程中,在促使两类人员在知识上、岗位上互
相融通的同时,总是特别注意促使两类人员在工作上互相融合。他们在组织管理项目时,
总是要让信息处理人员参与,在组织信息项目时,也总是要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这样通
过工作上的融合,就会逐步消除信息处理的专业壁垒,使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都成为企业管
理和信息处理的行家里手。到那时,企业就会走上信息化的康庄大道。
四、系统分析员的地位和作用
前文曾提到,系统分析员既是企业管理人员又是信息处理人员,对这种观点的最好解
释,用得上流行于发达国家的一个说法:系统分析员是管理专家加上信息技术专家再加上
优秀领导者,也就是说,系统分析员在建设企业MIS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
前面曾提到,企业中两类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信息处理人员要在知识上、岗位上和
工作上融合。那么,由谁来领导这件事呢?这个重任无疑要落在系统分析员的肩上,因为
他们有企业管理和信息处理两个专业的优势,由他们牵头做此项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
功效。
我国许多企业,一说要搞企业MIS,首先想到的是购买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然后就 是
组织开发队伍。开发初期,由于任务繁重,开发工作量巨大,因而这支队伍人数膨胀很快
,但到了开发后期,系统走上了正常应用之路后,这时企业才发现背上了两个包袱,一个
包袱是设备包袱,由于计算机发展十分迅速,机器设备更新换代频繁,那些购买时还是最
先进的机器,过不了多久,就落后了,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另一个包袱是人员包袱,
企业领导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组织起来的开发队伍,到后来却出现了大部分人没事可做的现
象。那么,有没有办法使企业避免背上这两个包袱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企业要有
自己的系统分析员。
由于系统分析员是企业最高层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因而他们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短、
中、长期发展目标。同时,由于他们是信息专家,因而能洞悉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能提
出具有超前性的实施方案,提出能避免背上设备包袱的对策。
再者,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在
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很少己组织队伍开发本企业的信息系统了,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开发工作
委托给专业的开发机构,在条件具备时则直接购买商品化软件。这样做,既可保证质量,
又能降低成本,还可避免背上人员的包袱。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一个如何与专业机构打
交道的问题。因为这时,企业与专业机构在利益上处于对立地位,而企业的领导者又不懂
信息技术,这样,很可能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这时,正是系统分析员发挥作用的时候,
因为他们代表企业利益, 同时又是信息技术专家,所以由他们与专业机构打交道,就会显
得得心用手。同时,在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过程中,他们都起到其他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
。
这里还要指出,目前发达国家许多大企业都设置一个相当于企业副总裁的职位CIO(Ch
ief Information Officer)。目前,对此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译法,笔者建议译成总信息师
或总系统分析员。
五、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
企业MIS深入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这个大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上的
信息咨询服务业充分发展。社会上要有大批从事企业MIS的专业开发机构,也要形成高水平
的商品化软件市场。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合格的从事系统分析,从事系统集成,从事
数据库服务,从事系统测试、评估,从事信息提供等专门机构。为了规范信息服务市场,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法规和制度,主要有信息人员考试和注册制度,信息服务机构资质管理
制度等。(完)
--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3.58.1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4毫秒